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雅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银子湖学校 宁夏 永宁 750100)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们受到的教学是一样的,所以常常会出现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他们的习作往往缺乏新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应用不同习作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每一位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要想有效地推动分层教学法的进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是前提。因此,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之前,需要结合着自己同学生之间的接触,按照学生的习作能力将他们进行分层,方便自己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如果教师并没有重视分层这一环节,那么之后的分层教学往往难以或者较好的教学成果。
基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教师可以将他们分为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和习作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写作思想,能够以较为优美的语言行文,能够写出较为出彩的文章。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讨厌写作文,写作的基本水平较低,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枯燥乏味。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能够基本没有错误地完成文章,但是并没有较大的亮点。对于学生的分层,教师不必要告知任何一位学生,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即可。而与此同时,最初的分层策略是可以根据学生在之后的习作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调整的,这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分层习作教学。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一定的结合,让自己的教学能够为全班学生所接受,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在引导下乐于作文练习中,让他们能够较为充分地意识到自己需要跟随大家的进度开展习作练习,但是也需要在习作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师在开展习作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创设不同的习作目标,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达成这一目标从而有效提高整体的习作水平。
例如在教授完《春》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以“春天”作为习作的主题,引导学生能够结合着自己在课文中所学的内容,从情感表达、结构层次等方面对自己的习作设定一定的目标,要求自己能够在能力的范围内实现个人的成长。在完成设定的目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比如,部分学生会描写春天的景物如花、树、草等,在描写完景物之后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一定的表扬,让他们能够坚定习作的信心。但同时,学生也需要对自己提出更好的要求,如将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进行融合,进而让自己的文章更为特色。
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讨论的形式更好地抓住习作的重点,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比如对于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重点挖掘写作的思路、写作的意义等较为表面的东西,让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习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让自己的表达能力有一定的特点;而对于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文章深度和文章的创新性两个方面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深剖文章的写作意义,从而更有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讨论的形式,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在开展习作教学的过程,教师需要结合着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在为学生解答习作中遇到的困难的时候有效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尤其是对于习作能力不同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让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习作任务,做到不出错;让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有更为自由的习作表达,让他们能够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开展习作任务。但不论是在对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指导还是对习作能力较弱的学习进行指导,教师需要让自己的教学过程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从而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完《背影》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以“父爱”作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由于学生对于“父亲买橘子”这一情节并不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父亲接孩子上学”的视频,让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观察视频,能够从人物、事件等方面完成基本的写作任务,让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结合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写作,从而实现分层教学。
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引用分层教学法,在根据学生的习作能力对其进行分组的前提下采用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开展写作练习;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让不同习作能力的学生能够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一定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