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力嘉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语言磨蚀,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外语磨蚀属于它的一个分支。在学习者掌握和习得一门外语的过程中,外语磨蚀是很难避免的。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英语,是我国外语教育的主要语种之一,在我国外语教育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外语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来源于课堂而不是自然习得。所以,一旦学生们停止对英语的学习和输入,其英语水平就会逐渐降低。因此,如何减少外语磨蚀进而保持学生掌握的语言能力是非常艰巨且必要的。文章将从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假说以及教师启示方面进行阐述。
倪传斌、延俊荣(2006)将影响外语磨蚀的因素确定为七大类。在2019年,倪传斌将性别因素补充为影响外语磨蚀的第八大因素。
磨蚀前外语水平是影响外语磨蚀的关键性因素。Vechter(1990)归纳出“倒置假说”——个人磨蚀前外语水平与磨蚀程度成反比。但是不同水平高度的影响力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纵观国内外研究,针对儿童或学生,由于被试所掌握外语能力的有限,有效的磨蚀时间范围主要限制于18个月之内。而针对成人,有效范围就相对较长,有1至4年、25至35年和50年等。不同研究的磨蚀时间有效范围、磨蚀程度对比点或区间及所观测点参数都不尽相同,但是得出的结论基本相似,Bahrick由此归纳出“前快—中慢—后快”的发展趋势。
与受蚀语的接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深刻影响着语蚀的程度。与受蚀语的接触可以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第一,实证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与受蚀语接触越多的被试,其会话技能相对于其他语言技能来说,磨蚀的程度相对低;第二,政府或者民间组织为了减少或者防止外语磨蚀,以考试、外语交际活动等进行人工干预。
一是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对比,研究表明儿童的外语磨蚀比成人快;二是儿童之间的对比,结论为年幼的儿童外语磨蚀比年长的快。
外语习得方式不仅能够影响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还会影响外语磨蚀的量。Nagasawa(1999)研究证实学习者以其他的途径掌握的外语知识,没有在课堂上习得的外语能力牢固和坚韧,更容易被磨蚀。关于教学方式,Hansen(1999)分析得出通过明示式教学掌握的外语能力比浸泡式或直接式更不易被磨蚀。
在社会情感因素中,态度和动机通过影响学习者与受蚀语的接触量和时间,进而间接地影响外语磨蚀。对外语学习态度积极且正面和具有较强学习动机的学习者会增加与受蚀语的接触,其外语磨蚀程度就会减轻。
对于外语习得的学习者来说,掌握读写能力能够巩固所接收的外语信息,将其在大脑中加强固化。由此,读写能力可以有效地防止外语磨蚀。
作为新补充的外语磨蚀影响因素,Hansen(1999)推测性别对外语磨蚀产生影响。国内学者倪传斌和于中根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性别确实影响外语磨蚀,并且女性外语磨蚀的程度更为明显。
“雅柯布逊回归”的回归性具有以下四个属性。第一,假设具有对称性,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于语言技能的习得过程和磨蚀过程的两个顺序构成了对称的两个“镜像”。学习者先遗忘的是最近习得的语言技能。第二,假设具有整体性。雅柯布逊回归假说是从一个整体和全局对事实进行观察,将一组词汇、语言结构或者句法构成绑在一起,将磨蚀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得出其中的回归性。第三,假说具有相对性,这个特性解释了“先习得,后磨蚀”,“先”和“后”是相对来说的,是“习得顺序”和“磨蚀顺序”组内分别的比较。简单来说,相对于这个个体后习得的语言技能来说,先习得的语言技能磨蚀的时间会出现得相对较晚。第四,假设具有递增性,对于语言磨蚀回归性的研究不是在某一个时间点观测到的,而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反应,并且历经时间越长,“先习得,后磨蚀”就会体现得越明显。
倒置假说(Vechter,1990)明确了磨蚀前语言水平和语言磨蚀之间的联系。学习者最终的语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期语言磨蚀的速度和量。假说强调了“精”的关键性。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学得“精”,越高的语言水平和能力,被磨蚀的概率越小、速率越低。也就是说,语言磨蚀的顺序不仅仅在于语言习得的“先后”,还在于语言习得的“好坏”。学习者最终对于语言掌握得越好,越精通,越牢固,在经历语蚀的过程中遗忘得就越少。
关键阈值假说是在倒置假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认为,在学习者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并且在与受蚀语接触减少或停止之后,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磨蚀程度会产生很大区别。更具体地,Neisser(1984)提出了“关键阈值”来表示其中的分界线,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门槛,语言磨蚀的速度和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跨过这道门槛。在此分界线水平以下的学习者,其语言磨蚀程度明显,速度快,范围大;而语言水平达到甚至是超越关键阈值水平的学习者,将具有抵抗语言磨蚀的能力,掌握的语言能力将被很好地维持和保护。
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外语教育一直备受关注。教育专家仍然将大部分关注点集中在加强外语知识的输入,忽视了外语磨蚀也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学生们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集中在课堂教学中,一旦结束或减少课堂学习,其语言能力就会受蚀。因此,外语教育者应该重视起外语磨蚀的关键性,防止外语能力磨蚀,保持好掌握的外语能力。
第一,根据Vechter(1900)的倒置假说可知,为防止外语能力大量受蚀,外语教育者应提高学习者掌握外语水平的高度,扩大学习者对于语言知识的接受程度,提升学习者磨蚀前外语能力。“关键阈值”是学习者能力水平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一节点前后外语学习者水平的参差对于外语磨蚀的影响力天差地别。因此,为了维持好外语学习者掌握的外语能力,就要从源头做起,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提高学习者磨蚀前的外语能力,增强磨蚀前水平,逐步接近、达到甚至超越“关键阈值”水平。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和学习者共同配合。这不仅要求教育者本身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向学习者传授正确的知识,还需要学习者积极地配合教育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外语能力。
第二,与受蚀语接触的减少或者停止是语言磨蚀的前提。如果学习者一直保持着对某种外语的学习或者维持着与某种外语的接触,那么其语言技能的磨蚀将大大减少。所以,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要秉承着“终身学习”的理念,这对保持语言技能、减少语言磨蚀是十分有利的。
第三,Olshtain(1986)指出:读写能力可有效地防止外语磨蚀。Hansen(1999)也表明相对于浸泡式或直接式的教学方法来说,学习者在明示式教学方法下习得的外语技能更不易磨蚀。将两个观点结合起来看,教育者应该从中受到启示,明确教学手段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教学法,防止外语磨蚀。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注意教学方式对于语言习得和语言磨蚀的影响,梳理清楚教学的侧重点,有意识地增加读写技能方面的训练,增强能够对抗外语磨蚀的语言技能,有效降低外语磨蚀。
第四,学习者对于外语学习的态度和动机能够体现在外语水平上,对外语学习抱有积极态度和具有较强动机的学习者,更容易达到一个较高的外语水平,使其外语技能更加耐磨蚀。况且,对外语学习更加积极的学习者,与外语的接触量也会相对较多,从而有效地减少外语磨蚀。因此,教育者要尽量改变刻板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要寻找应对措施,不断鼓励学习者,避免排斥心理,改变学习者的态度,加强学习动机。
外语磨蚀应该受到国内教育者的关注,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外语习得。文章从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和语言磨蚀的假说两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启示。总之,对于外语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合理有效地减少外语磨蚀是一项十分关键且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