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 助力历史教学

2021-11-22 06:04郑丽芳
名师在线 2021年18期
关键词:导图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郑丽芳

(福建仙游县第二中学,福建莆田 351200)

引 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集图形与文字于一体,能够开发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图形化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也是思维的产物,在课堂教学中,它可以被教与学的双方共同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改进教学,使教学从繁复的语言、文字表达中解放出来,节约教学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维导图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助力课堂教学呢?

一、简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就是利用箭头和关键词,给学生构建一个简单的结构,帮助学生厘清知识并进行深层次延伸,这样既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又能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和全面[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简化教学内容,运用关键词、符号等因素讲述、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整体视角学习历史知识,了解不同的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情况及相互关系。

例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课属于中国早期的思想文化史,主要介绍了封建社会形成初期,诸子百家思想形成、发展及其产生的影响。学生学习本节课,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经常会混淆和遗漏一些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对各个流派的思想家、思想主张及其意义有所了解,教师可以将背景、代表人物、核心理念及影响作为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然后借助思维导图讲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有关知识,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礼”,主张仁政;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天道无为”,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这样,学生借助一些简单的词,就可以了解所学内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能得到提高。当然,教师也可以百家争鸣的发展过程和内容为主线绘制思维导图,结合主要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进而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掌握相关知识,加深记忆。

二、构建知识体系,揭示内在关联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知识,它们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历史具有复杂性、重复性、多元性的特征。在历史上,一个事件可能是上一个事件的结果,也可能是下一个事件的引爆点。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不重视知识点、事件的关联,也不会总结和串连知识点,导致学习事倍功半。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表征工具,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使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形象;二是高效进行信息展示和处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讲述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历史,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历史时空观念[2]。

在教学“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时,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战前甚至更早前,资本主义在出现和成长过程中发生过许多大事,教师可以将这些事件汇总到一起让学生进行专题学习、深层学习。因此,教师要认真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资本主义思想和制度萌芽开始,将新航路发展、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等历史事件进行整合,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体系,分析不同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大事,讲述相关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资产阶级取得了西方国家的统治权。这样用思维导图揭示历史事件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教学更加系统化。

三、完善课堂教学,巩固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是一个融合诸多环节的复杂工程。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还要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做好教学内容的总结和回顾,巩固教学效果[3]。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和教学辅助工具,既可以用于课前预习环节,也可以用到课堂教学和拓展练习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图形与色彩、线条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优化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果,以达到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课时,由于知识点众多,首先,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本着促使学生系统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第一层枝干,将具体的历史事件以“树叶和果实”的形式镶嵌在思维导图中,让学生了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然后,教师以皇权与相权为重点,将具体历史事件镶嵌在思维导图中,如明代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了内阁,废除了宰相制,清朝设军机处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史实。最后,教师再以中央政府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边疆地区开发和管理状况为中心,将相关知识点用思维导图进行连接,让学生深入、系统地进行学习。这样,在重难点教学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提高教学效果。

四、开展学习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思维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在过去的高中历史学习中,许多学生习惯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掌握知识,缺乏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还可以应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个性,促使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4]。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宏观意识,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知识,并将思维导图与科学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5]。

例如,在教学“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对外开放”为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的背景、时间、举措、意义,如中央何时做了对外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的格局是什么?为什么要在南方设立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改革开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开放通商口岸有何区别?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教材,收集资料,以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摸索阶段与经济腾飞时期为时间节点分别绘制思维导图,并以目标、举措、过程、影响、反思为关键词,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发掘、整合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经济的曲折发展历程,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领导有坚定的信心。

结 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将思维导图巧妙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以优化中学历史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导图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