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芝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第二中学,福建南平 354200)
素描是美术教学的入门课程,是指运用简单的颜色和工具描绘事物的形象。无论事物的轮廓、体积、光线,还是结构、空间、质感,都能在素描作品中呈现出来。创意素描的特点在于运用素描的表现形式突出创新中对常性的改变,让创意在质朴的状态下得以凸显。因此,创意素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意,尤其是能够培养学生较为缺乏的发散思维,还能够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的心中点燃艺术创作的火苗。
近年来,创意素描以耳目一新的呈现方式逐渐走入艺术教育领域。创意素描将创意和素描结合在一起,在打破了素描的真实性的同时,为创意增加了现实感,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也为艺术教学带来了新颖的教学体验,丰富了艺术教学内容。因此,开展创意素描教学可以对艺术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传统的素描教学更注重对事物真实形象的呈现,更注重写实,要求学生在作品上呈现生动、逼真的效果。但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一味地追求逼真的效果,往往容易走入误区,忽略了创作本身,导致作品只有事物而没有情感。冷冰冰的作品好似一张黑白照片,失去了作品的灵魂,即使创作者使用的手法再高超,也无法成为一幅成功的作品[1]。
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破一些“约定俗成”“司空见惯”“一成不变”的规则,利用创意素描教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突破思维定式。例如,在进行以苹果为主体的静物造型素描训练时,在动笔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破对苹果的固有印象,或想象苹果处于深海环境中,或改变苹果的组成,用树木、橡胶、塑料材质表现苹果的状态等。教师应打破自身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使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大胆创作,从而创作出更为个性化的作品。
创意素描虽然不以写实再现为目的,但不是全然脱离现实的无着边际的想象与创作。创意素描更多的是在一定现实的基础上透过创意突出作品的主题,这更像是一种在现实艺术中的思想延伸和联想。曾经有一幅创意素描作品十分打动笔者,画作描绘了一只眼睛,眼神非常绝望,令人惊异的是,在下眼睑的地方有四只手指正紧紧地抠着。画作中的这一创意将绝望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者认为这是创意素描中非常典型的艺术联想,充分展现了艺术联想中立足基本形体再生发出新的形象。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想象,能够培养发散思维,创作出更多的个性化作品。
创意素描作品中事物的形体、空间、结构、明暗等都可能不同于现实,人物的肤质可能是由各式各样的自然风景组成的,这些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变化使艺术的呈现更为生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创意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带领学生探究创意素描作品中的创意元素,进而提升其审美情趣。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由像素块组成的蝴蝶翅膀,将图片在PS 软件中不断放大、再放大,直到最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蝴蝶翅膀成为一个个像素块。教师可以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对世间万物不断进行拆解,世间万物最终会呈现出什么模样呢?”一个像素块、一个细胞、一个分子等,抽象与具象都是艺术创作的元素,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摆脱表象、概念、模仿的束缚,发现和感受自然万物姿态特异的生态美,达到以精微见宽宏的艺术创作境界,体验艺术创作的神奇,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创意素描分为装饰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意象设计素描,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不同类型的创意素描中创意的融入方式也略有不同。例如,在装饰设计素描中,创作者不仅可以在作品构思上突出创意,还可以通过改变装饰材料和装饰图案给观者带来视觉和触觉上的新冲击;抽象设计素描中运用的元素更为多元,创作者不必局限于现实中的具象元素,而是能够发挥想象去创作,甚至可以将具象化事物通过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意象设计素描则偏重于结构设计,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强调想象的心灵感受。
风格各异的创意素描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创意的含义。学生可以探索不同材料、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下事物的变化,从而获得更多创作灵感。
在创意素描教学中,首先,教师会采用边写生边融入创意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在创作时依托现实事物进行创意联想。然后,教师再安排学生逐渐脱离写生练习,进行主题创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创意空间,不要进行过多的思想引导,以免影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在设计创作主题时,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逐渐提高创作难度。如在开始时,教师可以设计科幻片视角下的创作主题,这类创作的想象空间大,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能够有效避免因缺乏灵感而丧失创作热情。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逐渐提升创作难度,但要留出足够的创意空间。如果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水平差距比较明显,教师可以设立多个主题供学生选择,以缓解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创意素描教学的作用,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进而提升中学艺术教学质量[2]。
学生作品不仅是学生能力的体现,还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媒介。教师应重视学生作品,多与学生交流,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值得注意的是,作品只是创作的结果,而创作过程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创作结果。教师在与学生就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等问题进行探讨时,不能忽视对学生创作过程的深入了解。创作过程往往更能体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灵感的方法,缓解学生在创作时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学习能更好地突出创意的表现手法,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创意素描真正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在进行创意素描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过度干预学生的创作过程,最好是在学生完成构图或作品后再与学生交流,以免影响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让学生真正利用自身的发散思维创作艺术作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空间,促进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3]。
总而言之,创意素描课程可以帮助师生打破思维定式,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充足的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情,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创意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意空间,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完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真正用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为作品注入灵魂,走出技法模仿和过于求真的写实误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效改善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弱的现状,为艺术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