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2021-11-22 09:36王周英
名师在线 2021年3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化创设

王周英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浣江小学教育集团行知小学,浙江诸暨 311800)

引 言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融入生活化元素,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生活化实践,从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语文譬花果,社会乃其根。”语言来源于生活,教材来源于社会生活,语文素养是从生活中抽象与提炼出来的。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1],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的教育学家历来重视生活与教育的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生活这股活水引入语文课堂,才能充分释放学生的天性,展示学生的个性,营造灵动、和谐、平等的语文学习氛围。在笔者看来,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体验性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能优化语文教学,重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地方,而是学生们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学习知识、体会与感悟生活的场所。教师应从单纯的知识讲解者转变为学生智慧发展道路上的启迪者。基于体验性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活跃语文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熟悉、亲切、趣味的环境中主动走入文本深处,感受语文之美。

(二)开放性

生活化教学的开放性首先表现在课堂概念的理解上。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上与课后泾渭分明,学生在课后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生活化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课上和课后的密切联系,教师通过布置一体化任务,使语文课堂有机延伸到学生的校外生活中,使学生的学习在时间与空间上更为开放,从而在语文学习与校外实践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生活化教学的开放性还表现在课堂氛围上。在课堂上,教师引入学生生活化经验,能调动学生表达自我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语文知识产生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三)民主性

教师应将民主性融入语文教学中。对此,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既鼓励他们表达对所学知识的不同理解,也鼓励他们表达情感,从而使语文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更容易感悟到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换汤不换药”的伪生活化:脱离学生心理,难以唤起共鸣

语文教学的伪生活化是指教师脱离学生心理,未能从学生视角切入选取与当前小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案例来创设课堂情境,导致学生的学习动能难以被真正地激活;语文课堂上依然是教师讲得热闹、学生参与寥寥。伪生活化的背后是教师思想革新得不够彻底,未能完全按照生本理念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来重塑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创设情境,教师就要突破思维的限制,从学生的角度来选择生活化事例,使学生走出难以感知情境的困境。

(二)因小失大的泛生活化:偏离教材要求,失去课程意识

语文教学的泛生活化是指教师偏离语文教材,过分强调生活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课堂参与,缩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间,使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学生看似玩得快乐,实则难有素养层面的发展。长此以往,语文教学舍本逐末、因小失大,失去了语文“工具性”的一面,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持续性发展。素质教育已经实行多年,但语文教学泛生活化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在语文公开课上也可以看到其踪影。例如,在教授《北京的春节》一课时,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花费10 分钟的时间,邀请学生代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春节体会;在课堂结束阶段,教师又用15 分钟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具有地方特色的除夕场景。这样一来,40 分钟的语文课堂便被活动占去了大半,学生的知识学习时间所剩无几,从而导致学生不会收获太多的知识。泛生活化现象的背后是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理解存在偏差,教师无法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平衡,未能协调好知识讲解与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

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教学逻辑,释放学生潜能

针对伪生活化现象,教师可以依照生本理念的要求,将创设生活化情境的任务交给各个小组的学生,让他们展示真实的经历与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

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十五月望夜》的教学中,笔者改变由教师讲述分别相思故事的思路,先组织本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享自己所经历过的“离别”场景,然后鼓励小组成员推选本组的代表,用自己的真实故事为大家创设生活情境。同龄人的经历更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对本诗中寂寥、冷清、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借信息化赋能,延伸课堂范围

泛生活化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将各种有趣实践融入课堂就必然导致学生知识学习时间缩短。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便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实时交流;便可以将语文课堂有机延伸到校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丰富语文知识。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本课教学时,一方面通过线上微课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消除基础字词障碍,进而为线下课堂生活化创设出足够空间;另一方面,将部分生活化活动转移到线上进行,对学生进行线上分组,安排学生在组内交流分享自己与母亲间的感人故事。线下课堂上,笔者利用10 分钟的时间邀请几位有代表性案例的学生上台分享故事。这样的教学模式既符合生活化教学的要求,又保证了正常的教学进度不受影响。

(三)组织校外实践,创生感性生活

除了在课堂上将生活“引进来”,教师也可以在课后使语文“走出去”。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构建生活实践和语文教学一体的教学体系,在生活中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空间。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结束后,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外来侵略者的愤慨之情被有效激发出来。笔者以学校社团为载体,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纪念馆和烈士纪念馆,使学生通过校外实践进一步深化情感。学生在实际的参观过程中,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拓展了对教材文本的认识。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激发出来后,原本“老大难”的写作问题也迎刃而解。学生们纷纷动笔,主动记录下自己参观后的感受。

结 语

语文回归生活既是语文课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应用生活化语文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深入把握生活化教学理论的内涵,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找到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新路径,使他们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与实践中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价值,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生活化创设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创设未来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