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子锋 长江大学 教育与体育学院
武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化是显而易见的,在武术对决中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出差错就可能落败,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虽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输了难免有羞耻之心。所以需要养成强大的心理素质,这也可以培养学生临危不惧、不贪功冒进、不畏强敌、不轻视敌人、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品质。武术对学生良性的竞争观有积极的影响,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在武术对决中有胜有负这是常有的事,正确的态度是胜不骄气不馁,总结自己有哪些不足。良好竞争观和精神品质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武术教学中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文化,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武术精神最主要的就是爱国,练武需要具备武德,德是指道德、品德,没有高尚的爱国情怀就不谈什么武术的教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武术教学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尊师重教的思想品德,这一点也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的一个长足发展考虑的。
武术具有国度性、民族性和历史性,这三种属性赋予了武术各种不同的文化内涵,各民族的文化,各朝代的文化,都包含在武术之中。[1]武术教育具有文化传承性,当然文化传承性也包含了武术文化,中华武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几千载以来的文化成果,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引导在于着重内涵的修养。[2]中华武术造就了中华儿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与道德准则,更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众多社会文化形态的影响,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武术教学相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华的传统武学。中华武术中涵盖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思维方法与行为准则,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因为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独有的。
中华武术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分离与突显出来的民族文化形式,扎根在中国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当中。[3]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下,中华武术以技击、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相结合而呈现出其独特的审美、健身和道德观。而内外兼顾、形神具备、讲究武德,从古至今便是武术文化的第一要义。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凸显出自强不息、自我修养、人格完善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品质,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武术教学相融合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完整的理解和学习中华武术,这也对学生的涵养和品格升华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进行设定武术教学目标时,如何实现从“工具主义”到“人文主义”认知上的模式转变,改变“工具主义”概念主导体育教学的形势,是如今体育教学人员所为之奋斗的,[4]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统一战线,使学生在课上作为“人”的本然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掘,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得武术文化能够从学生内在本质上得以体现,因此,这一“工具主义”向“人文主义”思想的转变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思想的转变,也能够为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
武术自2015年被教育部列为学校体育重点推广的项目之后,各地纷纷响应政策,因此将武术教学工作扎根到实处,将武术教学落实到学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诸多学者就武术教学问题提出各种建议,贡献自身力量,但武术教学的实际效果仍然有着进步的空间,因为大部分的学校在教授武术学习时,面临的问题大都是内容单调,教学方法老旧等常态问题,因此流传千年的传统武术要想在科技时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站稳脚步,改革、创新武术教学方法是当前首要的事情。[6]
让武德进入校园,在体育教育这一课程中得到发展对于当今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学校在规划未来建设中的一个影响因素。[7]在当今“七进”校园项目中,武术项目也在其中,此番举措,旨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另一程度而言,对青少年的爱国情怀的培养,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得不说武术课程开设进校园更能够彰显出“武德”教育的重要性,当今,校园暴力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越来越多,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武德”教育的增加,在引导学生的价值导向时能够充分发挥重要的作用,武德教育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有共通之处,把“武德”教育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相结合,这是武术在新时代社会成长历程中的必要,更是武术教学在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道路上所呈现的路径之一。[8]
武术教师在课堂上,不光要传授武术套路的详细内容,更需要发扬中国武术的优良精神,传统的武术礼仪是在进行武术活动时,为人们所要规范和遵循的一种礼节制度。[9]在当今的武术教学之中,礼仪为先,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在武术课堂前,老师与学生互相行抱拳礼,抱拳礼不单单展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更要学生了解习武人应具有的品格,在礼仪这一点上,笔者通过调查寻访发现一个问题,在学校里大多数老师在教授武术时往往是忽略这一块的。从小习武之人都在习武入门之前都会有拜师礼,通过拜师礼,来彰显师道的权威性,通过学习拜师礼这种武术礼仪文化来加深对学生的教化,把师徒礼仪提高至师生礼仪,融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在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有着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更加了解尊师重道的含义。[10]
武术教师是承担教学任务和组织教学的核心,是武术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武术教师的执教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武术教师入职之后,应继续进修,多探讨交流,互相沟通,取长补短,能使武术教学得到不断的创新,[11]同时让武术文化更好的与民族文化结合,使学校武术教师队伍更加的优质,让学校武术文化达到一个新境界。
武术纳入中小学体育课堂之后,武术传承就在学校开设的武术教学课程中得到发展,但武术教学仅仅只是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将原本带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武术项目的内涵流失,“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导致校园武术的发展与其他的体育课程发展无异,走入“误区”,武术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或是文化现象,在学校如果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除了能够为学生带去身体素质上的提高,更能够为学生的人生价值导向形成做出贡献,以及塑造自身的民族精神。[12]
武术教学目标应注重武术教学方法改革,武术教学的实际效果仍然有着进步的空间,这实际主要的原因表现在,学生刚接触武术时都有着积极的态度,但实际接触后就减少了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因为大部分的学校在教授武术学习时,大都是内容单调,教学方法老旧等。还需加强武德教育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重视武术礼仪教育对提高学生文明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术”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道”的教育。增加关于武术文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优良的民族团结精神和传统美德。一个优秀负责的教师,必将对他所负责的学生产生质的提升也会给学生带去良好的影响,更需重视武术教师的继续学习和培训。在校园中发展武术,要究其根本,正确对待武术文化内涵,将武术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一同发展,培育优良的武术传承,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