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 唐玉吉
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如何创新出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模式是广大一线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大单元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对破除语文教学困境开展的积极探索,可以横跨不同的学科,可以综合课堂课外的知识,可以结合不同学段的内容,具有较为灵活的特点。
主题是大单元教育模式开展的核心环节,也是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开展需要实现的目标。大单元教育的主题设计应当落实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仅要做好语文教材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讲授,也要瞄准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森林”的教育关注。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较为薄弱,对于单元整体的把控相对困难,特别是对课文的创作背景与蕴含的情感等都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阻碍。大单元教育主题设计可以灵活多样,从学生感兴趣、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入手规划。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望庐山瀑布》等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编者对课文的选择与安排大有深意。通过对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会对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热爱之情,在细读文字之后更对中华大地上黄山、庐山等风景优美的名山有更深的了解,对宝岛台湾的日月潭美景也更为熟悉。这几篇课文的主题可以设计为“美丽中国行”“大好河山看中华”等,也可以采取趣味化的“走一走、瞧一瞧,看我中华美景多”“美丽雄鸡真辽阔,学习课文来打卡”等。这样的主题设计符合小学生的情感需求,也便于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去拓展祖国相关名山大川的教育,实现“读文字,走天下”的教育大格局。
教学过程是实现知识传授的主要环节。在大单元教育模式下,我们的教学过程应当充分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通过有效手段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单元教育中,我们的课堂内容会更为丰富,但是应注意好主次分明,不可因为过度拓展发散而让学生对于真正要学习内容反而忽略。每个语文教育模块中都有重点课文和非重点课文,通常部分教师会选择强化重点课文但略读非重点课文。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在大单元教育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来统筹课文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乡下人家》《天窗》《清平乐·村居》等课文的时候,让我们知道这个模块的主题是对淳朴乡村生活的描写。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大单元思想设置好教学过程主线:先畅想(想象一下自己认为的乡村生活状态),再读文(学习了解课文中对于乡村风情的叙述),后发言(说一下如果自己住在乡村会想干些什么、作息会怎样安排)。这样的大单元教学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大单元教育的课堂应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做好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利用。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一线教师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非常多,但要保证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同时严格落实大单元教育思想,就要求任课教师结合各个大单元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选择。
例如,可以结合真实情境创设来实现小学生的语文“真学习”。语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可以突破文字符号的束缚,了解和掌握真实文字背后的情感世界,继而实现学生能力、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素养内涵的发展。例如,在《陶罐和铁罐》《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故事。这样把教育实践融合到学生体验当中,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文字后的哲理。再如,可以给学生安排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大单元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根据以往的教育经验,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够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直面学习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方法、情感等多元目标的达成。如在《大自然的声音》《带刺的朋友》《父亲、树林和鸟》等课文的学习中,可以安排学生去植物园或者林木茂密的公园里观察草丛中的小动物,包括蚂蚁、蝴蝶、昆虫等,并记录下它们的状态。这样的开放性任务是对课程教学的发散,可以让小学生对生活体验加深认识。
大单元教学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总结,不断发展,更好地提升大单元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