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1-11-22 04:35:08罗胜利
名师在线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古诗词内涵高中语文

罗胜利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镇原中学,甘肃庆阳 744500)

引 言

随着时代的更迭,信息化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与此同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在我国为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而努力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对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渗透也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在历史长河中经受了时间考验而流传下来的思想精髓,其在教育中的渗透能够有效帮助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得到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视[1]。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情况

(一)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高中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中在教学模式上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模式。虽然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学业紧张的高中阶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其带来的隐患也同样不容小觑。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填鸭式”教学的产生,尤其是对于语文这种人文类学科而言,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并无帮助,也就难以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2]。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如果学生在主观上就丧失了对其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仅依靠教师的耳提面命是无法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心灵的滋养。

(二)学生对相关课文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对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后就会发现,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中更多体现在在文言文和古诗词方面。当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高中生“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然而,从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学生只完成了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背诵,并没有透彻掌握其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思想,而传统文化在文言文和古诗词中的渗透往往就在其内涵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情况并不乐观[3]。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为了节省学习时间,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流于表面,对其内涵的理解主要依靠辅导资料,而一旦脱离辅导资料,往往就丧失了对此类文章的独立思考能力。再加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生在思想观念上追赶潮流,视传统文化为“老旧文化”,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这些因素最终都导致了学生在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上浅尝辄止,未触及其真正的内涵。

(三)教学目的性较强,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能力,而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因其学段的特殊性,教师要考虑高考在即的问题,做好严密的教学规划,争分夺秒地追赶教学进度,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带着一定的功利性,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和学生的情感沟通。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受教学任务所限,对学生的要求是尽快完成对诗词的背诵,随后便直接对诗词所表达的内涵进行讲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熏陶,对诗词的学习仅限于背诵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还会逐渐磨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淡化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师通过单一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只会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反感情绪,同时单调乏味的语文课堂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使各个行业都有了全新的精神面貌,其中包括教育事业。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的同时,极大地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条件[4]。

(二)做好对相关文章的解读,挖掘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前文提到,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渗透更多体现在精神内涵上,因此要想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首先就要做好对文章的深入挖掘。过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认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式就是由教师全面掌控课堂,对知识进行全面讲解,而学生则更多的是担任服从者角色。这种由教师牢牢把握课堂主动权的方式看似是对教学节奏的掌控,实则是建立在磨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上,以此提升教学效率得不偿失。教师可以采取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教学模式。高中生已经具备足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独立意识,教师应正视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工作,通过设置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实现对文章内涵的解读[5]。

(三)不局限于教材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虽然源自教材,但是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师要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才,而不是仅帮助学生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当前,我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在文言文的选择上有很多是对原文中几段内容的截取。学生仅通过对几段内容的学习难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进行拓展,或者定期单独安排课时带领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和精读[6]。例如,在教学出自论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时,在完成该篇文章教学后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趁着学生对该篇课文的学习热情尚在,引导学生精读《论语》,挖掘、解读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加大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力度。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利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加强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7]。并且,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在世界全球化趋势逐步加快的今天,传承传统文化能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进而巩固我国的发展成果。因此,无论对社会发展还是教育质量的提高,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都有着重要意义。高中语文教师要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猜你喜欢
古诗词内涵高中语文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挖掘习题的内涵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