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建丰
(江苏省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香山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早在1941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便指出“国文教材……应将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在叶老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有诸多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相关论述,叶老的整本书阅读思想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影响。进入21世纪之后,关于整本书阅读的重视度不断加强,甚至在新课标中被明确指出要将整本书阅读视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的读书习惯培养具有重要的帮助,与此同时,它与学生的阅读心理也十分契合,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学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近年来,我国学生学习任务越来越紧迫,很多学生晚上作业要写到半夜,学生学习疲惫不堪,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阅读整本书。时间都是碎片化的,挤不出连续时间来专门阅读整本书,但是,考试对整本书的阅读又是有考点安排的,学生在时间不足的情形之下,为了应付考试,往往会背诵一些归纳整理的知识点,以便考试的时候可以考得高分。“应试而读”的问题可以大大省略读整本书的时间,当一部分学生采取这样的方式应付考试时,其他同学发现此方颇有成效,不需要读整本书便可以拿到相应的分值,其阅读热情也会受到打击,进而加入“应试而读”的大军之中,形成不良阅读氛围,导致同学与同学之间缺乏良性阅读带动,而学校与家长面对着繁重的学业也对整本书阅读重视度不足,令“应试而读”的现象普遍存在。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快销文化出现在网络上,学生们对于各类短视频、小段子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厚重的整本书,学校组织整本书阅读难度大、效果微、投入多,导致整本书阅读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主体的彼此消极态度互相影响,令整本书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想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效率,就要从这些困境现状入手,打破困境,创新教学方法,寻求突破。
2.1 创设良好阅读环境,建设系统的课程体系。“阅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里所谓的“环境”包含了物理环境与阅读氛围两个因素。“孟母三迁”的故事便体现了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动力、阅读境界以及阅读的方式与效率都有很大的差异。整本书阅读要有良好的阅读环境作为支撑,学校应利用相应的资源与条件,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健康、适宜的阅读环境,可以有效地提升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效果。在学生的阅读环境要素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家长为支撑的基石,而朋友同学是其阅读的助力因素。整本书的阅读不仅要靠学生自己的自觉阅读,同时还需要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同窗共读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得到大大提升。目前的整本书阅读整体环境较差,首先是时间不足,其次是各方重视度不足,再者是学生热情不高,最终导致对于整本书阅读存在着普遍的应付现象。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要针对整本书阅读构建统一系统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可以在相对系统的课程引导之下有目的地进行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要切实做到以“读书”为目的,而非以“考试”为目标,从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语言素养、思辨素养、文化素养等层面出发设计课程体系。其次,为学生构建一个书香生态圈,以课程体系为主导,学校为学生提供读书馆、阅读室、图书角等设施,打造书香四溢的阅读环境;家长在学生读书时也放下手机,关上电视,拿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同学们之间鼓励互助式读书,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2 以兴趣维持阅读,用任务驱动过程。整本书阅读在体例、规模等多个层面都与单本书有着诸多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再采取单篇阅读教学的思维设计课堂。在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讲究静读、深读,图书馆等读书场合也是以安静的环境为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学生更容易专注于图书本身,但是这种模式之下,学生也容易感觉到枯燥,尤其是整本书阅读,学生看着厚厚的一本,想到需要完成它的阅读,容易导致疲累感。中学学习任务重,要想让学生真正专注于整本书阅读,还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来维持其长期坚持阅读,老师可辅助以多样化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带着任务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比如通过动手操、创意表达等活动让整本书阅读“动起来”,或者是在全班进行分组,让各个小组选择整本书里的不同章节进行话剧改编,利用阅读课等较长的时间,进行集体表演等,在“动”的过程中,体会到“静”的状态下阅读不具备的乐趣,不断地让学生爱上整本书阅读,在兴趣的引领之下,让学生自主地爱上阅读,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在整本书阅读中。在此基础之上,老师可以辅助相关的任务目标,针对整本书提出多个阅读目标,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目标完成,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阅读接受能力与阅读习惯。
2.3 阅读时间“化散为整”,阅读内容“化整为散”。阅读时间碎片化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一大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整合零散阅读时间,实现“化散为整”,帮助学生规划阅读时间;另一方面也要在阅读材料方面做好“化整为散”的处理,帮助学生合理分散整本书的内容。在老师的带动之下,学生和家长的配合之下,基于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阅读共同体。首先,在时间碎片化的情形之下,老师要帮助学生将时间合理地规划,将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整合与总结,在此基础之上,对整合的每段时间分别安排相应的阅读任务,通过微写作、摘要、概括、读后感、分享等不同的形式,将这些时间进行串联,同时也是将阅读流程进行了串联,令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之间形成关联性,也令不同时间段的阅读内容形成了一个整体。其次,合理地帮助学生把阅读内容进行“化整为散”,将内容进行划分之后,最终再将不同的学习内容整合分析,形成一个阅读整体。根据不同的书目的特征进行划分,故事性强的依据不同的故事线进行划分;组合类整本书可以按不同的分类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将典型环境的内容划分在一起;可以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进行区分;可以将悲剧审美与喜剧审美进行对比性阅读……分化组合之后,阅读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内容,在分组阅读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梳理不同部分与整本书的关联性,最终回归至整本书阅读的核心目的中来。
整本书阅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难点,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之下,学生们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兴趣不足,学校重视力度不够,家长投入的精力有限,家长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意识不到,最终导致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开展效果不佳。针对于当前整本书阅读所面临的困境,要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从多个层面出发,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通过任务型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提升阅读效率,对整本书进行分散与整合,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知识串联,打破困境,构建高效阅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