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博 平萍 赵黎昕
(衡水学院 河北衡水 053000)
“文化衡水”旨在全面提升衡水市人民的文化软实力以及衡水市区的硬实力配备。大环境之下,对衡水市的教育事业提出了要求。小学生的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现出对小学生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舞蹈这门艺术就是良好的素质教育媒介,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养成良好的素质素养,有利于促进“文化衡水”的逐步发展。
“素质教育舞蹈”这一概念,源自吕艺生先生于2011—2013年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美育项目中的主项目。在《素质教育舞蹈》中明确了素质教育舞蹈的理念,包括以下3点:首先,它不是面向少数人,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舞蹈教育;其次,它不是以技能化培训为教学目的的舞蹈教育,而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舞蹈教育;最后,它不是以成果展示为最终呈现形式的舞蹈教育,而是更关注受教育者智力的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的舞蹈教育[1]。
凭借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重点强化学生的5 项能力,即兴表现、观察模仿、创造求新、交流合作、综合融化,同时也兼顾了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培养[2]。素质教育舞蹈,其目的与“文化衡水”所倡导的弘扬文化铸魂聚心的正能量,挖掘探索文化融合发展之路,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市、美丽衡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相一致。
素质教育舞蹈具备一定的普及性,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目的,面向社会大众以普及舞蹈教育为方向,以社会大众的美育工作为己任。这本身就具备着普及性质的实践意义,同时素质教育舞蹈也具备着提高人民文化软实力的效能。
素质教育舞蹈在衡水的传播与推广,有利于小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提高对美的感知与欣赏能力。从素质教育舞蹈的工作来讲,推广的工作则是给予素质教育舞蹈以更为广泛的传播空间。对该文主旋律“文化衡水”来讲,同素质教育舞蹈的目的与己任的方向相一致,二者相辅相成,有利于“文化衡水”的建设与实施。
据调查,衡水市的基础教育阶段,其舞蹈素质课程的专业师资配备不完善。在衡水市小学的师资配备中,文化课程教师占据学科结构的主要地位;年龄结构以青年教师为主;性别结构女教师占主体地位。衡水市小学阶段,艺术课程具体到舞蹈学科,任课教师凤毛麟角,其原因在于学校对舞蹈课程的需求量小。
目前,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只在中职中开设了舞蹈教师的考核,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只有音乐教师这一编制[3]。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后,专业对口的就业几率减少,从而能够任教于衡水市小学阶段舞蹈课程的教师数量也呈现出递减趋势。
衡水市的小学阶段,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开设情况参差不齐。根据课程的设置,衡水市的小学大致分为以下情况。其一,开设情况较为完备,课程的设置逐渐呈现系统化特点。舞蹈课程每周两课时。课程内容设置丰富,按照小学阶段音乐课本中的歌曲编排舞蹈。舞蹈课内容随同音乐课程的内容,同时教习。其二,虽然设有相关的艺术课程,但被文化课所占据。由于舞蹈课程在学校受到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文化课程,因此即便有相应的课程设置,也未能在实际意义上形成舞蹈的教学活动。其三,未开设任何舞蹈相关课程。从衡水市整体的教育环境来讲,衡水市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文化课重视程度是非凡的,形成了“小学向初中看齐,初中向高中看齐”的学风导向。因此,小学对艺术培养的不健全,归根结底来自学风大环境的影响。此外,社团活动方面也存在差异。如衡水市桃城区内的新苑小学,其社团课程于每周五下午进行。舞蹈社团配备设备齐全的舞蹈教室,有专业化的舞蹈教师教习舞蹈,教习内容以剧目排练为主,但未能呈现出系统化的教学结构。在衡水市区之内,也存在小学中不设舞蹈社团现象,或不设相关素质教育社团现象。虽然“素质教育舞蹈课”在不断发展,但就现阶段的推行现状还未形成全面化普及化的推进。专业型的教师尚未实现进校到岗,而学生家长对舞蹈课程的概念也是停留在考级教育、专业教育的阶段,对全面培养美育教育提高全面素质意识还尚未形成[4]。
在高等教育阶段,设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此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就是面向小学阶段教师团队的储备军。从施教者的角度讲,教师是否具备舞蹈素质,会影响到其行课过程中是否具备向学生渗透舞蹈知识的能力。
课题团队与衡水设有小学教育专业的高校的相关教研室负责人进行学术交流,向其介绍素质教育舞蹈课程所形成的课程支撑点,推荐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舞蹈课程。使小学阶段学生的素质教育舞蹈的推广与普及进行根源处的渗透。在新型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将原本的口传身教式教学逐步改变为提高各方面素养的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地注重技能练习[5]。
在衡水市的小学中,舞蹈专业一线教师十分紧缺。课题组成员,经协商轮番进入到小学,直接面向小学生开设素质教育舞蹈的社团课程,进行素质教育舞蹈的推广工作。课题团队中不同舞蹈方向的教师,通过趣味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关于舞蹈的文化知识。通过舞蹈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普及教育。力图从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操,从小学抓起,为“文化衡水”的建设增添力量。
根据以上的现状不难得知,在衡水市大力提倡“文化衡水”建设的背景下,衡水市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舞蹈课并未形成完善的机制。为大力促进文化衡水的良性发展,小学生群体的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健全,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需要关注并重视的课题。由此,有下列几点思考。
衡水市受到燕赵文化、齐鲁文化的双重浸染,显现出质朴儒雅的民风。在具备文化底蕴形势下,建设本土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舞蹈课程,使小学生成为既懂得审美,又了解家乡文化的少年儿童。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教育少年儿童,将在幅度与深度上推进“文化衡水”建设。
衡水市区内的小学缺少足够的舞蹈师资配备,在具备了音乐、体育、美术的艺术课教师的情况之下,仍未设有舞蹈教师的岗位。根据这个空缺,配备专业化的素质教育舞蹈师资成为开设舞蹈课程的保障。任课教师要明确开展舞蹈课程的重要意义,并且充分认可良好的舞蹈教学对幼儿身心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6]。素质教育舞蹈的推广势在必行,学校应具备相应的意识,采取各种机制,建设专业化的素质教育舞蹈师资力量。
经调研衡水市小学,有舞蹈课程设置的学校占极少数。个别小学有邀请校外培训机构入校进行公益性舞蹈培训。校外培训机构与校内的兴趣培养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均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建立起一套具备延续价值与参考价值的校本教材,是素质教育舞蹈得以在小学阶段顺利实施的保障。
在衡水市区的小学中,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据此,为大力促进“文化衡水”的良性发展,小学生群体的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健全,素质教育舞蹈的拓展工作则逐渐显现出其必要性。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从学校、学生都进行了素质教育舞蹈概念的渗透,使其逐渐建立起对美的认识与追求。以期通过该研究,使衡水市小学提高对素质教育舞蹈的重视,使素质教育舞蹈得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