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斌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广东 湛江 524057]
海上油气生产装置一般远离陆地、作业空间狭小、作业设备集中、作业环境相对比较差,生产过程中涉及油气原料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等,生产过程风险高。为了确保生产装置的完整性,每年都要开展生产装置的停产检修工作[1]。近年来,发生在停产检修环节的事故不绝于耳。据统计,2019 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企业发生的典型事故有12 起,死亡138 人,其中4 起发生在检修环节,死亡19 人,2 起发生在试生产、开停车环节,死亡8 人。因此,做好停产检修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可以预防40%以上的较大事故的发生。
笔者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总结出停产检修事故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停产时间短,检修任务繁重;承包商素质低,技能未匹配;作业方案不详细,可执行性差,导致现场未按方案执行;凭借个人技能私自作业,未办理作业许可;未对受限空间内气体进行分析,气体分析与动火时间超30 min;延长动火票时间,更换作业地点;违反操作规程,未卸压、隔离锁定有误等。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国际著名能源公司的良好实践做法,认为可以从停产检修安全管理工作前移、停产检修过程控制、停产检修后续优化3 个方面入手,控制停产检修前后的风险,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2.1.1 计划安排
油气生产装置都有设计寿命,都制定有年度维修和5 年特检具体计划,停产检修是装置生命周期需要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停产检修工作计划性非常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但是,停产检修工作,在时间上,一般受到产量任务、操作成本费用预算等影响;还受到下游用户合同约定影响,一般在每年7 月已经完成下一年度停产计划初稿,为计划实施提供充分准备时间;目前,具有海上维修检修资质的队伍相对比较少,为避免一个作业海域多个生产装置同时开展停产检修工作,造成维修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实施有计划的统一协调停产检修,可以避免资源争抢。
为此,考虑到停产检修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将停产检修工作安全管理前移,从而减轻集中攻坚式的停产检修工作产生的压力。
2.1.2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减少非必要停产检修工作
随着工业发展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维护保养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其核心技术从早期的故障修复、预防维护、基于状态的维护等逐渐步入智能化时代,也就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RCM)。
RCM 可带来的实质效益包括,提高安全和环境完整性水平、延长重要设备使用寿命、完善设备设施的可靠性数据库等。比如:压力容器、管道通过测厚、收集数据,可以评估它们的完好性,以避免不必要的开管开罐检查。凝析油储罐通过超声波检测,可以判断罐的完好性状态,同样避免进罐检测。笔者所在的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推行《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停产检修项目,降低了作业风险。
2.1.3 选择专业承包商提前签订服务合同,开展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工作
海上作业相对比较特殊,门槛要求高,有资质单位相对比较少,专业技术强的又更少,从事海上油气维修专业人员逐渐减少和老年化。提前签订合同,可以让承包商有更多时间准备,包括采办设备、备件,提前准备施工方案,对施工方案进行内部专家评审,甚至是外部专家评审。施工人员要参加出海人员“五小证”(海上消防、海上急救、海上逃生、直升机水下逃生、救生艇筏操作)培训,办理出海人员跟踪卡,或者进行健康体检,证件更新等准备工作,从方案、技术、人员角度控制降低风险的措施。
对于施工方案涉及使用的方式方法,应该选择更优化、有技术保障、风险低、作业时间更短、有成熟经验和业绩做法的,这更有利于控制作业风险。比如对FPSO(浮式储油生产装置)油舱停产5 年的特检工作,如果采用在舱里搭设脚手架方式,然后检测员在20 ~30 m 高的脚手架上进行检测,涉及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多、风险非常高,一个舱的作业时间就要7 ~10 d。如果采用舱内压载加水方式,人在皮划艇上进行检测的方法,作业时间要3 d;如果采用高空绳索检测队伍方式,一个舱检测只用1.5 d 左右。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专业队伍采用的不同作业方式方法,对风险的控制差异非常大。
另外,对于停产检修需要更换的一些管线或设备、支架等,尽可能提前预制,提前对焊缝探伤检测,减少海上动火作业工作量,降低作业风险。
2.1.4 对施工方案和HSE 计划进行审核
按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承包商HSE 管理指南》要求,在陆地需对承包商提交签字版本的方案进行审批,如果是高风险作业项目,还需承包商提交《HSE 管理计划》,一并进行审批。对于审批发现不符合的,还需澄清、修改,从而确保承包商计划的人、机、料、法、环能满足需要。
