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天奇 刘露
(燕山大学体育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0)
电子竞技是科学技术的新突破,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但是电子竞技发展速度过快,电竞文化和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较为滞后,暴露出很多隐患,如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良网络游戏直播等。该文从多学科视角下,对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究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带来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从根本上讲竞技运动是游戏的延长,是电子游戏比赛达到了“竞技”层面的活动,国家体育总局对电子竞技运动的定义是以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20世纪80年代末红白机诞生,这是电子竞技的雏形,它借助电视的连接只读游戏卡内存并显示游戏画面,利用游戏手柄进行竞技,但竞技项目较少,大多为格斗类竞技游戏。
不同电竞选手有不同的擅长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选择不同的电子竞技项目类别。按项目类型可将电子竞技分为3类:第一种是传统体育类,主要考验运动员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掌握和合理的键位操作;第二种是即时战略类,此类游戏是即时进行的,主要考验运动员的细节操作和宏观战术;第三种是第一人称战术射击类,以玩家的主观视角进行对战,主要考验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团队协作和战术的运用。
电子竞技运动符合竞技体育的概念及特点,但是与传统体育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以至于电子竞技不被完全认可。电子竞技运动与棋牌类活动相似却不相同,在棋牌类活动中,身体的活动形式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棋手的下棋姿势并不影响比赛结果,是以智力主导的项目,而体育各项运动都是以身体活动来完成的,身体的活动形式和技巧是评价指标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以体力为主导的项目。电子竞技项目需要脑力的支持,也需要手眼的高度协调配合,主要展示的是手指末端神经的反应能力。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2011年将其改批为第78个正式体育竞赛项。2017年4月17日,电子竞技运动又被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纳入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当中。国际奥委会于2017年10月28日发布《奥林匹克峰会公告》,电子竞技完成了“入奥”的第一步,被认可为一项运动,这无疑给已经进入全面爆发期的电子竞技产业又添了一把火。2018年8月26日,雅加达亚运会的电竞表演项目正式开打,电子竞技首次进入到这种级别的大型赛事中,同时还成为国际奥委会“认证”的体育项目,我国共参加了3个电竞项目,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这是电子竞技项目第一次以竞技体育的身份为我国获得荣誉,对于电竞行业的发展来说,可以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电子游戏关卡设置等全都掌握在软件开发者的手中,电子竞技遵循着一定的体育规则的特点。所有玩家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规则的制定约束了玩家的游戏行为,因此得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中,没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约束和规制,定会使一些玩家过于放任自我,削弱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出现各种越轨行为,如当下发展正盛的网络直播,其中掺有不健康、负能量的直播内容等,这都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电子游戏加强了社会各部分的联系和发展,创造了更为活跃的社交平台,但如果长时间处于网络虚拟世界,会弱化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黄金期,意志力较为薄弱,电子游戏的虚拟性和逼真性极其容易使其上瘾,过度沉迷于电子竞技,更会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观念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进而指导个人行为,电子游戏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念会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各个方面,它潜移默化地传达出暴力生存法则、胜者为王的思想、团队合作的精神等规则和内涵,让青少年形成了自认为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对自控力强的青少年来说,适度的游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减压的效果,但对于自控力差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游戏便成了“海洛因”,会导致这一人群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以往的很多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方法等已经不能够跟进国民素质提升的需求,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强化电竞教育,消除误解,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是一条值得探寻的途径。电子竞技的玩家大多为青少年,那么教育中最重要的便是学校教育。“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已经被引入我国多所高校,高校的引入,一方面可以让电子竞技运动发展更加规范化,使电竞运动的培养体系逐渐完善,选拔电竞运动员更加正规,教练员和裁判员更加专业;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电子竞技运动与电子竞技专业人才的匮乏之间的矛盾,此外还可以培养许多电子竞技软件开发者,弥补我国缺乏产权的现象。一个成熟的电竞团队不仅有运动员,还有裁判、教练、领队、营养师等,这就增加了学生的选择空间,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及喜好,对未来有更加具体的规划,有侧重点的进行学习。
从文化学角度来看,文化可以分为技术层、制度层和精神层3个层次,其中精神层占主导地位,并且深刻影响技术层和制度层。首先,从物质文化方面分析,电子竞技物质文化是电子竞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速发展的电子竞技运动能够推动电子技术的研发和进步,主要体现在我国电子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和制作上,现在我国极缺乏电子竞技的产权、产品,我国的知识产权产品在市场份额中仅占到20%。其次,从制度文化方面分析,电子竞技近几年的发展令制度文化的建设显见成效,但还不够完善,国家颁布的有关电子竞技的法律法规较少,存在的法律漏洞导致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例如,很多商家、直播平台等为求利润无所不用其极,不顾直播内容和影响,只注重经济收益。最后,从精神文化方面来分析,社会大众对电子竞技的价值观念、人文认知都慢慢有了正确的认识。竞技运动能够普及和发扬体育文化,不同竞技项目运动员的体育竞赛精神是相同的,运动员精神、奥运精神同样也应该体现在电竞比赛中。而在现实生活中,开着游戏语音对骂,说队友太“坑”的现象十有八九,带来了不良的游戏氛围和社会风气。
电子竞技文化需要国民大众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那么就必然跟不上电竞高速发展的脚步,从而造成电子竞技文化相较落后,因此为推动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必须加强我国电子竞技的文化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优化电子竞技市场环境,构建我国电子竞技的长效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电子竞技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一,加强对电子竞技游戏设计者和电竞运营商的管理和监督。开发商和运营商要从源头上对其加以控制,推出加强版的防沉迷系统,如在线时间满6h强制下线、实行实名制等。第二,加强对网络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的监管。当今社会网络直播量如此之大,网信办必须紧盯严打,增加威慑力。凡是在直播过程中出现影响社会风气行为的主播,一律撤销直播账号,一年内不可重复申请账号。第三,加强对电竞玩家的监管。所有电竞玩家必须实名制,只有实名制后才能将相应的处罚落实到各个玩家个体上。对于出现严重违法行为的玩家,追踪个人,确保其接受法律处罚。
在发挥电子竞技教育功能的过程中,青少年对电子竞技要有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电子游戏素养教育。促使电子竞技运动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设项与分类,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分类与项目设置还处在初级阶段,将会随着其发展而不断完善。电竞项目的特色是在社会上广泛开展、新老游戏更新快,在电竞的分类和设项时一定要将特点考虑其中。各个高校要明确电子竞技运动课程的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另外,应对电子竞技运动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加强教材、场地、设备、奖金等建设工作,从课程教学中总结经验,使其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规范化的学科。
电子竞技运动产业的发展虽快,但当前电子竞技产业在产权、产品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根据2017年的调查显示,国内16~25岁青年人群平均花费33%的闲暇时间在电竞和其他网游上,花费时间较长,教育学领域的学者和网络游戏设计者可以根据该年龄段的发展阶段性特征,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发健康向上的高品质电子游戏,研发和推广能与其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有效结合的电子产品,将电子游戏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当前电竞产业的核心是电竞赛事,随着资本的不断注入,电竞赛事也越来越多,赛事的开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除了亚洲邀请赛(简称DAC)、全国电子竞技大赛(简称NEST)这些职业大型赛事,还应多举办电竞省级市级的电竞赛事,更广泛、更深入地挖掘电竞人才,为更多电竞“潜力股”提供展示的平台。
该文从多学科视角下对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当代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研究应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电子竞技监管体制、加强电子竞技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电子竞技产业是解决发展问题的策略所在。希望该文能够对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提供帮助,促进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