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英
(福建省霞浦县第七中学,福建霞浦 3551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想有效开展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教师不仅需要关注阅读课程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每个人都会受到心理情绪的影响,只是这些影响有大有小,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所以,教师应当对初中生的阅读心理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合理运用学生的阅读心理,以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同时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影响学生阅读心理的因素,以及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因素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影响学生阅读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教师需要一一了解,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笔者将影响初中生阅读心理的因素归结为两大类,即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1.阅读篇幅
篇幅指的是一眼看过去所接收的视觉信息。对于初中生而言,篇幅较短的阅读内容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轻松感;篇幅适中的阅读内容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较为舒服的内心感受,他们知道自己有能力完成文本阅读;篇幅较长的阅读内容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
2.阅读内容
具体的阅读内容会对学生的阅读心理产生直接影响,不同的内容会引起学生阅读心理的变化。如果阅读内容是学生熟悉或者之前就听说过的,就会给他们带来一种心理上的亲切感,促使他们继续阅读;如果阅读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那么他们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感受,如“之前没见过,可以继续往下看看”“之前没有见过,不想看”等。这些心理都会对学生的阅读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
1.注意力
注意力指的是个体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的集中与否对学生的阅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1]。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中的注意力较之小学阶段有所提升,但同时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也有所增加。初中阶段,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课堂教学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他们注意力的因素。例如,有学生喜欢玩电子游戏,而很多电子游戏与历史相关,如果阅读文本中涉及三国中的人物,学生可能会想到网络游戏,而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分散,其阅读效果势必受到影响。
2.兴趣度
兴趣指的是探求认识和探究事物的心理偏向,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阅读兴趣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需求,兴趣越浓,学生的阅读行为越积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偏好,如果课堂阅读教学的内容契合学生的偏好,他们的阅读兴趣就会有所提升;二是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阅读效果自然会提高。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影响学生阅读心理的因素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对策,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阅读教学对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无须教师督促,学生就会自主进行阅读,并且,他们的阅读速度及阅读质量也会在兴趣的影响下有所提升。所以,教师可以从增强阅读教学活动趣味性的角度来以趣引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笔者问学生“想不想旅游”,由于学生都喜欢旅游,因此这个话题可以瞬间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接下来,笔者告诉学生:“我即将要带他们进行一场视觉旅行。”很多学生流露出向往的神情。此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事先准备的视频。在视频中,学生可以饱览济南风光,可以看到清澈的趵突泉、开满荷花的大明湖等。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视频时长控制在3分钟内。看完之后,很多学生都表示没有看够。笔者乘机告诉学生:“课文中有更多关于济南风光的描述。”带着对济南的憧憬,学生开始阅读学习,因为他们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所以阅读教学的效果很好。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可以让学生获得不同的阅读学习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阅读学习的期待值,并集中他们的阅读注意力。所以,教师应当对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并根据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笔者借助图片创设了教学情境。具体来说,笔者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说起秋天,你会想到什么?”之后,笔者展示多张图片,牵动着学生的思绪,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教学中。在这样的情境下,笔者提问学生:“看到秋天的某样东西,会不会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陷入了思考。笔者让学生暂时不用说出答案,可以参考别人的“答案”,这里所说的别人就是《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了,阅读学习效果也比较理想。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广泛性,可以让学生读到较多的内容,能拓宽他们的知识范围。所以,教师需要对拓展阅读内容的篇幅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设计,既要达到让学生清晰明确阅读活动的目的,又不能有太长的篇幅,否则会降低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反而得不偿失。
例如,在教学《春》一文时,很多学生认为作者写得太好了,读着课文好像就能看到春天的景象。笔者乘机告诉学生:“很多优秀的内容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如《荷塘月色》。”接下来就为学生展示《荷塘月色》文章中一个片段。为了让学生主动阅读,笔者进行了语言引导:“我们领略了朱自清笔下的春景,也不能忽略他对夏景的描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描写夏天的吧。”补充的阅读内容,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增加了他们的阅读积累,起到了较好的阅读效果。
多维度的阅读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阅读学习的优劣,能增强阅读学习的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评价中,教师习惯采用终结性的教学评价方式,很少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就不利于对学生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所以,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评价方式,在关注学生阅读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例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笔者与学生共同回忆教学过程,由笔者提出评价的大方向,学生进行细节评价。比如,笔者认为学生在阅读课文上花费的时间太多,学生对此分析了原因,比如,不在状态、指读影响了阅读速度。找到原因后,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不足。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多维度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心理学对阅读教学的影响,并针对影响因素来开展相应的阅读教学,以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