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的时代特征及演变历程研究

2021-11-22 03:46唐权威李英奎沈子豪
武术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内家拳法陈氏

唐权威 李英奎 沈子豪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 北京 100084

1 前言

在人类历史上,搏击、格斗都是作为一种战斗手段出现的,因此,世界各地的搏击格斗术在其初级阶段都具有相近甚至相同的内容及性格特征。 后来,渐渐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发展,形成了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格斗文化体系。纵观中国武术历史,现在武术已经和实战有了很大的距离,发展成一种以个人的“修身养性”、健康为其重要目标的“对己”性的武术。套路是现代武术的主要存在形式,而太极拳则是其中一项以动作柔缓风格为主,是一种被广泛认为有益健康的武术套路。纵观现在中国大街小巷所见的太极拳,人们都把它作为一种健身的手段。所以,太极拳虽然类属于武术,但其性格特征已经不再是杀敌的、“对他”的性格,是一种具有健康养生性质的武术。在整个武术发展过程中,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其某些功能特征不得不发生一定的改变。不管怎么样,在每个社会时期,武术都承载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对当时社会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2 武术的最本源:为生存而杀生

2.1 原始武术为生存而杀生

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相当严峻,不仅要向面对像韩非子所言的“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1]那样荒蛮世界,而且还必须面对这些危险的兽类来获取食物即进行狩猎是生产活动。“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宋国颜廷年的《皇太子释尊会作诗》中:“偃闭武术,阐扬文令”[2]一文。“偃武修文”之意,是在号召人们应该当停止武术格斗之事而修文,也就是说停止战事,据文令而以治国。“武术”一词,从该词语的源出就能看出,它原本是用于战斗的格杀技术,是军队赖以生存的实战技术。然而,众所周知,武术的最初母体,主要是源于狩猎活动这一劳动技术,主体是军队,在其产生之前早就存在的一般民众。当然,另一方面,当国家出现之后,军队也随之确立,而原本存在于部落民众的格杀技术就成为军队的核心技术。也就是说,实际上军队与民间的武术是可以相互进行转换的,特别是在战乱较多的古代,不仅武术可以从民间流入军队,军队武术也可以流向民间。比如,在奴隶制度崩坏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军队是随着各个国家的出现和消亡而呈流动状态的,所以,在一个国家被消灭之后,逃亡或退役的将官就会使得军队武术归还于民间。

2.2 军队武术为杀伐特征增加色彩

林伯原指出,武术所具备的这种杀伐特征以及对国家、社会的重大利用价值与意义,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21)便受到国家重视,[3]而拥有这种杀伐技能或者具有这种技能潜质的民众,即使是最为普通的民众,也会因此被视为人才,进而获得优遇。在此后的各个时代,特别是在王朝更替或者与外族相争的战乱之时,武术及这类民众总是享有这样的殊遇。比如,明代时期,在与倭寇的对抗年代中,名将戚继光就从民众中选拔人才组成强大的戚家军,抗倭战争因此也取得胜利,像这种国家层面的征兵活动表示:只要处于战争状态,普通民众都将有可能与武术发生密切联系。

不管是在原始社会中的人与兽斗,还是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侵略,原始武术在当时社会环境中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更多的是杀生功能,即使是冷兵器时代,徒手武术对其杀伐功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 从杀生到强身的发展过程

3.1 冷兵器的发展降低徒手武术的杀伐特征

依靠武力夺取政权,这是古代中国政权更替的通例。比如终结了战国时代的纷乱、统一六国而定天下的秦国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在秦统一六国后,民间武术的杀伐性被置于难以存续的境地。在这种情形下,出现了有别于直接攻防的武术新武术内容。即“套路”武术。所谓“套路”,《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中解释为中国武术的主要运动形式,古称“套子”或“套”,大致由四至六段动作构成。[4]套路的兴起也与武术的可传授性相关。武术虽然是一种只能在特定环境下才允许行使其杀伐功能的杀敌术,但同时也是从技术和经验上可以再现的身体运动技术。也就是说,是一种武术是一种即可防身,又可传授自卫经验的身体运动。这种方法依赖于把武术的实际杀伤转换为假设性杀伤,这种转换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对真实杀伤的“弱化”。

3.2 火器的普及使徒手武术寻找新的生存方向

火器的引进和普及使拳技之勇失去了生存空间,这一现实迫使拳法家们重新寻求武术的目的和发展方向。鸦片战争后,认识到枪炮威力的清王朝也开始大力进行火器的军事革新,由此,火器在中国也进入了高速发展和普及期,到20世纪初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火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战争舞台中的主角,徒手武术由此从战争的历史舞台淡出。

晚清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东亚病夫”这顶“帽子”在当时一直也被其他国家耻笑。虽然当时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所了解的运动项目有限,更没有所谓的体能训练,所以,人们练习武术的更多原因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由于火器时代的到来,徒手武术在战争中作为杀伐功能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所以徒手武术无论是在军队中,还是在民间强身作用是其重要方面。

