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生数学操作学习“三策略”

2021-11-22 07:16何青婧
小学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三策略动手三角形

⦿何青婧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数学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忽视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很单一,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度明显不足,由此也不能让学生进一步投入数学学习中去,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设计操作情境,激发操作兴趣

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多给学生一些自己动手操作和思考的渠道和空间,让他们能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乐于去自主学习,由此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教师在开展《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们创设他们熟悉的书店买书作为情境,并进行提问,“现在我们的书店还缺一位售货员,哪位同学愿意来当呢?”学生们都兴致勃勃、纷纷举手。此时,教师又提醒学生们,“售货员可不好当哦,同学们来买书时可能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售货员都需要一一给处理的。”然后,教师给学生进行分组,让各个小组开展角色扮演的模拟书店活动。在活动里,学生们有的当售货员卖书,有的当顾客买书,有的负责纪录……学生们在角色扮演活动后,教师让每个小组讨论总结出自己小组的购书方案,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找到了多种购买方式。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让学生参与进来,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相对而言,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好很多。

二、营造操作氛围,推进操作过程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开放的活动氛围,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自己动手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在这个过程中让抽象的数学原理转化为形象的实物,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推导,启发学生去主动思考和探究。同时也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投入进去,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开展《认识图形》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制作图形,学生们要仔细观察每个图形的特征和独特的地方,再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不同的图形,亲身体验图形转换的乐趣,如学生可以将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鼓励学生多进行探究和尝试。同时也可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由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上述教学片段可以看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更进一步。

三、丰富操作形式,体验操作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应当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喜好,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开展《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边长5厘米,另一个边长为6厘米。教师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三角形,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角和其他构成,再让学生比较两个三角形的角,让学生逐步理解三角形角的大小和三角形的边长没有关系。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一个点出发,画出两条不同方向的直线,学会自己画角,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提升数学素养。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动手操作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数学老师,应当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优化数学课堂设计,营造良好的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有所启迪,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存疑,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三策略动手三角形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策略”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画一画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三策略”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