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下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路径研究

2021-11-22 08:49何茂玉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7期
关键词:云南省混合体育教师

金 南,何茂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精神文明水平的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体育产业等相比,处在一个更为基础和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更是肩负着训练、教学、科研等多项使命。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南亚东南亚沟通通道上的重要枢纽,云南省高校在其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逐渐在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崭露头角,为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选择。因此,对混合教学模式在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路径的探讨也是势在必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混合教学模式下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路径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等对有关“体育教学”“边疆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等内容的文献进行检索,查询相关资料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云南省保山学院、普洱学院、红河学院、文山学院和滇西科技师范学院5所高校,掌握其体育教学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一手资料,包括课程安排、师资配置、学生反馈等,为本文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1.2.3 逻辑分析法根据掌握的实际资料、搜集的文献资料,分析混合教学模式下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应用及实施意义,实现本文研究目的。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状

2.1.1 “终身体育”的意识得到有效强化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在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难以均衡、全面地考虑不同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不能很好地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因此,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强化和体育理念的培养上,使其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大学生对体育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实地的走访,云南省高校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指导下,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与变革,并将其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在此过程中也深刻理解并认同着体育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1.2 硬件设施较为薄弱硬件设施对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云南省受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硬件设施方面较为落后。这些客观的硬件条件的限制不但阻碍、影响着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充分的参与、感受与体验,也不利于当地浓厚体育氛围的营造和发展。尤其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都对学校体育和高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硬件设施的完善和强化势在必行。

2.1.3 体育教学理念、方式较为落后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虽然在近些年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强化上取得了一些改观,但其具体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云南省边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较为陈旧,基本以沿用为主而缺乏改变与创新,既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也没有考虑到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较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些落后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理念和方式也无益于大学生体育爱好、兴趣和热情的培养,从长远来说更不利于整个地区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混合教学模式下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路径

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角落,高校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丰富和便捷,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混合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公共体育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路径都是一次革新,且能为后疫情时代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2.2.1 课前准备混合教学模式能通过信息技术条件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延伸到课前的准备阶段,丰富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为正式的课堂教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众所周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课堂时长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体育教师关注的话题。在此情形下,混合教学模式中的数字资源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开始的前几天,体育教师可以将微课、PPT、教学视频等通过网络发送给大学生,使大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释放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混合教学模式还避免了体育教师的“一言堂”,大学生拥有更充足的资源去了解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要领,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以排球项目中“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动作为例,混合教学模式能弥补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动作示范和讲解效果的不足之处,充分调动大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2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阶段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核心,这一阶段可以借助混合教学模式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的,但这并不妨碍线上资源的充分利用,尤其是有了课前准备阶段的铺垫,课堂教学中教学实践活动的时间在无形中被延长的,有利于大学生深度学习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混合教师模式将体育教师的示范、讲解与课件、动态图片或小视频结合起来,使整体的教学过程变得直观、简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排球项目中“扣球”技术动作的教学为例,这一技术动作如果单凭教师与大学生之间面对面地传授与观摩,是较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还容易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挫伤大学生练习的自主性。而将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于排球“扣球”技术动作的教学中,则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大学生在发力顺序、发力位置中的问题,配以身体不同部位发力点的图片和动态视频等,可以高效地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相比,混合教学模式在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方面有着极大的进步与飞跃。

2.2.3 课后强化与其他学科相比,公共体育教学的课后复习与强化一直不受重视且较薄弱,学习效果只能通过最后的期末考核衡量,而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课程结束后,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内容视频录制的形式及时地追踪、检验教学效果和大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视频拿出来与大学生进行分享,方便大学生对自身技术动作的纠正和进一步学习,也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体育教师在较完善地掌握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一些更为深入的了解,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综上,混合教学模式在课后强化方面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弥补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了解大学生、监测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平台,也有利于大学生竞争意识、学习热情的调动和培养。

2.2.4 考核评价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传统的单一考核评价模式弊端较明显,仅通过一次考试来衡量大学生整个学期的表现,难以顾及大学生的起始基础和不同大学生的差异性等,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完善考核评价。首先,运用混合教学模式在日常课后强化阶段所收集的资料就可以成为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化解考核方式单一的弊端;其次,体育教师可以将这些课后强化阶段大学生的表现以及学期进行中在相关测试中的表现进行数据上的采集,再将其上传到数据库和相应的平台中,进行全面且系统的评估,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界定与评价。在了解到大学生技术动作中的薄弱环节时,体育教师可以为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切实促进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将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于公共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中能较好地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的要求,比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更具信息性、动态性和多元性。

2.3 混合教学模式下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施的意义

对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而言,混合教学模式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强化和考核评价等阶段的运用是有效的、有价值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3.1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混合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以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为载体的,顺应了当前时代整体的发展特征,也契合了云南省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主流生活方式。将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以新颖的混合教学模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在丰富了其原有知识点、内容的同时也为沉闷、枯燥的教学氛围增添了活力与趣味,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的培养的。

2.3.2 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培育体育文化氛围云南省高校可以充分借鉴并发挥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辅以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与资源,弥补自身的短板、更新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同时,混合教学模式还能增加体育教学、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使其对体育及其功能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打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3 结 论

3.1就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终身体育”的意识得到了有效强化,但也存在着硬件设施较薄弱与体育教学理念、方式较落后的问题。

3.2就混合教学模式下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路径的研究来看,混合教学模式对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强化与考核评价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刻的革新,并能为后疫情时代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3.3对云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而言,混合教学模式有着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培育体育文化氛围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云南省混合体育教师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混合宅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混合运算大篷车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