2.1.5 陆地安全动员和资质证件检查核对
对参与作业承包商需开展好陆地安全动员会,以使每个参与人员清楚作业内容、技术标准和风险控制措施。动员会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责任界定、技术交底、作业风险、控制措施、HSE 管理要求、应急计划等。对参与人员的资质和证件进行检查,特别是特种作业操作证(例如电工证、焊工证等)需在应急管理部门官网上核实确认,其他基本出海证件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所有人员需进行健康承诺。
2.1.6 出海物料机具检查
为确保出海参与检修使用的设备、机具和物料的安全性,按《出海物料及机具装运前码头安全检查及重量控制指南》要求进行检查,合格后才放行。出海物料安全检查放行标准包括:吊装涉及的生产设备设施、压力容器/罐体/正压防爆房、危险化学品、钢丝绳、卸扣等15 项详细检查内容细项要求。出海机具安全检查放行标准(电气类机具)包括电(弧)焊机、配电箱、手持式电动工具等9 项详细内容检查细项要求。
2.2.1 组织保障
针对停产检修成立组织机构,组长一般为所属装置的法人代表,或授权的安全总监,组员包括生产、维修、安全、综合的经理,以及各个承包商负责人。生产、机、电、仪、动力等监督或主操应为各个执行小组负责人。陆地办公室机关人员按专业对接现场各个执行小组负责人,为现场人员、物料、技术给予全力服务支持。组织制定明确的任务目标,包括时间节点、QHSE 目标、完成的优先等级项目等。
2.2.2 程序保障
生产装置是停产检修的主体,需落实主体责任,这需要制定程序保障停产检修,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这包括:《生产装置关停/恢复操作程序》《项目维修/检修清单》《维修/生产隔离锁定挂牌操作程序》《作业许可管理规定》《作业风险分析》《生产设施与作业设施安全检验管理指南》《作业现场巡回检查管理指南》《应急处置方案》《奖惩管理规定》等,所有相关的程序或规定必须全员宣贯培训到位,在陆地动员会上分批次开展。
2.2.3 沟通保障
为确保沟通有效性、完整性,风险高的项目尽可能安排对倒两班人员都参与到大修中,一个为主,另外一个辅助。承包商的设计、调研和技术人员须到现场全程参与指导,避免出现技术上的风险。检修期间一般沟通方式有:停产检修动员大会、早上班前会、班组会,每天作业结束后19 点项目协调会,中控应急指挥中心临时沟通会等。通过立体全过程的作业内容,技术方案,风险控制措施、进度等沟通协调,让项目按制定的路线时间点安全顺利推进。
2.2.4 作业过程监控
每天每项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许可证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后才允许开工。比如隔离锁定的清单核对,周围环境气体检测并有监护人在现场实施监护。在作业过程中,承包商应严格遵守约定的HSE 体系及作业现场管理规定,按照各项安全标准要求进行作业。特别是动火作业、高处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电气作业等十大高风险作业[2]。生产设施监督、安全管理人员、承包商负责人、医生等实时对作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实施行为安全观察制度,对观察到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在项目协调会或晨会上进行提醒,鼓励安全行为,发现安全行为给予肯定表扬。对停产检修期间安全表现好的人员给予奖励。
检修期间,严格按制定方案执行,如万一出现作业情况或作业方案变更时,作业负责人应对拟变更后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向组长申请变更。经集体讨论确认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并批准后,方可继续作业。
2.2.5 应急准备
停产检修前,需进行一期有针对性风险的全员应急演练,让全员清楚应急职责,熟悉路线并加强应急设备的使用技能,让思想和行动进入战备状态,也让陆地应急办公室、飞行方掌握现场作业情况,以便更好提供支持[3]。
2.2.6 后勤保障
停产检修相当于进入战斗状态,基本是两班或三班倒,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因此,后勤针对作业人员饮食习惯和季节情况,提供正餐营养食物,作业过程中适当提供能量补给尤为重要。干净整洁和相对安静的睡眠环境,能让作业人员得到很好的休息、恢复体力,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2.2.7 生产恢复
按计划完成检修后,或达到预定目标后,需要恢复生产,恢复前按之前制定的恢复程序,逐条清单核对(或按之前生产状态参数拍照的清单核对)专人现场检查落实签字,最后由生产监督、维修监督进行确认,再按系统启动参数要求逐步恢复生产。
这部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变更管理,二是总结和来年计划。在变更管理方面,停产检修后,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核对情况,完成变更管理,为后续生产做好保障。在总结和来年计划方面,停产检修完成后,及时总结,对解决隐患做销项管理,对发现新问题做梳理,为来年计划做充分准备。
停产检修作业风险非常高,但意义重大,相当于给生产装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避免系统带病运行,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应该高度重视检修作业,在借鉴国际国内同行业的良好做法的基础上,做好组织保障,制定详细风险控制措施,发挥专业维修队伍力量,为圆满完成每次停产检修任务做保障,为确保国家清洁能源安全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