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 齐鲁金 吕赟*
(1.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2.山东省鄄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菏泽 274600)
学者王伯英指出,体育教学论是教育科学中的分科教学法之一,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研究教学目的及规律,以及体育教学的本质、教学过程、程序及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寻找体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并根据发展规律总结教学经验,来获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升教学能力的作用。
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相同,都需将思想与问题融合,探求其真实性和相关性。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师,主要研究如何能够让教师从心灵上去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塑造。休金娜指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主要针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互动行为,教师对学生是否能够做出正确引导,对学生的影响是否是有益。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认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学校、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及学生所获得知识的能力。
体育教学论具有多种性质,其中一种为横断性。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归属于人类的特殊活动,直观来看,与其他的学科存在的联系性较小,实则与其他学科如艺术活动则是融为一体。所以,在历史和现实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既有科学性活动,又需要有艺术性活动,同时还需具备社会性活动。对体育教学活动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视,要以全面的、联系的视角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地联系。它是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所以它具备了众多特点,属于横向发展研究领域,呈现出来的性质为兼具性。同时又与科学性和人文性进行交叉,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体育教学并不能够只归属于一个学科。既然属于横断学科,对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就应进行多维度的考虑,还要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性质进行平衡,能够正确地看待其发展及本质。然而体育教学论又受我国传统教学思想影响,这就需要将各类思想进行融合,以能够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
体育教学论是将许多有所涉及的学科进行融合,虽然能够有效地与教育学、心理学、解剖学、哲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但是同时还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区别。因为体育教学论不仅要研究体育教学的基础原理,还要对于体育教学论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且采取多层次、多视角、多方面的研究探究其原理,然后再将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体育教学论的主要特性还包括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发展则是将哲学的思维模式引入到体育教学的研究之中。
除了综合性之外,体育教学论还具备人文性。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主体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与其他的活动有着较大的区别,体育教学既是一种活动,又是一种思想上的交流,教师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正确引导学生,还能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交流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学生的价值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同时体育教学又为文化知识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将文化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内容作为文化的特殊形态,其性质已经从当代的自然性嬗变为文化性。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所产生的共同活动,其目的是输送知识,所以又具备了人文性。
对体育教学论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通过知网等相关网站对国内外的文献和作者观点进行收集整理,并按照不同观点进行归类、总结。然后根据国外的资料作为参考,再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分析,试着找出相同观点和不同观点,并分别进行探究。
主要是对其研究领域进行纵向和横向进行比较。将相关论点进行比较,深入探究体育教学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采取逻辑分析法是对体育教学论的概念、推理、判断等形式对资料、事实等进行分析、归纳、概况以及探究体育教学论的发展规律。
采取案例分析法主要是对某些地区、某类学校、某些学生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深入研究体育教学论的相关特点及发展、产生的原因及其特有的特点。
在体育教学论的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哪类学科都有其核心内容及主要的研究内容,体育教学论中主要的研究内容是要确定研究对象是否是真实存在的,此外还要对体育教学概念的定义与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进行区分。体育教学论的定义主要是对体育教学论概念中的人物进行阐述。要对体育教学论与其他学科进行区分则需要深入研究其教与学的矛盾。其本质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及联系,这样就能够掌握其本质的核心。此外,还要对体育教学中的客体与主体进行区分,如何能够区分其客体、主体,这就需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将传授课程的教师与接收知识的学生进行整体划分,研究者要对这二者进行明晰,并根据不同的主体、客体来研究其不同的相关对象。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体育教学论中的研究者进行界定,在众多学者中,其主要持两派的观点。一派认为其研究对象并不是指某类人,而是指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学者樊临虎指出,对体育教学论的对象进行探究其本质则是对其发展规律进行探究,来寻求最适合的发展规律,将其融入到教学理念之中,并将其应用在实践之中,从而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而另一派则是将教学的变量与其要素融入到研究对象之中。部分学者认为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并非为某一类人,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教学问题。龚正伟认为体育教学论是对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予以研究,而其实质则是教学活动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二者能否协调且融合则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夏思永指出,在体育教学论中,要分科教学,所谓分科教学既要有对应的研究对象,还要对其规律进行分析,以及对教学本质和方法都要进行研究。其深入研究的目的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探究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改进的对策,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水平,更好地进行授课。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应从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入手点,再以点带面,对教学中的矛盾进行分析,能够做到真正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体育教学论体系不应与其他学科体系在内容上存在差别,还需要对应。体育教学论的内容体系是从其他学科完善的教学体系上移植过来的,这种方法对体育教学体系起到了完善的作用,且实施方法简单。体育教学论的体系并不只是对其他学科理论的照搬,还需要增加实际的相关教学内容。
虽然体育教学体系在体系内容设置上与其他学科相类似,但是在实质上还是存在差别。体育教学体系以身体运动为主,以训练学生身体协调性为主。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多以身体训练为主,理论知识相对非常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先要进行正确示范,随后学生模仿练习,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纠错,帮助其正确掌握各种运动技能。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学生自身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不能够做超负荷的运动。体育教学的方式则应选择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的教学方式,不能刻板,应主动挖掘有特色的教学方式,这也是体育教学与一般教学不同之处。
虽然教学理论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是教学论的教学方法与相关概念并不影响体育教学论体系的形成,然后再通过对体育教学论的其他版本的研究,同样对这些内容也没有涉及体育教学论的基本理论,这就表现体育教学论的体系还存着在一定的缺陷,并不是完善的。所以,体育教学论的体系应进行完善,补充相关方面的论述,这样不仅有利于完善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方法、基本概念的论述,还有助于体育教师把握体育教学的一些基本要素,更准确地识别各类体育现象,便于更好地把握体育教学的方向。
体育教学论属于基础学科,是具有逻辑性的,体育教学论作为一个子系统,人们不仅需要了解认识这个系统,还要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系统中的元素也要进行分析。此外,还应进行改革,对结构进行改革,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体育教学论的体系。
体育教学论体系的构建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科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实用性原则。对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则可以更加有助于教师的授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三,科学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体育教学论作为一门课程,其体系应是多样性的,应有一定的系统性的原则。第四,继承和发展性原则。以教学课程为主要研究目的,并结合不同需求进行改进,来满足不同种类的需求。体育教学论同时也是某一时间段的产物,如体育教学对象、体育教学原则等则不会改变,这也是属于继承性的特点,所以体育教学论的体系应具备继承性原则。但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则会根据需求所改变,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改变,呈现出发展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