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宝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朔州石油分公司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形势复杂多变,企业要获得经济增加值的不断提升,实现健康长效发展,就必须要顺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找准发展方向,把握发展机遇,适时调整经营和财务战略方向,才能确保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集团企业财务战略的实现需要有高素质的财会队伍做支撑,需要有高效率的财务管理做保障,需要财务工作从以核算为重点向资源整合、价值引领和风险防控等为重点进行转变,这就是财务转型,但是财务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那么如何加快企业财务转型的步伐,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高度关注的课题。
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广泛推广运用,集团企业的财务核算模式更加规范,财务数据更加真实完整,既提高了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又可以有效控制企业财务成本,从而提高财务效益。财务共享后,企业内部要迅速优化调整财务组织机构,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实现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职能清晰,定位准确,工作才有责任心,团队才有使命感,才能为财务转型“向哪转”“怎么转”的问题解决打好基础,营造起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首先,构建起价值管理各层级主体。构建“基层财务、中层财务、高层财务”三个层级管理主体,确定各自价值管理重点与运行模式,畅通自下而上的价值创造节点与路径。“基层财务”专注“价值发现”,践行“人人都懂财务”的理念,抓实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促进基层深入挖潜,解经营难点、除效率痛点、堵效益漏点,优化日常运行流程,推进财务绩效指标的落地落实。“中层财务”专注“价值挖掘”,抓好决策落实和服务支持,重点做好预算执行、经营分析、资金收支、风险管控以及资产税务等管理工作,实现效益最大化运行。“高层财务”专注“价值创造”,发挥战略支撑、决策支持和价值引领作用,重点做好战略预算规划、资源优化配置、资本运营、价税管理、风险管控、政策研究、经济利润分析评价等,实现价值一体化统筹。
其次,设置价值管理各主体岗位。以管理职能为特征划分,从“核算会计”逐步向“业务会计、服务会计、管理会计”三个岗位角色转型,让财务、业务人员在各层级价值管理模式中找准定位、对位匹配、提升能力、发挥作用。在“基层财务”层面,强化基层单元中人人都是“业务会计”的理念,引导更多人熟悉财务知识,发现价值“创造点”,从生产经营源头、业务前端就融入价值思维。在“中层财务”层面,以“服务会计”为主要力量,做好财务端对业务端的服务沟通和指导协同工作,重点为管理层和业务人员提供全面完整的基础资料、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高效管用的财务建议。在“高层财务”层面,以“管理会计”为主要力量,履行好战略支撑、预测分析、预算管控、决策支持、管理会计工具开发应用等核心职能,为集团高层提供决策所需财务信息,成为转型后的中坚力量。
最后,培育价值管理各岗位能力。集团企业一方面要从财务、经营、操作技能、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制定出财务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规划,目标是全方位提升各层级财务人员价值管理能力素质,为更好履职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建立起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按照筹资、投资、成本、效益等完成进度和质量,分层次进行评价,依照积分制管理办法,量化到岗位,评价到个人,做到履职有要求、干活有标准、工作有评价,为动态化培养、使用、评价财务人员提供依据,为考核兑现奠定基础。
实施大岗位职责优化是向复合型人才转型的必然要求,既可以使财务队伍更加精干,又同时可以减少协调成本,提升财务效率和质量。
首先,要优化岗位设置,引导管理转型。企业需要将以前基于核算流程和部门分割形成的岗位进行梳理,以“有利于创造价值、有利于提高效能、有利于防范风险”为方向,撤销非必要岗位,弱化会计核算职责,突出价值取向,提高岗位融合度,引导财务人员从以前注重单项职责、单个环节的财务工作为主,向全业务、全价值链的复合型管理转型。
其次,要优化岗位人员,引导能力转型。财务共享后,财务队伍也要紧跟形势适时“瘦身”,难度小的岗位按照“一人多岗”来要求,综合性要求高的岗位按照“一岗多责”来配置,不断丰富岗位内涵,挖掘人员潜能。比如:预算岗位既要承担预算评价等职责,又要赋予其价值引领的职能;分析岗位既要求负责财务稽查,又要赋予其出具管理会计报告和建议等工作。
最后,要优化岗位职责,引导职能转型。岗位设置要坚持“职责清晰、责任落地”的基本原则,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突出转型工作要求。比如:预算管理岗位,要以价值为主线将战略规划目标与年度预算目标进行统筹;资产管理岗位,要突出盘活创效,从业务后端核算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型;资金管理岗位,以创造净现金流为导向,从收付核算向现金流和资本管理转型等等。
