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例谈

2021-11-22 08:39黄传荣
名师在线 2021年23期
关键词:西瓜数学知识创设

黄传荣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鸾凤中心小学,福建光泽 354100)

引 言

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较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虽然能够短暂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阻碍[1]。要想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建立更为成熟、系统的教学体系。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情境教学法行之有效,而问题情境又是该教学方法中重要的呈现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方法,在此进行分享。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数学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很多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被运用到生活中去。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时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策略,割裂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难度增加,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要想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思维等发展特点,并据此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学习积极性,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

其中,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动力。另外,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能够让数学知识更为直观、形象、生动,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念。

例如,在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教学时,笔者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小小的数学活动——“你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写下一种水果,再让学生统计喜欢每种水果的人数。这对学生而言不是难事,他们立刻积极参与其中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探究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这时,笔者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便水到渠成,很容易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这样一来,学生更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改变了对数学课程的认识,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二、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给学生留下过于严肃的印象,加之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将会逐渐消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甚至使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学的情绪。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就能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并“一探究竟”[4]。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能力、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如游戏、故事等,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下面以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情境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出示“唐僧师徒四人分西瓜”的动画片段:“唐僧师徒四人又累又渴,然后,孙悟空腾云驾雾找回了一个大西瓜,准备切分这个西瓜。孙悟空说:‘八戒食量大,西瓜的给他吃,西瓜的给师傅,我和沙师弟每人吃西瓜的。’这时猪八戒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孙悟空这样分不公平,2 最小,所以他分到的西瓜最少,他要吃西瓜的。这时,孙悟空笑了,说道:‘好好好,就按八戒说的办!’”这时,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仔细想一想,八戒到底说得对不对?他最后到底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教师创设这样有趣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使其更加顺利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创设目的性问题情境,集中精力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些教师在提问时,没有掌握好提问原则和重点,导致问题内容宽泛,缺乏重点,从而造成学生的回答比较混乱[5]。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明确提问的目的,使创设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从中要学会些什么、思考什么,应让学生获得何种技能、能力等,再抓住教学内容的中心点进行提问[6]。这样的提问更具有针对性,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难度,进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克与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下小任务,即让学生到超市收集常见商品,如食盐、酵母、榨菜等物品的重量。上课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手掂一下课本和一支笔的重量,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看看哪个物品更重,让学生对物品的轻重形成基本的概念。然后,教师让学生交流、探讨收集到的常见商品的重量,并由此引出克和千克两种重量单位。之后,教师将相应的商品在课堂上展示,并问学生是否知道1 克、1 千克到底有多重,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商品的具体重量。这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说出测量物品重量的方法,如使用天平、台秤、盘秤等。然后,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和用法之后,在左盘中放入事先称量好的1克物品,在右盘放入1 克砝码。接着,教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托盘上的1 克物品或1 克砝码,让他们感受一下1 克到底有多重,又用盘秤测量1 袋食盐的重量,显示为500 克。这时,教师问学生:“1 袋食盐500 克,那么2 袋食盐的重量是多少克呢?”学生很快回答“1000克”。这时,教师板书1000 克、1 千克,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更重,便自然而然地引出1000 克=1 千克。通过这样目的明确、循序渐进的提问,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相关知识形成了深刻的认识。

结 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较多,其中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轻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7]。此外,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使其逐渐形成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西瓜数学知识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大小西瓜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当夏天遇上西瓜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巧切西瓜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报喜不报忧 西瓜请假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