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指导为原动力的职业教育招生研究

2021-11-22 08:12张东海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岗位案例

文/张东海

职业教育类院校是否能够给予学生必要的就业指导,往往会影响到该学生是否选择该学校。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学生的实际需求。院校的指导,能够搭建起学生与就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身份转变[1]。

一、职业教育就业指导与招生之间的必要性联系

(一)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源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岗位的对应性”。一般来说,当前职业类院校中所设置的课程都是专业技术类,以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为主。这类课程的学习中,理论只是基础,学生最终要进入社会,接受实践的检验。职业教育所具备的专业针对性、实践性等特征,最终决定了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在专业性和对口岗位具有较大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中,学校所提供的就业指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同时也为招生打下良好基础。

(二)就业指导服务提高招生效率

就业是学生求学的最终目的,职业院校对就业的落实,会影响学生的择校倾向。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招生过程中,许多学校会利用往年的就业成功案例和数据,将其来作为招生的必要保障,打响学校“高就业率”的招牌。可以说,“高就业率”对有意愿报考的学生有高度吸引力,但学校能够构建起基础的就业指导机制,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无疑会提升学生对学校信任度,提高学校的招生效率。对职业教育类院校来说,就业率高低会直接影响招生的效率[2]。

(三)就业指导为学生打下了强心剂

通过对往期招生现状的反思,能够发现在招生过程中,一些家长和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比如:“这个岗位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怎么样?”“如果学习了这个专业,以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感觉这个专业的对口岗位非常有局限性”。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也是职业教育招生中需要帮助家长和学生进行解决的问题。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到家长和学生真正关心的核心问题—就业保障。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让招生共作更有效率。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就业指导措施,来给学生和家长打上一针“强心剂”,让学生和家长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忧虑,放心选择职业类院校。

二、如何协调就业指导和招生之间的联系

从上述内容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就业指导与招生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学生和家长对就业问题都非常关注,并希望能够在报考咨询环节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解决。所以,职业院校的招生负责人需要协调好就业指导与招生之间的联系,通过学校方面的具体措施,给予家长和学生一定的保障,解决报考环节家长和学生的疑惑。

(一)做好往期成功案例的宣传工作

经典就业案例是职业类院校在招生过程中一块“活字招牌”。从往期的招生中可发现,一些学生的报考是源于熟悉的学长学姐对学校的宣传,新生从身边案例中看到,学长学姐们毕业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这种具有极强说服性的例子,无疑为学校的招生宣传做好充足广告。但考虑到并不是所有新生都有这样的消息来源和社交网络,学校需统计好相关的案例,将经典案例进行凸显,做好案例宣传工作。在成功案例宣传中,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渠道,比如说学校宣传册、公众号平台、学校官网、微信群等。注意案例要鲜活且具有说服力,最好有真实数据的说明,更能强化家长和学生的信服力。

(二)建立与优质企业的合作渠道

为协调好就业指导与招生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建立起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优质渠道,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便利。在合作的过程中,学校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筛选,选择靠谱且岗位合适的企业,将企业的条件、岗位、薪资水平等内容进行统计和总结,将信息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选择。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一种共赢的过程,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岗位,学校作为就业的桥梁,一定要保障学生的基础权益,对学生负责,对企业的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核,挑选合适的企业,纳入到信息库中来。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招聘会的形式疏通就业的渠道,让学生在学校内了解更多优质的企业。

(三)为学生量身打造“职业规划”

制定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学生从客观立体的角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分析,对今后的就业有一个初步的方向。在学生制定了基础的规划之后,再由专门负责的班主任教师协助进行规划,结合学生具体的择业目标进行指导,给予客观的建议,结合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进行分析,优化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的制定,为后续的就业指导打好了基础,更加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容易寻找到适合学生的岗位。职业规划的制定在于要符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包括学生的意向专业、性格特点、具体条件和自身情况等多个方面,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指导。就业指导的成功案例是提高招生效率的保障,也是让新生在择校过程中放心选择的“强心剂”,能够利用真实的数据来对新生进行说服,提高报考的成功率。

三、基于就业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招生策略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家对职业教育培养的需求不断提升。从岗位需求来看,国家对专业性人才和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正契合这一目标。在这种济背景之下,许多高职毕业生仍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一)提供多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

良好的就业指导服务,是职业类院校招生的原动力,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保障。在就业导向下,院校的招生策略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符合就业导向原则的招生策略为方向,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并非应届毕业生独立需求的,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从入学阶段就需要树立起就业意识,学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也是为了最终的就业方向,从一开始就做好准备,避免到了毕业前就手忙脚乱。所以,招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服务。另外,招生处可以成立“就业问题咨询处”,专门对对应专业的对应岗位进行就业常规问题解答,解决学生和家长在报考之前的担忧,帮助家长和学生打消疑惑,更有规划地进行报考。

(二)强化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

在报考之前,学生的家长一般都会陪伴其进行咨询和选择,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和家长心中的真实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在往期的招生过程中,出现过学生对某个专业感兴趣,但是家长担心其专业不好就业的矛盾。面对这种矛盾,招生教师要发挥协调作用,对学生所选择的专业的就业方向和近年来的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和展示,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咨询。同时,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共情的方式强化沟通,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孩子的责任心,对学校放心,更快地确定报考的方向和目标院校。

(三)增强与就业单位的合作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才能培养起符合产业结构发展的学生,如何让教育过程与产业过程相互结合,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之下,这不再是一个国家的任务和目标,而是成为了多个国家在合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地域和文化、经济的碰撞,所以在新时代,“产教结合”也衍生出了新的内涵。在这一背景之下,高校要想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就必须要强化与就业单位的合作,根据学校现有的专业设置,与相对应的企业开展合作,为后续的就业指导做好准备。就长期发展来看,学校可以建立起定点实习单位的合作机制,与符合条件的单位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将生产与教育结合到一起,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类院校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背景,在经济发展的大局势下,产教融合是发展必然趋势,也是学生在报考之前会考虑到的重要因素。一个职业教育院校是否具备良好的就业率,与其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有着重要的联系。

(四)为特殊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保障

就业指导需要遵循公平指导的原则,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提供个别化和差异化的指导。具体来说,就是对家境困难、自身特殊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帮助特殊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发挥学校的人文关怀策略。在这类特殊学生的帮扶中,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的方式,为特殊学生争取合适的岗位,通过特殊问题的特殊解决方式,提高就业效率。特殊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往往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而且由于自身的原因往往具有性格胆怯、害怕尝试等特点。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起就业的自信心,并且搭建起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从综合层面上提升就业指导的效率性和全面覆盖性。

总之,职业教育的扩招为适龄学生接受专业化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从目前的职业教育培养措施来看,职业教育的岗位针对性较强,就业与教育之间的关联性更高。因此,职业教育类院校的就业指导就更为重要。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岗位案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