集团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保持新鲜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业财融合是推进企业发展的新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加快财务转型,提高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企业在落实战略目标时,要坚决贯彻“以最小投入创造最大价值”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财务管理渗透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为主线,不断搜寻并紧紧把握业财融合的切入点。
一是要突出重点领域。企业需结合自身行业实际,深入梳理应纳入重点管理领域的范围,重点领域就是需要业务融合的切入点,比如,在预算、资金、成本、投资、风险等重点领域,要建立起多部门联合攻关机制,研究明确各职能部门价值管理职责,并设立绩效指标体系,压实责任,严格考核,才能取得成效。
二是要查补薄弱环节。在已经明确业财融合重点领域的同时,需要强化全价值链管理分析,深入开展价值管理盲点排查,明确财务管理职能延伸的路径。比如,在项目投资时,通过增设财务管理环节,实现财务管理对项目立项选型、经济性评价、过程控制、动态测算、后评价等的全覆盖,为投资决策部门制定针对性措施,并及时提供财务指导,实现投资效益可行。
三是要紧盯异常数据。以深化财务数据分析为抓手,从加强对经营性指标和生产异常、效益异常、管理异常的分析入手,不断完善“财务反馈—业务改进—跟踪落实”流程,推动财务分析质量持续提升,通过高质量的数据分析可有效引导一切工作向价值创造聚焦,一切资源向价值创造流动。
财务转型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要最大程度地将业财融合理念固化到业务流程中,财务专业介入生产经营的深度越强,业务部门倾听财务专业意见的积极性和配合度才会越高。
一是要严格成本费用管控。企业年度预算目标明确后,财务部门要持续深化倒逼降本流程,主动加压,层层分解责任,关死后门,倒排计划,逐月检查,强化激励,推动各职能部门、各业务线条牢固树立成本是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深挖降本空间,落实具体措施,实现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成本管控机制。
二是要及时发现管理痛点。财务部门要切实担起牵头的主管责任,组织各生产经营单位、部门,深入查找影响公司效益的痛点、难点,紧扣管理重点工作,研究优化思路,集聚优化“点子”,审核增效数据,持续跟踪督办,强力推动实施,并把有效措施固化为流程,努力把资源配置到最优,把风险降到最低,把优化增效水分挤至最少。
三是要提升价值引领能力。财务与业务部门要建立起联动量效测算机制,坚持事前算盈的价值引领理念,持续完善以“紧盯市场变化,超前分析预判,做优做强量价”为核心的量价管理流程,提前参与到企业营销决策的制定和出台、企业绩效业绩的预评和模拟,加强产销协调,灵活定价机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详实的价值引领。
财务部门要根据自身管理现状和队伍建设需要,致力于整合公司各项业务信息化系统,改善用活信息化流程,为深化业财融合提供了有效支撑。
一是紧抓穿透式管理实施。集团企业要加快消除不同业务模块的信息孤岛,尽量通过衔接端口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自动集成或数据推送,方便穿透式查询管理,无法集成的业务数据流程向财务提供区域性开放服务,为方便财务信息查询,提升财务分析质量,充分发挥财务监管职能创造条件,打破“管理围墙”的束缚,提升管理质效。
二是狠抓信息化效能提升。集团企业要建立上下一体化的智能营销系统,从消费需求、竞争动态、应对建议等信息的收集,到商品价格、营销模式、资源成本等政策的发布,再到资产状况、资金流量、价值实现等指标的管理,实现市场、业务、财务的融合贯通和物流、现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为洞悉生产经营问题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
三是大抓管理模型建设。财务部门要持续深化量本利模型效益评价、全价值链分析、资产分类评价等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根据生产经营状况适时确定盈亏临界平衡模型,在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相应价值提升措施的同时,加快实施低无负效资产盘活计划,推动生产经营提质提效。
加快财务转型势在必行,掌握转型方法至关重要。随着信息化与管理深度的不断推进,集团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精细化,传统财务业务流程的弊端日益凸显,集团财务管理必须加快转型。财务转型人是最重要因素,财务线条的组织架构、队伍建设、管理理念和员工素质要适应转型要求。财务转型的方向要突出业财融合,坚持以价值为引领,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做实支撑点,进一步提升业务管理的规范水平,提升财务管理的职能发挥,促进企业发展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