基于信息化角度分析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2021-11-22 11:46:44李书法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万金水利水利工程

李书法

(安阳市万金渠管理处,河南 安阳 455000)

0 引言

灌区作为现阶段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与社会性等特征。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主要依靠自然环境以及提供的相关资源条件进行,是当前农业生产的一大保障。然而,通过对我国现有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调查可知,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工程建设标准低等。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势必阻碍灌区水利今后的发展,甚至难以发挥灌区水利应有的作用。对此,要从信息化角度出发,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优化灌区管理,提高灌区建设质量。本文以万金灌区为例,先对工程进行概述,再分析信息化角度下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然后指出灌区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从信息化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1 工程概述

万金灌区属于豫北地区较为古老的灌区代表之一,万金灌区从西、南、东3 个方向环绕安阳市城区,灌区当中有4 条主要干渠,分别是万金、五八、漳南和胜利,引水水源有彰武、岳城2 座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53.33 平方千米,并担负安阳钢铁、安阳电厂工业供水,安阳城市生态供水任务,现实际灌溉面积约83.33 平方千米[1]。灌区内排水主要以天然排水沟为主,顺地面的自然流势,自西向东,由支沟流入干渠,再汇入卫河。万金灌区内主要排水沟有茶店沟、瓦亭沟、胡官屯沟、流寺沟、幸福沟、胜利沟、白沙河。目前,万金灌区内的几条干、支沟都能满足五年一遇的排涝需求。

2 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要想充分发挥灌区的作用,助力区域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尤其是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目前,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化建设是灌区各项水利项目安全运行的关键。通过对水情实时的监测可及时分析比较,提出防洪计划,保证项目的安全运行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能够让灌区水利项目的管理质量得到提升,通过现代化水利信息技术建设,可实现对项目的高效管理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最后,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可满足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灌区用水引水枢纽以及各渠首联合供水,通过建设水情信息自动检测系统,收集各供水水源的来水资料,优化水资源配置,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而且可以让灌区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灌区水利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是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改革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效率,而且能让建设与管理变得更加方便。通过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人员不仅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到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且能够简化工程管理方式,提高建设效率。对于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而言,要想提高建设管理质量,并为灌区水利工程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就必须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3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万金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不仅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促进了当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是,信息化视角下,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仍存在有许多问题[2],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是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因时代、环境以及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最终导致信息化建设没有得到重视,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意义也将被忽视[3]。除此之外,部分管理人员往往因为自己对信息技术不熟悉,想当然地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为了“偷懒”,没有传统管理方式有效。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难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而且会对灌区水利工程今后的发展与建设等产生消极影响。

3.2 灌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缺乏统筹

一般情况下,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乡镇是主要的协调主体。然而,项目规划设计时,工程建设人员并没有针对相邻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导致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和工程建设资金利用率都不高。

3.3 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

目前,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中,很多建设单位仅仅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了工程管理,导致相关管理措施难以得到全面落实,对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4]。

4 信息技术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随着灌区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生态发展带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也随之加大了对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视。万金灌区作为古老引河灌区,虽然地方加大了对该灌区的建设与完善,但从信息化角度出发可知,该灌区在建设与管理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基于此,应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提高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使万金灌区在今后得到更好的发展[5]。

4.1 强化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的建设

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人才是重要的支撑,人才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信息化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建设单位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对灌区水利工程人才的培养。首先,建设单位需要制定一个高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对整个水利工程团队进行信息化培养,让工程施工人员在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的同时,学会在实际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这些信息技术。其次,可邀请一些专业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人才树立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进而为灌区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6-7]。最后,可为在职人员提供培训与教育的机会,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保障灌区水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说,人才是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的关键,不管技术多么先进,设备多么可靠,若没有专业的运营管理队伍,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都将难以实现。基于此,建设单位应注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充实人才队伍[8]。

4.2 加强工程管理

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中,除需要注重工程建设外,还应注重工程的管理。这就要求工程人员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灌区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同时,达到灌区水利工程取得长期效益的目的[9]。有关人员需要对其加以重视,让灌区水利工程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4.3 构建信息采集系统

就灌区水利信息采集系统而言,其主要强调的是对灌区的水域情况和气象状况的采集。以数据信息的更新时限为依据,可将灌区水利信息划分为3 种,分别是静态信息、动态信息以及实时信息。其中,静态信息主要包括已经建设完成的工程资料以及管理机构等,通常情况下这类信息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可以直接将这些数据信息输入到数据库中。动态信息主要指的是更新时间不确定的数据,如作物结构、种植面积等。在动态信息的采集过程中,需要根据信息的特点,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采集工作。实时信息主要包括降雨期雨情资料与灌水期渠道水位等,这些数据信息更新的周期通常较短,若一味依靠人工采集则很难满足水利管理信息化需求,对此,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优势,构建水利信息采集系统。

5 结语

伴随新时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信息技术在不断推广中被应用到了我国各个领域,并对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并不乐观,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基于信息化角度,应通过强化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加强工程管理、构建信息采集系统等措施,提高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万金水利水利工程
“安全家书”抵万金
洞庭秋月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
中国水利(2015年4期)2015-02-28 15:12:20
水利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