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的文献综述

2021-11-22 03:41蔡凯帆
对外经贸 2021年2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全球化新冠

蔡凯帆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 201620)

一、绪论

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肆意蔓延,全球供应链受到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遭遇冲击。2020年3月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9%下调至2.4%,将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经济增速预期从 3.2%下调至 2.7%,OECD报告认为疫情已成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危险”。目前虽然中国国内疫情得以控制,但是境外疫情的蔓延以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回顾21世纪以来爆发过的各类大型风险事件,人类面临的风险愈发频繁、多样,面临的挑战正在加剧。其中以恐怖主义和金融危机的威胁和危害为最,引起世界各国高度的警惕。然而,新冠肺炎因自身高危传染疾病的特性,一定程度上来说危害比恐怖主义和金融危机更为深远。新冠肺炎病毒因其传染力强、潜伏期长且存在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产生了许多未知和不确定性因素。从风险应对视角分析,人类应对恐怖主义和金融危机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而应对高危传染疾病是人类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非人类事物之间的博弈。学者姜峰指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具有的三个超强的叠加效应——客观的疾病威胁与主观的恐慌情绪叠加、即期的生命健康影响与深远的社会政治影响叠加、本土经济受损与全球经济受挫叠加,导致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风险,防范难度更高,危害性更大[1]。

把本次因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经济波动对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来评估其危害,提出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随着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把级别提升为最高的“严重”;3月9日发出警告,全球性流行病威胁已经变成现实。世界各国都陆续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有的国家开始采取“闭关锁国”策略——封锁城市、交通,关闭商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学校停课,限制人员与货物的出入境等等。这一系列举措对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金融市场动荡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意蔓延的美国,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多个市场指标的变化值创造了历史峰值。根据娄飞鹏对美国金融市场的研究,2020年3月9日到18日的8个交易日中,美国股市一共发生了4次一级熔断。自从1987年美国股市建立熔断机制以来,这是第二次发生熔断,而连续发生4次熔断更是史无前例。3月中旬一周股市的跌幅创下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并且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跌回到2016年年底的水平。在债券市场,美国1年期和3个月期国债收益率一度接近0,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是从1953年至今首次降到1%以下。在外汇市场,美元指数也发生了剧烈震荡,从2月下旬开始下跌,直到3月中旬又开始上涨。而在大宗商品市场,黄金的牛市结束;伦敦金在3月份一周下跌8.59%;石油价格更是大跌特跌。

事实上股市的暴跌、熔断不只发生在美国,欧日韩等主要经济体也经历了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美日英法德韩等诸国股指半个月内跌幅超过20%,相继进入技术性熊市。这一场由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金融市场冲击席卷了几乎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

2.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断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导致一些国家开始限制人员、货物以及服务的流动,甚至关闭生产工厂停工歇业。疫情已经造成许多美国国内和国际供应链的广泛中断,大多数消费者业务的关闭,许多公司的大规模裁员和休假,导致消费者需求立即减少。Singh,Inderjit表明航空运输是全球运输的核心,它形成了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是多式联运无缝运输系统的一部分,用于安全和快速的人员和货物流动,促进旅游、贸易和商业。疫情使得各国陆续缩减乃至关闭航空线路,国际航空业务萎靡不振,严重影响了全球供应链[2]。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行业和企业之间出现中断,这使得原本因为限流措施而大幅减少的国际贸易量进一步萎缩。疫情暴发以来,英国、德国、韩国、阿联酋、日本、美国等国率先实施旅行和入境管制,这直接导致了这些国家的旅游业及航空业严重下滑,继而使得交通、购物、住宿、餐饮、金融等相关服务业开始收缩,对全球服务贸易造成较大冲击。另外,疫情也造成中国、日本、韩国的汽车、金属、电子、化工、纺织等产业被迫停工减产,导致相关全球供应链出现脱钩、断裂的现象,抑制了商品贸易和工业生产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冲击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各界看法不一。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但是其影响是有限的。余宗良和张璐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东升西降、国际力量再平衡局面,而这次疫情可以进一步调整国际间的力量对比,导致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并且更加趋于公平合理[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短期内可能会给经济全球化“降温”,打击人们的信心,但是全球化有其内在动力,不会因为本次疫情而倒退,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会回到过去的孤立状态。