在冷兵器时代,徒手武术“杀伐”特征开始变弱,再后来火器时代的到来,其“杀伐”特征进一步消退,此时武术在社会中承载的社会功能更多的是强身作用。

4 强身到养生的发展过程

在东汉末年,养生方法多为“浮水治疗”与“跪拜首过”等非法医疗手段,虽然其效果已被《点略》所质疑,但其广泛的大众参与是一大特点,这表明身体的改善在庶民层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愿望。而在此之前其实早已经出现了颇为著名的养生术,如“金丹术”就早在秦始皇及汉武帝时期已多有所见,然而因其耗费极大的人财力和物力,绝非一般人所能及的。由于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发展,到和平年代,物质丰富,人们对于生命的延长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对养生也有着更多的认识。

4.1 道教养生术与养生性质武术的关系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初期,养生法由“符水治疗”开始,向“导引”等养生法演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导引养生术中已经出现了“挽弓”“托天地”“前筑拳”等类似武术的表达方式。“尽势”之意,就是不管是引弓还是托天地、冲拳,都是以最大力量进行的。在这类养生术中,与其说这是在表达武术动作的含义,还不如说是通过假借类似武术动作表达养生动作的跃动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导引养生的动作与武术动作之间,开始了在阐释动作时进行相互借用的状况。汉代以后,至唐代时,由于道教更加受到唐王朝的重视以及权贵们更加热衷长生不老梦想,因而服用金丹也成为顺理成章的养生嗜好。然而,由于唐代皇帝因服食金丹而毙命,人们开始对金丹大药的长生不老药功效有了疑虑。至此之后,在宋代,内丹法则完全取代了外丹法。此内丹法和后来的气功则有很多相似之处。

4.2 内家拳法的问世及与陈氏拳法的延续

关于“内家拳法”的资料,按照史料出现的时间顺序,先后有《王征南墓志铭》《内家拳法》《张稀松传》等。其中,对内家拳法的传播及流布的状态进行了记载的资料有《王征南墓志铭》和《张稀松传》。在传承体系中,二者皆与“张三丰”相关联。在内家拳技能体系中,对人体,特别是人体的经络穴位的把握非常重要。这说明内家拳更加注重对身体结构的了解,更加注重通过经络穴位对身体进行掌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对己性”特征。很多学者通过对内家拳、《拳经》以及太极拳中的某些技术动作,从名称、技术方法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有着很大的相似度。由此判断三拳法间具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也就是说,内家拳中的一部分内容,经由《拳经》并最终流入太极拳之中。

调查研究表明,陈王廷所创拳法的性质特征与《拳经》拳法的性质特征相一致,《拳经》中有30多个技术动作被导入到陈氏拳法之中,并且占到了其所有技术内容的53%。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被认为是陈王廷所创的陈氏拳法,其原型来自于《拳经》。因而,不管从拳法对身体锻炼的重视(对己的、养生的特征)而言,还是从技术层面、拳理的阐释来看,陈氏拳法开始朝着向自己身体为对象的“对己性”性质转化的一个契机。这对现代中国中医养生性质的武术乃至最后养生武术的形成而言,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事件。

4.3 从杨氏太极的形成到现代太极拳养生全力发展

从陈长兴开始,陈氏拳法经历了一场历史性事件的影响,那便是陈氏拳法由此开始了家族外的传授和发展。杨露禅从陈长兴处习得陈氏拳法并在河北、北京一代教习拳法,极大地推动了陈氏拳法的发展。在陈氏拳法改为陈氏太极拳之前,其拳法主要由一路和二路拳法构成。其中,一路拳法的动作相对较为简单易学,动作相对柔和舒缓,这一动作特点与导引、调息等传统养生法的动作风格较为相似,其相对柔和舒缓的动作特点使其具有老少皆宜的可能,是实战特征性相对较弱而比较适合养生的健康方法。在杨露禅习得陈氏拳法之,并将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这种革新使得陈氏拳法原本较强的实战性能被弱化,并而演变为杨氏太极拳,最终使得杨氏太极拳以一种健康特征确立了现代太极拳的核心价值。

杨氏太极拳所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对其源头的陈氏拳法的逆向影响,在20世纪前期,中国出现了一批太极拳流派。至此,太极拳呈现出五大流派共存的繁荣景象。新中国成立以来,太极拳呈现出更大的发展势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是党和政府的积极参与推广使太极拳成为发展主流,并对此后太极拳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随着政府主导下的简化太极拳的出现和在全国进行推广,太极拳被传播到全国各地,并受到全国民众的喜欢。现代太极拳是以融合了中国传统养生法的杨氏太极拳等传统太极拳为基础继承和发展起来的,这种通过重视呼吸与意念、动作相结合的武术拳法,实际上继承了我国古代一直传承的传统养生方法。

猜你喜欢
内家拳法陈氏
第十四届全运会空手道资格赛(第一站)男子组手
——67公斤级拳法技术趋势分析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狗拳非遗难寻传
猜拳
谈道家思想对内家拳相融刍议
———以松溪派创始人张松溪为例
陈氏验方回乳灵回乳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