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杰
(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1400)
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得大量文本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归纳概括能力的有效方法。阅读圈教学以其注重阅读过程、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成为教师阅读教学常用的模式,促进学生阅读学习的好方法。深度学习是培育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是决定我国教育改革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有导向作用,是新时期我国课程改革走向的必需。深度学习与阅读圈教学模式是目的与方法的关系,教师在运用该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作为目标。因此,以深度学习视角指导阅读圈教学设计理念建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阅读圈”教学是根据学习材料的不同,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内成员为完成学习任务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相互合作的教学模式,多用于以阅读文本作为依托的阅读教学中。“阅读圈”又被称为“文学圈”,始于16世纪,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美国,作为一种引导学生进行原著阅读的活动方式被广泛应用,美国学者Harvey·Daniel首次对该种方法进行详细阐述,21世纪开始进入外语课堂。“阅读圈”教学最开始是由多名学生组成的临时阅读小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分享与讨论的活动。在“文学圈”中,学生根据相同的兴趣组成不同的阅读小祖,并在组内承担不同的角色。角色设定可以根据所选文本的结构、内容等因素进行自主调整。
“阅读圈”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最早由皮亚杰(Piaget)提出。该理论对学习的界定与传统概念不同,强调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首先,该理论指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生依据其已有知识主动建构形成的。其次,学习是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进行学习,是在与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家长等)沟通分享合作学习中完成的。最后,知识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需要以实际情境作为依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阅读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方面确有成效。但是,一味讲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会降低知识的系统性,易留于表面形式忽略实际内容。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其发展具有未完成性;二是信息资源极度丰富,知识具有复杂性。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阅读圈教学需要以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作为目标,从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等多维度进行阅读圈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构建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多种学习方式涌现的当下所造成的学习碎片化、浅层化、浮躁化现象。1976年,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在联名发表的《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并阐述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这两个相对概念。学者黎加厚教授首次提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从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及其过程来看,其主要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认知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进行复杂的信息加工活动和认知建构的过程,而深度学习究其实质也是复杂信息加工过程。学者郭华认为:“深度教学实践的理论价值,不仅在于克服机械学习、浅层学习的弊端;更重要的是,要克服长期以来的种种二元对立,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获得高度的统一,使学生能够形成有助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教师在运用阅读圈教学过程中制定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和理念依据,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实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过程,应当落实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另一方面,以深度学习作为目标设计教学能保证阅读圈教学在保留形式的基础上注重实际内容的探索。因此,阅读圈教学模式要将深度学习作为重要的指导理念,二者间有密切联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其组成大致可划分为以下部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其中,语言知识涵盖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在内的一切知识能力;语言技能包括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文化知识涵盖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知识;而学习策略则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等。上述能力的实现与深度阅读的实施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体现了深度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因此,阅读圈教学要以深度学习为教学设计理念,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联想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深度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最终达到学科课程的总目标。
1.阅读圈教学应该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教学的整体性不仅仅指教学步骤、流程的完整性,更应该体现在知识体系、学科结构上。也就是说,教师要从学科大概念出发,将碎片化、零散化的学科内容、课程知识升华为具有整体观念引导的知识体系。要以素养培养为轴,站在培养全人的角度,提炼学科内容价值,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教师在阅读圈教学模式的运用中,首先要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深入分析教材;其次,结合学习主体需求,搭建逻辑清晰的教学单元;再次,整合语篇材料、提炼语篇观念,引导学生构建整体学科结构。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学科素养。第一,英语教师除掌握好英语学科专业知识外,需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领域方面的知识;第二,英语教师除深入思考、熟悉英语课标外,需提高分析教材,理解文本内涵的能力;第三,英语教师除重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外,需深入了解学生学情并给予学生尊重与关爱。
2.阅读圈教学应该体现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不只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更是知识运用的过程。阅读圈教学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英语技能,还应该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在阅读圈教学模式的运用中,教师需关注文本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第一,教师要预先设计有序、清晰、丰富的教学方案,体现教师教学目的;第二,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凸显教师教学理念;第三,教师要营造平等、合作的互动氛围,彰显教师教学魅力;第四,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现教师的评价意识。
3.阅读圈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
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发展中的人,其发展具有未完成性和能动性。教师在阅读圈教学的实际运用中,应该着重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与期望,制定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发展。首先,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在教师对于学生主体的理解上。阅读圈教学模式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应当是在教师引导下有序进行的社会活动,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彰显教师的指导作用,少参与或不参与教学过程不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前提,教师的引导要适度、目标要明确、手段要合理。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在教师教学材料的选择上。阅读圈教学所倡导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应当基于一定的学习等级与标准。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体系纷乱庞杂。基于此,教师应先对复杂的知识信息进行筛选,保留有学习价值的内容供学生进行参考选择,引导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精华。最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在运用阅读圈模式进行教学时应当注重落实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是师生、生生或者家长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内容除知识外,还可涉及语言表达、组织领导、组内参与情况等不同内容;三是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不应只关注学习结果,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发展完善,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完全统一的评价标准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而是禁锢学生进步的枷锁。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阅读圈模式建构要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实践性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深度学习为指导的阅读圈教学模式的探索将长远的学科总体目标具体化、可视化、可实现;促使知识结构化、功能化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体现学生认知结构从建构理解到能力提高,再到学科素养发展的过程,促进素养的可迁移性,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落实终身教育理念,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