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春晖小学 顾思莹
孩童时代是一个人树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当前的小学语文课本当中收录了很多有关人民英雄的课文,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题材。当然,光是在课堂上学习课文本身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和延伸,让学生把课堂上所领悟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日常生活当中,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著名的作曲家肖邦说过:“爱祖国高于一切。”在小学语文课本当中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国英雄的故事,其中最令学生记忆深刻的就是在课文《珍贵的教科书》当中,为了保护教科书全然不顾个人安危的张指导员,其凸显了战争年代学习和教材的珍贵。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我们当下的学习生活是多么可贵,是无数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值得我们珍惜”。通过这种书本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本身,也要积极地表达爱国情怀,带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上课时引用周恩来的那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一颗重要的螺丝钉,认识到少年强国才强的重要性。人若是没有了爱国之心,便会失去人生方向,甚至误入歧途,这是每一位老师都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每一个家庭不想自己孩子遭遇的,所以说热爱祖国,培养爱国之心,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核心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在小学生身心成长的低年级时期,通过阅读弘扬爱国主义的课文和人民英雄的传奇故事,有助于向学生普及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从而培养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例如,二年级课文《传统节日》通过各民族歌谣的形式,普及了我国从古到今传统佳节的起源和发展,侧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波澜壮阔的人文和历史底蕴。作为教师,也不应当局限于课本内容本身,而是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拓展课本之外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认知。学生在接触这些传统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自然会萌生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并进一步转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在活动课和自习课之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举办《舌尖上的中国》观影会,向学生普及中国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悟泱泱中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进而迸发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可以用一种情感去影响另一种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没有情感的解读,便无法感知作者写文时的心情,更无法体会文章所表述的时代背景。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培养爱国情怀亦是如此。没有时代背景的解读,没有对历史的剖析,光是停留在文字本身,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本内容读起来也是味同嚼蜡,形容枯槁。以课文《刘胡兰》为例,刘胡兰同志是家喻户晓的革命烈士,但是该课文内容离现实生活久远,很多学生在不了解那段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就进行课文的学习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尤其是在解读刘胡兰牺牲于反动派敌人的铡刀之下的内容之前,教师需要先为学生普及一下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了解旧中国人民遭受的压迫,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此时,再结合课文内容更能感受到刘胡兰在当时为什么能不顾个人安危,坚持革命的爱国情怀。此时,学生的内心已经对刘胡兰的事迹产生了情感共鸣,通过这样的教学,他们会对美好生活倍感珍惜,进而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综上所述,新课改大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所以,语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当前学科价值观与思想性并驾齐驱的重要表现,也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的必然之举。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建立正确人生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