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外国语学校 朱 杰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认知能力在快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加大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情感境界。
站在成人的角度,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并没有什么难度。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并不容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准文章的抒情基点,将情感渗透融入教学环节,让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心灵产生契合,进而实现“以情动人”的目的。
例如,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文章主要书写了一个无比寒冷的除夕夜,一个光着脚丫的小女孩在凄凄凉凉地卖着火柴,通过自然环境以及雪花的飘落巧妙渲染出小女孩悲惨凄凉的处境,让读者读到文章时都能有感同身受的体验。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尤其是小女孩幻想中出现的5 次场景,将能进一步彰显小女孩的凄凉无助以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品读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渲染小女孩所处的环境,让学生迅速捕捉本文的主旨大意—— 一方面揭露了资本家对底层劳苦大众的迫害;另一方面也展现出这些底层贫苦百姓由于受到不公命运的桎梏,不得不忍受贫穷,却依然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心情。而小女孩作为劳苦大众的典型代表,能够激发学生对现代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进而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借童话表达深刻人生哲理的动机。
教师为学生找寻的抒情基点正是“小女孩所处的环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想与现实的交替间,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与凄凉,从而焕发学生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之情。
有的教师错误的地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谆谆教诲,将一些人生哲理讲给学生,这样才算完成了情感教育。但是,这样做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小学生由于年龄太小,对很多事情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情感体会上比较粗糙。教师需要创新情感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西门豹》这篇课文时,重在让学生“体会西门豹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精神品质”。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常规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理解西门豹这一人物的特点以及抉择,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景剧来完成情感教育。首先,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自由,教师允许学生自行组合。等学生完成分组后,要求每个小组对课文进行创编,可以针对全文,也可以针对原文中某一部分的情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比如,当巫婆面临西门豹的质疑时,应该怎样展现她的动作神态?又该如何表现西门豹的机智?等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学生的创编也告一段落了。
角色扮演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通过激发学生对角色的认同与共情,才能让学生全心全意投入文章的学习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和一般教学不同的是,情感教学将核心定位在“情”的领悟上。因为按照常规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常常将重心放在对文章脉络的梳理上,但是情感教学真正关心的是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会。教师需要以情感为主线,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深入优化,将教学重心放在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与体会上,让语文教学走向深度思考。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情感”作为教学的主线索,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环节。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原文中感知情感。在这篇文章里,鱼钩是主要的“线索”,看似它只是一个普通的物件,却让战士有了全新的生命。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此切入,体会老班长的精神品质;其次,要求学生关注文中和“老班长”相关的描写,比如动作、神态、外貌等语句,感受老班长身上舍己为人的伟大品格;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原文进行反复的阅读,试图从文章的细节入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次体会文章的核心思想,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老班长的敬佩与崇敬。
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品读原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老班长的精神品质,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也都是为了情感渗透而服务,从而提高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情感教育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因为情感是人类所共有的情绪体验,对情感的体会与把握,更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旨在给当前的语文工作者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