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100083)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基本成熟,具有一定的是非判别能力,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对于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尤其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种种表现也会对其今后的事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言传身教,从个人的言行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以此从侧面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鉴于此,该文着重研究核心素养下的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以便对体育教师有所帮助,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1.1 组织者
作为体育教师,其在整个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十分明显,就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动作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活动。也就是说,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突出角色特征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以独有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将学生引入自己设置的体育情境之中。如今,素质教育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体育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舒服的运动环境,同时组织学生负责体育活动的全程。当然,体育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参与运动规则的制定、管理、评定等,以便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学会自律。
1.1.2 参与者
新时代下中国教育逐渐重视素质教育,大学生是全民中最活跃的群体,即将步入社会,不管是专业技能,还是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等都应得到提升。实际上,大学体育课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要彰显这些能力,仅靠个人的自觉性容易失去自我认识的客观性,必须经过大学体育教师的贴心教导。在核心素养下,大学体育教师要认识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不能全程成为引导者的角色,还要让学生充分主角,自己扮演参与者的角色,从而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师的亲切感。例如:在体育课堂活动中,体育教师拥有双重角色,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各项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民主”“平等”“合作”的现代育人理念。
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大体上讲,真正实现这个育人目标,大学体育教师必须扛起重任,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大多数教师普遍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大学体育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的差异性,逐渐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开始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武术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武术动作技能,还会体现出不同武术的特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课堂。毫无疑问,带有个性化教学行为的体育教学必然会更加专业,更富有情趣,更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一个体育教师而言,不管他多么优秀,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将不良情绪带入工作,直接降低体育教学质量。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排除一切干扰,锻炼个人的抗压能力,最大限度地养成迅速排解心理干扰的能力。一般来说,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要积极向上,尤其是积极的心理更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当大学体育教师带着愉悦的情感时,他们往往会神采飞扬、动作优美、思维敏捷,容易于创设出欢乐的、标准动作的体育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形成趣味浓厚的体育课堂,以此大大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给予学生信心,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不断攀登。
在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课前设计教学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必须具有极强的目标意识。所以,大学体育教师要将核心素养渗入到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需挖掘体育教学资源,与学生进行深度交谈,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进而科学地实施教学目标。在课前设计时,大学体育教师应当从学校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出发,合理安排自己的模块教学,确保学生更加方便地习得体育知识,且能够系统性地撑握整个运动项目。另外,体育教师设计出的体育模块,必须体现出该节体育课的重要内容,注重该节体育课与下一节体育课之间的衔接,重点突出,难点分明,首尾相接。
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思想认识水平逐步提高,但也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才能真正将自己铸造成优秀的现代化人才。不难发现,大学体育教师在课中实施良好的教学行为。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他们的自由活动腾出更多课堂时间,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参与精神,以及在体育竞赛中所形成的合作品质。其次,将更多的体育竞赛引入课堂活动,做到“以赛代练”,课后也要认真分析,总结教学心得,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最后,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分层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体育动作技能,实现自我突破。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进行课后反思,才能发现新知识是否被学生完全吸收,所以课后反思也是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之一。通常来说,大学体育教师要详细地做好笔记,记录每一个动作片段,不管是精彩的练习活动,还是德育渗透情景,或是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要进行反思,找到不足与解决方案。大学体育教师还要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反思问题的出发点,做好“学时—模块—学段”等整个环节的教学反思,从而更好地优化个人的教学行为。
我国高校大学体育教师众多,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智慧也有所差异,一部分体育教师能够迅速理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提前在实践中改善个人的教学行为。完善核心素养下的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行为,首先要学会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吸收并消化他人之长,不断优化自身的体育教学行为,确保整个大学体育课堂内容真正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如此一来,大学生会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活动,配合体育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核心素养下,优化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鼓励体育教师大胆创新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课程。体育教师必须集中精力尝试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向互动”“合作学习”“联手合作”的多元化授课方法。在体育活动实践中,体育教师需要把学生的比赛组织能力、专项裁判能力等放在重要位置,赋予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机会,例如,有的学生可以当记录员,有的学生可以当安全员,有的学生可以当裁判员等,全方位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
一般来说,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让教师受到很大益处,也是核心素养下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改善的有效路径,迅速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此,学校可以组织大学体育教师进行集中备课、沙龙式评课,并在此基础上奖励先进的体育教师。实际上,大学体育教师也应从思想上重视自己的本职工作,明白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关键作用,以此勉励自己,积极寻找学习渠道,并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争取获得最佳的体育教学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时,不可盲目模仿,而要将自己的教案与名师进行对比,找到自身不如意的地方,再加以改进,方可使教学行为取得良好的优化成效。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体育教师必须明确教学方向,制定优质的教学目标,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所选运动项目容易被学生接受。从一定程度上讲,大学生的锻炼习惯、情绪调控能力等都是其健身行为养成的关键,而积极向上、遵守规则更是大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点内容。在具体的教学目设计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师要着眼于实际,一切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保证所制定教学目标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而且不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例如:体育教师可以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出发,包括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专业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努力做到三维目标并重。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学体育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及产生这种不足的根源,然后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自身的教学行为。另外,大学体育教师还要不断钻研,努力探索,不断挖掘并深度理解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加强自身的体育专业技能学习,注重“师生关系”“教师角色”“运动技能”等多种要素的综合评估,全方位发展大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建立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助力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