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结荣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思政教育是中职院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当前一些所谓民主思潮借机渗透,尤其对于青少年价值观念形成影响重大。中职院校学生大多为一些十六七岁的少年,自身思想抵御能力不足,使得中职院校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加上许多中职院校管理模式陈旧,不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武器,导致学生全面发展受限。因此,有必然要强化思政教育,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品质,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科技推动经济水平提升,在多重因素加持下,我国社会形势逐步复杂化。中职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正确“三观”尚未形成,极易受到外界干扰。在当今多元化文化冲击之下,中职学生自身思想与社会发展趋于同化,即使是同一学校学生,其思想也会存在差异性,给中职学生管理带来挑战。一是外部经济环境方面。现阶段我国已然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可是许多中职院校管理人员还是采取传统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制定没有切合实际,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加上管理思路滞后,社会制度及法治建设不够完善,制约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受就业与教育环境等方面因素影响,我国中职院校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希望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但在短期内给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带来不小压力。三是新技术应用方面。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流媒体、自媒体、融媒体、新媒体不断发展,为人们查找提取信息提供便利,同时也给中职学生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信息时代,如何让学生在海量信息中鉴别、筛选出自身所需,已经成为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重点。加上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因素,学生各自思想素质存在差异,无形中增加了管理难度。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在外界观念认知、自身修养等方面稍显稚嫩,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极易受社会负面舆论所左右,以至于产生思想观念偏差,对其自身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要想对现状有所改变,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重点,以思政教育管理为目标,强化中职学生思想认知。当前许多企业在招聘专业人才时,不仅需要人才专业知识储备充分、专业技能过硬,还要求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确保适应岗位需求,促使自身全面发展。所以,有必要将思政教育深入渗透至中职学生管理,帮助中职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形成健全完整人格,有效抵御社会不良诱惑[1]。
当前,大部分中职生源为未考上高中、高等院校的青少年,自身修养相对较低,许多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重个人感受、轻集体观念。同时,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关口,个性较为张扬,如果受社会不正之风所袭,极易产生厌学心理,难以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还会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既影响自身素质提升,也给中职教学管理工作带来相当难度。因此,为降低该类事件发生几率,中职院校教师应当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思政教育方式,结合真实发生在学生周边的实例,不断提升思政教育说服力,促使中职学生能够正视自身不足,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思想受洗礼,努力去克服和解决问题,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以及学习能力,进一步推进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思想教育实践性较强,为凸显其对于中职教学重要性,思政教师需要不断提升管理质量,采取思政教育方式实施管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加强思政教育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联系起来,以期取得理想的教学和管理效果。要想中职学生树立起正确思想观念,需要从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双管齐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管理工作形式,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有效抵御社会不良思想侵蚀。
一些中职院校没有明了思政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处于滞后状态。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较,中职学生在思想上大多存在着认知偏差,很多学生悲观认为是自身能力不足而上的中职院校,比高校学生差上一筹,这种思想往往会导致很多学生潜意识产生自卑感,在学习上放松对自身要求。同时,许多中职院校学生错误认为,由于自己学历所限,以后在就业时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至于后续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学习中存在重技能、轻思想的问题,使得中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受阻,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明显。
我国中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绝大多数都还是采取传统教育方式方法,没有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教师以宣读教材为主,在思政课堂上也只是纯粹进行教材内容讲授,最终考核时所出题目也只是一些固定套路,死记硬背为主,使得学生缺乏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兴趣,认为只需考试前背诵重要知识点就可以过关,不专心听课、翘课现象频频发生,当前中职院校学生大多为00后,思想活跃度较高,伴随着网络成长,个性较强。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知识学习如同蜻蜓点水,造成思政教育质量低、效率差[2]。
中职院校学生成绩与高等院校学生相比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当予以中职院校学生更多关注与引导,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面对学习和以后就业问题。但是,许多中职院校为加强管理,制定众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严重制约学生发展。中职学生大多生性较为活跃,在思想发展方面需要学校管理层和教师积极引导,如果采取强制性管理措施,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容易对学校管理产生抗拒心理,甚至出现误入歧途现象。
由于信息时代来临,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中职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取海量信息,由于自身鉴别能力不足,中职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侵蚀,道德品质发生质变,增加其管理工作难度。
学生是中职院校思政教育主体,院校管理层和思政教师要着力强调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及解决难题的能力。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个性,因此,学校要以学生个体特点为基准、以差异化辅导为手段,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从思想维度引导学生做好未来发展规划,将社会责任意识深植于学生心中。同时,学校要不断丰富思政教育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中职学生管理时,院校管理层和教师要尊重学生选择,确保学生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人文关怀。
很大一部分中职院校学生中考成绩不佳,迫于无奈选择中职院校来学习技能,在此背景下,很多学生自身存在一定逆反心理且自信心不足,学习意愿不强,因此,中职院校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结合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将时下热点话题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以便引起学生兴趣,将理论知识传授与热点问题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借助多媒体载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兴趣。另外,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使得人们沟通便捷化,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社交软件及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动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不断提升他们思想水平及道德素养。在日常教学时,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模式,着力培育学生互帮互助的优良品德,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为促使人文关怀理念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中职院校应当在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构建学生心理咨询、就业引导、思政教育效果评估考核等相关平台,提升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还可以通过设立专业化心理辅导室,收集、整合、分析和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有效疏导和开解学生心理动态。在实际教学时,要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利用正当渠道排解和释放心理压力,以此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在运用思政教育实施中职学生管理时,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落实思政教育工作。可以组织思政教育活动来强化学生体验,如开展“爱国”为主题的影视观赏活动,通过观看爱国影片,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爱国精神,激发感恩之心,努力成为对祖国、对社会的有用之才[3]。
网络不良信息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有着负面影响,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优化中职学生思政管理模式。比如:通过建立思政微信、QQ交流群等社交软件平台,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思想政治相关问题的探讨,教师也可以利用该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改善思政教育模式,促使学生思想得以更新。另外,为使思政教育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教师要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深入、全面掌握学生内心思想变化,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开展中职院校思政教育时,学校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因此,中职院校需要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强化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不断优化中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