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伟芳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职业高级中学校 山西 长治 046100)
对于高中时段的课程教学要求,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条例中已经有指出要促进阅读和重视阅读。因此,对于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记叙性散文阅读时,教师应当先考虑到: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会什么?这是三个值得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然而,就现阶段的职业高中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说,由于文本解读受特定对象的限制,很多学生不能进行有效阅读,很多教师未建立起有效、系统的阅读指导体系,学生也未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所以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语文教师必须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建立科学的阅读教学体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记叙性散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了解性阅读、熟悉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拓展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五个环节循序渐进地阅读。记叙性散文阅读主要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因此写人就离不开事,记事就离不开人。如果是以写人为主,那就要从理清事件入手,把握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2.1 了解性阅读。了解性阅读也就是进行课前预习,初读文章,自主解决生字读音,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化常识、补充资料等。首先有所感知可以说是对文章认识的开端,而且有了多样的感知也正是我们对文章所述有了认识的基础理念之一。所以学生在课前了解时要从多个角度了解不同信息,以便更完整地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在有了多样化感知后,给学生们内心留下了对人物个性化的认知,为后面的熟悉性阅读打下基础。
2.2 熟悉性阅读。其是在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众所周知,基础的阅读能力就是需要从全面角度上来掌握主要内容,思路清晰且点明括要,了解文章所表述的思想和观点。为此,学生在进行熟悉性阅读时,应带着阅读任务去思考:文章是记事的,还是写人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入手:一读题目,题目告诉读者哪些信息?是记事的,还是记人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二读内容,通过梳理,抓住散文中的主要环节,对于文章所述的要点和中心思想、布点有概括性了解。
2.3 理解性阅读。理解性是在把握整体基础上,再次研读,深入思考。阅读的宗旨是理解。如若不能对文章进行理解性阅读,就无法从中获取文化知识和起到科学信息交流的目的,更不能够以阅读方式来提升自身思想上的认知和陶冶情操,也就更无法起到提升语文书写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技巧。所以说理解性阅读不仅仅要有微观性的认知和理解,还需要有宏观性的认知与理解。微观性的认知与理解主要说是对文本词语、句子、段落、章节的局部理解;宏观性的认知与理解主要说的是对全面性的文章结构、整体内容以及其书写手法和社会价值等整体性有所理解。一般来说,记叙性散文作者记事的目的是为了写人,如果是以写人为主,那么就要从理清事件入手,把握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并由此来清晰分析出人物形象。
2.4 拓展性阅读。所谓拓展性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可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加以阅读与整理,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正所谓是“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早在语文课程教学相关标准中也有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推进,拓展性阅读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还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拓展性阅读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形成合力。另外,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之外,还应有文化。可以在阅读一些课外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怀和感受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2.5 探究性阅读。即对文中的难点进行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形式可以呈多样化,如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可以就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还可以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其个性化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在记叙性散文阅读教学中,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阅读五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掌握基本、清晰的阅读方法,结合记叙性散文的文体特点进行理解阅读,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总结阅读规律,掌握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