相对立的,彭博社指出这次疫情使得经济体之间互为依存的关系开始逐渐转变为恐惧的来源[4]。相互依存的体系下,一旦其中某个成员发生变故就会威胁自己的利益。经济全球化在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再次面临重大挑战,各国对制造业的争夺越演越烈,逆全球化的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如同“蝴蝶效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全世界的人员、资源紧密联系,促进了新冠肺炎的迅速传播。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怀疑和不安,再加上封闭取向、种族歧视、民粹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近年来国际间不断爆发的贸易摩擦和冲突,经济全球化的基础遭到动摇。

(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是新冠肺炎疫情最先开始大规模暴发的国家,中国经济遭遇了严重冲击,特别是疫情中心的湖北省。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同比减少了6.8%,第二、第三季度的GDP虽然同比增长了3.2%、4.9%,但是低于往年6%—7%的增速。受疫情影响,短期内需求和供给锐减,导致我国2020年2月份制造业PMI指数比1月下降14.3%,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比1月下降24.5%,其中交通运输、旅游、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消费行业需求降幅显著。这给中国的宏观与微观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波动。

尹彦辉等人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引入到新凯恩斯DSGE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虽然长期内影响不显著,但是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国民经济整体需求萎缩,体现在消费和投资需求收紧,并且由于生产成本上升以及生产要素大量减少,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有上涨趋势[5]。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疫情期间,面临短期内的需求和供给下降;第二阶段,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会有一波需求的反弹;第三阶段,疫情过后,出于预防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目的,进行产能、产业链的调整。不难看出受疫情冲击的短期影响,2020年我国第一季度GDP呈现负增长,消费和投资的需求大幅下降,服务业和工业生产的供给收缩。不过,预计全面复工复产后消费经济会出现一定的反弹,特别是娱乐休闲服务和短途旅游带来的消费需求。另外,由于疫情期间数个月的“在家自行隔离”,疫情后一段时间健身减肥需求和母婴产品的消费也可能呈现上涨趋势。而从长期来看,产业链的调整已经是在所难免的,中国必然要探索全球分工、产业链重塑的新方向。

基于微观视角,国内各行各业大多展现了下滑趋势,只有少部分行业“幸免于难”,比如受影响最小的生活必需品行业基本保持平稳发展,医疗用品行业有所上涨,而主打线上办公、线上学习产品的行业从曾经的默默无闻一转当前的如日中天。接下来主要从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角度分析疫情的负面影响。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多国发起了出入境人员管制、贸易禁运、汇率波动,这些举措使我国的外贸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体现在三个方面:给企业基本生存带来挑战、加大外贸压力、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疫情暴发后,武汉封城、全国各地限制交通流动和人口聚集,钟南山院士呼吁大家在家自行隔离。各大企业不得不临时停业,业务量骤减,却还要承担员工工资、房租等刚性支出,经济效益下滑,入不敷出的现状威胁到了企业的基本生存。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大企业开始复工复产,但是一些国家对我国增加了贸易壁垒,一方面限制进口我国商品,另一方面要求更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使外贸企业的订单量大幅减少,贸易成本、出口难度增加。传统贸易企业不得不通过向数字经济、数字贸易转型寻求出路。

受疫情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缺乏生产订单、资金链断裂风险、复工复产困难等问题。中小企业位于价值链、产业链的末端,没有竞争优势,疫情引起的需求减少最先作用在中小企业上,缺乏订单、外亏内欠,经营压力直线上升。再加上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的核心问题——融资难、融资贵,疫情期间更是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导致资金链断裂,同时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审批也比大型企业困难。

