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荣
(湖南医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已得到具体应用,且其应用形势和应用办法已经相对成熟,线上的视频教学过程或者拓展性资源教学过程在各类多媒体设备支持下,可非常便捷地加入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可根据不同课节的教学要求灵活变化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细节。但从课程思政教学要求的角度分析,借助大学英语这类语言学科的学习过程做好课程思政实践工作,教师除了要明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优势及应用形式之外,还应在实践教学中结合新时期课程思政教学新要求,选择更为新颖的角度和混合教学形式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兴趣爱好为基本的教学导向,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脱离说教式教学模式的桎梏,促使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得到深入实践,同时,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也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支持下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角度分析,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可分为课本内教学资源以及课本外教学资源,但无论是哪种教学资源,均应与课程思政的整体教学目标相适应,也应明确体现课程思政的整体教学思想。大学英语课内教学资源的整体内容很多,其中包含一些文化相关教学内容或者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虽然大部分均与其他国家相关,但教师可从文化认知、文化对比以及生活习惯比较等层面突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内涵,这样即可借助课内教学渗透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从课外教学资源的应用层面分析,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支持下,教师可随时调取网上教学资源,使用此类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与人生观、价值观相关的自主学习内容,更为关键的是,可借助线上教学中的一些图片或者视频为学生展示与此类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案例,此类内容往往较为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更为深刻。这样既可从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整合更多、更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也可切实体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促使学生在这种语言类的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生活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习惯也会不同。这种不同促使人们在实际社会生活或者学习生活中产生不同的思想,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认知行为,养成不同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习惯有好坏之分,对人的影响也存在优劣之分。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应起到纠正学生认知习惯或社会生活习惯的作用,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以此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从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形式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比例并不高,虽然线上教学形式较为丰富,但在课堂教学中可应用的形式不多,且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欠熟练,尤其是对各类设计媒体资源的发掘不够深入,导致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应用和整合过程有待优化。但这并不影响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正向引导作用。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可借助大学英语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社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明确新时代新思想以及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观念,凸显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时代精神,促使学生更积极、更有兴趣地参与到文化传播、精神继承的过程中。
在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时,教师一定要明确混合式教学架构的结构特点,并可以此为基础,调和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比例,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应用合理性。首先,教师可凭借自身教学经验,从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角度分配混合式英语教学时间,并进一步细化线上教学时间和线下教学时间,进而以此为基础,从教学时间的层面明确混合式教学架构的一般形态;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资源的实际应用形式,如果是课内教学资源,教师应积极发掘其中与课程思政教学相关的内容,并采用线下讲解与线上观摩的形式,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可对课本上的内容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如果是课外教学资源,教师除了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线下纸质教学资料之外,还应准备与此类线下教学资料相匹配的线上教学资源。此类线上教学资源可为一些价值观、思想文化相关的宣传视频,也可为一些纪录片以及影视作品等。从此角度出发,教师可从资源应用形式的角度进一步明确混合式教学架构的特点。至此,教师即可从时间分配方法和资源应用形式两个角度明确混合式教学架构的建立要求。此外,教师一定要控制好线上教学以及线下教学的比例,这种比例是教学时间层面的比例关系,更是资源应用层面的比例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比例较高的线上教学过程,其本身的趣味性可能会更高,但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而言,其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突出。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规划,不能顾此失彼。
混合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讲解大学英语知识内容时,应积极发掘教学内容中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相关的教学内容,此类内容可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文化,也可为体现新时代社会发展观念与时代精神相关的内容。从线上课程思政教学优势的角度分析,教师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与思想政治相关的新闻报道、时事评论文章,借此类文章,在英语语境下为学生分析此类思政教学资源的具体含义。需要注意的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内容均与国外的思想文化、人民生活相关。此类内容对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个人英雄主义为主要思想的欧美文化,其对新时期青年影响颇深。为此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教师就应正视这种影响,选择合适的教学角度与学生共同分析此类内容的优劣所在。此间,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与此类内容相关的教学短片,或者介绍一些中国当代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例如,我国疫情期间的抗疫英雄钟南山等,从他们的事迹中感受中国英雄人物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区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整体的角度突出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引导性。之后,教师可借助此类资源,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扩展到人文、社会、自然以及历史等各方面,以较为全面的思想政治理念分析过程为基础,为学生展示更为丰富的思想,以线上直观教学为手段,为学生展示更立体的思政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与生活出发,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体会。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并非单纯的资源展示,而应具备较好的资源应用共享性和互动性。从此角度进行分析,现阶段,德育素材的整合工作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并不明显,一些新闻内容或者社会时事热点内容背后的德育素材其实具有较好的可发掘性,但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浅尝辄止,对其德育素材的发掘不够具体和深入。这一方面与教师的教学经历相关,另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也不无关系。为了有效整合德育素材,大学英语教师以提高资源应用过程的共享性为基础,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入思考,并选择合适的共享形式表达自己对此类资源的想法。此时,教师应发挥其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论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享活动,共同分析德育教学资源中包含的思想,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为基础,教师可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类如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发布讨论,或建立如社交账号、公众号及订阅频道等线上共享平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教师对其进行点评。教师还可在平台上发布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思政教育资源链接,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凸显资源应用共享性的关键途径之一。
教学评价环节对课程思政教学经验的积累十分关键,教师也可在此分析和总结与混合式教学相关的教学方法,并在后续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践,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首先,教师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授课目标完成教学效果评价。此时的教学效果往往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即回归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本源,这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基础;其次,教师需要将基本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联合起来进行分析,从综合性教学的角度衡量此类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此时,教师可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其是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促使课本及课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强化学生课堂学习体验感;再者,教师还需将学生个体情况考虑进来,包括学生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储备以及兴趣爱好等,以此为基础,从不同角度衡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以及课程思想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为此,教师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时,应在教学评价的方法应用方面灵活一些,这样才能认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而作出更合适的引导。
总之,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工作可促使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结合起来,并借助混合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拓展更为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大学英语作为语言类学习科目,其内在的语言文化以及语言认知模式均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这种影响将会更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