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克亮
(福建省南平市洋后学校,福建南平 353022)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在教育中融入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构建完善的法治知识教学体系,以青少年为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法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了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专业性较强,且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只依靠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2]。而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等问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道德与法治学科强调规范社会秩序,从而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对人们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3]。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比较单一,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提升教学有效性。一些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向学生单方面传递知识,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不利于其思维能力的提高[4]。道德与法治学科以笔试为主,缺少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未能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对法治与道德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不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结合初中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该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以常识性法律知识教学为主,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但在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教材宣导的方式,在知识拓展方面比较欠缺,难以为学生准确讲解一些法律条文,导致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一头雾水,摸不到头脑[5]。学生死记硬背道德与法治知识,却无法理解知识的内涵。还有一些学校聘请了一些法治专家,这些专家对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情况不了解,给出的建议与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相背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离不开家庭教育。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思维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有重要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法治教学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在实际教学中,家庭教育参与度较低,很多家长因工作繁忙,未能参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与教育。还有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工作,不需要自己过多参与。事实上,家长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初中生的人格逐渐形成,此时如果缺少家长的疏导教育,很可能会误入歧途,不利于其明辨是非能力的形成。如果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之间缺乏合作,便很难形成有效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构建法治社会需要人才培养和教育支撑,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构建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初中阶段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师需要探索多样化的素质培养途径,引导学生加强法治知识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教师只按照传统模式讲解知识,将很难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同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其次,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转变为开放式课堂,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最后,号召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治内容,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提升学生对法治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讲解宪法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讲解宪法的设立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思。这样能够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教师据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能够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学生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
除此以外,在道德与法治学科考核方面,教师应拓展考核方式,完善评价机制。笔试考核方式可以作为其中一项,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还应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以致用的能力、生活实践能力等作为考核标准,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探索求知,增强判断能力,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比如,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仔细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大家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日常考核内容,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加强道德与法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确保教育的连贯性和常规性。一方面,教师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多关注道德与法治相关讯息,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素材,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如果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出现无法驾驭课堂、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等问题,从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学校应制订教师培训计划,对管理者、教育从业者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法治课程交流,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和渗透,帮助教师攻克技术难题和教学难题;将新媒体和学生素质培养有效结合,开展专题活动,开展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学专业度。
家长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应提升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了解其言谈举止上的变化。学校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可以利用网络沟通渠道,创建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与校园道德与法治活动情况相关的文章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新鲜事,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从而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拓展知识渠道,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此外,教师还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