三、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对比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并且迅速扩散到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导致他们的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在2012年12月发布的《全球趋势2030:变换的世界》中预测,世界经济至少在十年之内无法回到2008年前的增长率和快速全球化模式。关于金融危机的成因有两种主流观点:对冲基金冒险和金融资产被压低风险溢价引起的通货膨胀导致了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使公众对信用、金融产品失去信赖,信贷机制被破坏,扰乱了国家经济。

金融危机影响的对象可以分成三类: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体制。2008年,美国第三季度经济负增长0.3%,个人消费指数下降3.1%,这是美国28年来的最大降幅。随着14家银行倒闭,金融市场遭遇重创,股市暴跌,道琼斯指数下跌500点。而美国国内就业人数受危机影响减少了76万人,失业率达到7%-8%。同年十月,为了拯救市场,美国政府公布了一个7000亿美元的计划,全球各大经济体纷纷展开金融救援,这加大了各国的财政赤字,美国当时欠下的债务达到了10.2万亿美元。在欧洲,Nima Nonejad研究了通胀对欧洲货币联盟(EMU)12个原始成员国通胀不确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些成员国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巨额预算赤字可能会给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带来压力,促使整个货币联盟通货膨胀,这最终可能给通货膨胀率带来了不确定性[6]。并且在EMU的各个成员国中,通胀对通胀不确定性的影响不尽相同,这使得在金融动荡时期,整个货币联盟难以为了应对危机而实施共同的货币政策。日本本来就还未完全从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消失的十年”中走出来,又遇上金融危机,使其面临的债务危机进一步加重。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1978年后的三十年间,中国经济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在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率降至10%以下。中国进出口贸易行业也遭遇较大冲击,出口受挫的情况下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只能对内寻求出路:增加银行对企业和家庭的贷款。而这导致了非中央政府债务飞速增长,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房地产、钢材等市场供远超求,对经济构成严峻的挑战。另外,随着金融危机的演变,拉美的四大股票市场因其羊群行为而受到美国股市的传染,股价下跌,尤其是风险投资方面。阿联酋、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平均勒纳指数范围在危机前都大幅增加,但随着危机的爆发而显著下降。俄罗斯经济因为油价暴跌而受到严重抑制,卢布贬值,股价下跌,制造业收缩7.7%、工业生产下降6.1%、工资降低5.8%,失业率上升2.3%。

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从美国扩展到了世界各大经济体,主要表现在: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业陷入困境、资本遭到破坏、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而它给世界经济体制,给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2008年金融危机彻底揭露了这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高度自由化、缺乏监管之下的弊端。这场危机大幅削弱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以中国、巴西、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后日益崛起,原先世界经济的两极格局被打破。屈晓斐[7]认为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是:引发信用危机,限制了全球资本的流动性;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导致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全球经济倒退,打击消费者积极性,世界各国失业率显著上升;原本繁荣发展国际自由贸易受到抑制。金融危机虽然没有给经济全球化“踩下刹车”,但是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随着危机后发达国家陆续出现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政策,原先的去全球化思潮升级成了发达国家中的逆全球化行动。危机后逆全球化行为对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的恢复具有负面影响。

(二)新冠肺炎疫情与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对比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危害相较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无论是从直观数据上,还是影响意义上都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股也未触发过熔断,但是疫情期间8个工作日内熔断了4次。美国财长姆努钦预测受疫情影响美国失业率将达到20%,远超金融危机时的8%。美国银行估计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GDP将衰退12%。这种下跌幅度是史无前例的。欧洲大陆也饱受病毒肆虐。由于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12个成员国的财力参差不齐,无力做出统一有效的应对危机措施,导致欧元急速贬值,兑美元汇率跌幅达到7.4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和兴起民粹主义实质上就是限制进口,重视本国商品而对外加大贸易壁垒。相较之下,新冠肺炎疫情使各国不仅实施了严格的出入境管制和贸易禁运,并且大幅增加检验检疫的贸易壁垒。数据表明2020年2月,全球进出口国际贸易同比下降约10% 。同时主动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产业渐渐收回本国,这破坏了经济全球化得以实现的全球分工体系,导致了产业链断裂。疫情之下,国际贸易领域展现出一幅空前的逆全球化景象。

