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体育课程“课程思政”模式和实施策略*

2021-11-22 10:47黄开来周文来
运动精品 2021年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课程思政思政

黄开来 周文来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体育部,江苏 扬州 225100)

体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赋予广大体育工作者的一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同时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让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体育工作者需要共同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体育工作者要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更新课程教学思想,挖掘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一些元素,使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协同教育。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的效果,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应通过体育课程“课程思政”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精神和职业素养;应积极探索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局观。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提升学生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是指由各种知识、素质、能力有机组成的综合能力。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时,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改变、选取,甚至创造相应的练习方式方法来进行独立自主的体育锻炼,并且能够科学锻炼,对锻炼的时间、强度等都能合理安排,并能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体育能力主要包括对身体各种活动敏锐的观察能力、迅速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创造性活动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动作重点难点的判断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与人才培养的能力、意识和观念不匹配,比如体育能力低下,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知识。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应该实施思政教育,利用体育问题、体育知识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挖掘体育锻炼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科学的体育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

1.2 实现体育技能与职业技能相融合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体育课程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体育课程教学偏重于实践教学,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突出体育教学的实用性,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需求,做好体育课程的优化、调整和创新工作,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提升自身体育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并使自身的职业技能得到发展。在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思政教育的融入,以思想精神为支柱,加深课程的思想深度,使体育技能的学习与职业技能的关联性更加密切。例如有的职业对人的体型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有的职业对人的手臂灵活性要求高,有的职业则对准确类、稳定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些职业技能的训练都需要体育技能的支撑,职业技能的训练内容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强化学生意志品质,实现体育与职业技能相融合,以良好的思想意识作为精神支柱,以强健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1.3 以体育课程“课程思政”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职业素养是个大概念,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其中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贯穿于人的一生,从人出生到死亡逐渐完善,这属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范畴,而职业技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而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通过调查了解发现,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作为对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招不到满意的人选,招不到适合企业发展的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体育工作者应该进行深思,从体育课程的功能出发,以“课程思政”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发挥体育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教育的优势。

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

2.1 更新体育课程教学观念

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教学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体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高职院校要利用体育学科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提高学生体育能力,提升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热爱祖国、吃苦耐劳的高尚道德情操。由于部分体育工作者在思政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在教学中难以做到思政元素与体育课程相结合,多重注体育课程教学的技术细节和课程在体育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很少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高度去看待教学问题,体育视野局限在学科的范畴之内。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更新体育课程的教学思想,积极学习思政知识,了解学科发展新动向。体育课程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在体育课的常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着装上严肃对待体育课,充分做好行为规范教育。在队列队形训练中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口令,一切行动听指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选取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和荣誉感。同时,教师要积极把体育精神与爱国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利用一些体育口号和明星誓言,或结合体育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总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程的特点,跳出体育课程的思维局限,结合思政教育,更新体育课程教学观念。

2.2 优化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目标是落实体育课程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保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涵盖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运动技能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发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判断标准的,主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科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能影响其行为意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当中去。由于体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运动项目较多,这些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又不一样,学生要通过练习掌握基础的技能技术,才能对相应的练习形成较好的认识,所以要完成社会性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以达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以培养体育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也能得到体现。

2.3 挖掘并凝练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要使思政教育贯穿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始末和各个环节,不仅使学生的体能得以提升,也使其技能得以强化。同时,学生的体育思想和体育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改变。体育课程教学有其明显的学科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且运动项目多,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蕴含着不同的思政教育因子和元素,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去学习,如体育传统项目太极拳、八段锦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好传统体育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短跑、中长跑等田径项目中,教师要通过鼓励和激励的方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体育项目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教导学生学会包容和鼓励同伴等。总而言之,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凝练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体育课堂隐性的思政教育作用,让学生站在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上进行体育学习,这样不仅能使体育课程的目标得以实现,也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4 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亟须完善和调整,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也应包含其中。建立科学有效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从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着手,实现体育技能与职业技能相融合,以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细化课程评价标准,转变评价观念,保证评价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偏向考察学生对体育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技术的水平等,是一种终结性评价,不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不注重过程培养,缺乏思政教育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单一,使不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了。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做出调整。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推行,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制定符合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3 结语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推进,体育课程“课程思政”是大势所趋,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体育课程教学全过程,从提升学生体育能力着手,实现体育技能与职业技能相融合,以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高职院校要根据体育课程自身的特点,发挥体育课程的学科优势,更新体育课程教学观念,优化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挖掘并凝练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探索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高职体育课程实践模式,使“课程思政”的理念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课程思政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