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丽,刘雪微,魏统朋
(1.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山东 青岛 266109;2. 青岛超银学校崂山校区小学部,山东 青岛 266100)
立德树人是党对高校的一贯要求。通过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使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拥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培养尤其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立德树人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创新性继承和发展基础之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的深刻回答。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相关工作,对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大学生群体,有必要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本文旨在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如何将女排精神作为德育工作的创新形式融入高校德育教育,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落实、落细,以期提升女排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教育中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在我国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德育问题,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精神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价值判断和意识追求,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应。“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产物,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了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这不仅是中国女排第一次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也是中国体育三大球项目首次获得世界冠军荣誉,实现了中国体育历史性的突破,同时也为当时处于迷茫中的国人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信心。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第二天,时任全国妇联主席邓颖超在《体育报》发表了题为《各行各业都来学习女排精神》的文章。其中最经典的一段话为:“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都要学习中国女排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扬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作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更快地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自此,女排精神被百姓广为了解和传颂,女排精神也随之诞生。女排精神从形成之初就被赋予强烈的民族精神,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成为鼓舞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为国争光的强大精神力量,女排精神对于国人的精神激励和示范效应已远超出体育的范畴,其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种符号,成为整个民族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这是我国体育独一无二的现象,也正是其具有强大传播力的原因所在。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2019女排世界杯首战3∶0战胜韩国队后说道:“我们的目标只有升国旗,奏国歌。”2019年9月29日,中国女排以11连胜蝉联世界杯冠军,这是继2015年之后再次夺得这项赛事的冠军,中国女排一次次的胜利也生动地阐释了“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其所蕴含的体育精神是德育教育的具体化。女排运动员怀着“升国旗、奏国歌”的爱国热忱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可以引导大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榜样示范法作为德育方法的一种,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女排精神作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认同。因此,将女排精神融会贯通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使德育教育工作更形象化和具体化,对推进女排精神在大学生中的认同和教育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排球作为一项集体比赛项目,团队合作意识尤为重要。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女排精神可以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面对困难越挫越勇,勇往向前。女排精神象征新时代先进育人文化,将团结、奋斗、创新等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植入大学生心中,对大学生个人行为能够起到教化、激励和规范作用。女排精神具有凝聚作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凝聚奋斗力量,对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旦与人的认识实践相结合,则必然会成为影响和改造人的内在世界并成为形塑人的行为方式的重要客观力量”。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是核心,文化孕育是基础。女排精神作为文化育人的一种形式,对大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通过文化育人塑造大学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认同、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国庆节前夕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说:“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因此,从挑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女排强烈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使女排精神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祖国至上”的使命与担当,是学习女排精神的首要关键词,学习和践行新时代女排精神,对于整个教育系统以及全国的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学习女排精神,首先应该学习爱国精神,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使命和担当精神。
女排精神之所以几十年被国人所歌颂,主要是因为女排精神适应新的时代,发挥出了时代价值。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将女排精神贯彻到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中,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女排精神所包含的爱国主义、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必将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女排精神是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有必要借助其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立德树人为指引下,需要通过社会、学校以及个人3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接受新事物快,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冲击,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社会应加大女排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力度,着力做好宣传舆论引导,树立勇于改革、拼搏进取、善于创新的社会舆论氛围,如电影《夺冠》便是宣传女排精神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引导讲好女排精神标杆故事,用中国女排不畏强手、敢打敢拼的榜样力量带动人;用中国女排夺取十一连冠的优秀事迹鼓舞人;用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激励人。此外,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规范、清朗的网络空间,引领大学生认同女排精神,并深入理解爱国、团结、拼搏、创新等精神的内涵,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人才兴。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校园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只有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才能真正做到以文化育人,以德育人。首先,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育引领作用,围绕大学生主体设计、创新德育教育方式,丰富女排精神教育内容,拓展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其次,应坚持以活动为中心,突出活动育人价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社团活动、体育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主渠道,不断推进女排精神与各类活动的创新结合,让大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女排精神的价值。最后,应坚持以舆论为导向,加强宣传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传播效能,利用学报、校报、微博、微信、新闻网、文化展板等平台宣传将女排精神融入德育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女排精神学习氛围,将女排精神全面融进高校育人体制。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大学生道德的养成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首先,女排精神所展现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能让每个大学生在实现荣誉与梦想过程中有更强大的社会担当,将个人的理想追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其次,女排精神所展现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能让每个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勇于面对,敢于战斗,越挫越勇。在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逐渐培养起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最后,女排精神所展现的创新精神,能让大学生领悟到知行合一、创新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更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可以借助多样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丰富科学知识新体系,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思想、新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时代下,女排精神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女排精神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必将激励着中华儿女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号召全国大学生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汇聚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