不过,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害,但是它同时也打破了原本极度不平衡的世界经济格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本次疫情破坏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分工体系和资源分配,也必将使世界经济积极探索重塑全球价值链的新形式。

四、中国应对疫情的措施

中国是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最先集中暴发的国家,从2020年1月起就遭受来自疫情的沉痛打击。如今经过奋战在前线的抗疫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配合,国内疫情已然得到有效控制,停工停产的企业在经过复工复产的审批后恢复正常秩序,商业中心、娱乐场所也已重新开放,第一季度以来的经济滑坡开始触底反弹。然而有国外学者通过建立模型预测,虽然中国的疫情目前得到控制,但是如果立刻放松管制,疫情将会在2021年年初卷土重来[8]。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弥补先前的损失而忽视了防控问题。当前我国在应对眼前的危机的同时还要做到科学防疫。

(一)防疫与应急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中的讲话是当前第一要务。保证复工复产的同时也要确保防疫工作到位,对复工的企业要求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系统,每日登记员工的健康状况和流动情况,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加强生产过程中的防疫,防止疫情反复。

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充分暴露了我国应加强经济领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经济领域的应急机制的必要性体现在它不仅能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紧急保障,还能第一时间把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9]。例如设立遇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而生效的应急财政金融政策,可以用以置办卫生物资、稳定企业产能、精准扶持、补贴损失。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不少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所以政府在财政政策上需要减税,扩大支出。对于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中小企业和重点企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对重点扶持对象的企业的员工降低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降低全年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和社保缴费比例[10]。也可以增加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出,来促进就业和经济回弹。

货币政策应当进行灵活适度调整,保证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充裕。央行可以适度地宽松货币政策,引导利率下行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可以向市场发送一种积极的信号:央行正在密切观察市场动向,并且积极回应市场关心的问题,这能起到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

(三)就业保护和社会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停产使得社会就业问题再次引起关注。稳就业是民生之大计,稳住就业才能确保复工复产,稳住民心、保证社会秩序安定。稳就业政策的落实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类人群:个体就业人员、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群体和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这些群体一般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对这些群体应该在政策上适当扩大就业保护和社会救助的规模、力度和范围,把他们纳入社会保障系统中;对外来就业人口一视同仁,纳入本地社会保障系统内;在复工复产过程中,要关注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服务性行业,这同时关乎就业问题与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

应当鼓励、引导和激发各种形式的社区组织、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等的作用,根据具体的政策措施,形成从政府到社会组织再落实到个人的治理链,通过这些组织强化衔接和落实到每个个体的精准度[11]。不仅如此,这些组织在疫情中也能起到关键作用,能实时传达疫情相关信息,精确分配社区防疫物资等等。要善于引导和鼓励这些社会组织,让他们在疫情后稳就业政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价值链与全球化

随着疫情的发展,发达国家逐渐开始把一部分制造业迁回国内,导致国际分工体系崩溃,全球产业链断裂,原先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VC)的规模缩减。全球分散生产和配置的模式在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下的脆弱性使得跨国公司偏向于迁回本国,形成自主可控的国内价值链。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不能再拘泥于原先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形式,而是要从出口导向的GVC战略转向基于内需构建GVC战略[12]。

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应该更加紧密地嵌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GVC,追踪他们GVC的重组趋势,调整自己的布局;沿着“一带一路”,以共同抗疫推进基础建设,争取与日本、韩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构建东亚GVC;强化我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圈的联系和循环,构建成型的国内价值链。

五、结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肆虐导致各国经济形势明显下滑,GDP、股市等经济指标的降幅甚至超过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疫情还催生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措施,导致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国际分工体系崩溃,全球产业链脱节。但是全球化不会因此破灭,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在有效控制国内疫情后应当将防疫工作融入到复工复产中并建立应急体系;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来解决国内各行各业面临的危机;通过稳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稳定民生,促进就业,构筑抗疫工作和疫后重建的坚实后盾;优化参与全球经济的战略,构建新的全球价值链,探索经济全球化的新方向。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全球化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