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规范是指在社会环境下明文规定或者约定俗成的标准,它是符合逻辑,客观真实的。规范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也可以是道德层面的,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准则的标准。同时从词性上看,它可以作为一个名词,也可以作为一个动词,表示一个组织机构对下属机关或者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行主动的管理和约束。而会计规范由此就可以理解成在会计背景下,会计人在进行会计活动时所遵循的各种原则。会计来源于实践,其最初的形成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所建立的框架,如人体的“骨架”;另一部分是在实践中渐渐形成的,不断为骨架填充“血肉”。前者是由权威人士或专业机构在自发形成的管理基础上经过归纳、提炼、抽象以及引申后形成的,具有普遍适用性,而后者是根据会计活动以及时代变化对会计规范进行修改、补充、删减等。会计规范在会计指导工作中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尊崇性,因此其地位也不言而喻,不管是原始凭证的整理登记还是最终财务报表的计算、确认,又或是一些很微小但很重要的细节,如货币计量单位,他们的本质都是会计规范。
1.权威性
当规范作为一个动词来讲的时候,它表示的是一个组织机构对下属机关或者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行主动的管理和约束。此时实施规范的主体便具有了主观能动性,这就表明做出规范的主体必须具有一定权力和地位,在规定相应标准时是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的,否则规范很有可能受到行为人的影响。例如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主体是财政部,此时《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即具备了权威性,只有具备了权威性,在约束会计人行为的时候才具备了威慑力与监管力度。
2.科学性
实践出真知,最后形成科学。科学是严谨的,是精细的,是经过反复论证的,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具有解释性和不变性的。会计规范作为贯穿会计工作的血脉,它的制定必须是符合逻辑的,有一定科学原理的。比如说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是会计工作中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又比如各种财务指标的计算,其中都蕴含一定的科学性原理。
3.统一性
由我国的法律体系可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总章程,只有在不违背宪法的基础上,各项法律才有效,然后才有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由此联想,在会计环境下,也必须有一项“根本大法”,使其在一定范围是通用的,具有统一制约性。如GDP,若没有一个统一计算准则,如何来评判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又如何在地区之间进行两两比较。
4.相对稳定性
时代的发展是经过一定历史沉淀的,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点。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的。会计规范体系是依附于时代发展的产物,因而在一定时期,一定的客观环境下是相对稳定的,体现时代特色。
创新是以非常规的思路或者前人未使用过的方法来对现有的事物进行改造,或创造出新事物的过程。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更新;其二,创造。会计创新就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运用新的统计方法或者全新的概念来对现有的会计体现进行阐述、删减或补充。以实际经验为例,现如今已经完全进入互联网时代,电子钱包逐渐替代琐碎的零钱,网上业务用手机便可一键解锁,在相应的系统可以调取一切财务信息。以上都是时代创新下的新会计产物。
1.会计环境变化推动会计创新
回望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会计由商业会计转为工业会计;第二次工业革命,会计核算原则开始实行权责发生制;第三次科技革命,会计信息系统论等新理论应运而生;第四次科技革命,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并开始规范会计工作;第五次科技革命后,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以及认知科学迅猛发展。现如今,“全球经济”与“信息经济”结合越来越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让中国经济继续在宏观环境下保持经济大国的领先地位,会计作为一项实践性活动,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改变会计现有的数据处理模式,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会计目标变化拉动会计创新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在单式簿记时代,企业会计目标即是自给自足,12~15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使会计记账方法向复式记账转变,此时的会计人员为经营者提供所有财产和交易情况而服务。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股份制公司成为主要的组织形式,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特点让会计人员向所有者提供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随着会计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成为一个多方环境下的利益共同体。因此,我们有必要突破现有的会计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会计目标,依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要,构建全新的会计信息报告机制。
3.会计对象变化需要会计创新
会计对象是会计学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人们对于会计对象的认知,也一直处于不断地变化和探索之中。最初主要有两种理论来引领对会计对象的认识:一是财产论,二是资金运动论。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复杂化,人们对会计对象也产生了新的认识,比如“资源运动论”与“价值链会计对象论”等。会计对象的认知受到了具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超越以营利评价企业经营成败的思维定式,从企业管理需求以及发展变化的趋势来研究会计对象,提供更为丰富的会计信息,而不仅仅停留于财务会计层面,拓宽会计对象的研究视野,由此会计的发展空间也会更广阔。
会计规范是会计创新的基础,会计创新是会计规范的发展和升华,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规范是对行为做出的一系列标准化的规定,当会计规范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促使会计创新在质方面的一个飞跃,这也就带来了会计自身的一次变革。当规范落后于发展,会计创新就反作用会计规范,督促其完善和自我修正。
1.更新
以会计准则为例,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准则每隔一段时间会进行更新,这无论是对企业、投资者还是监管部门来说,影响都是巨大的。如最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的分类减少,由原来的“四分类”转变成“三分类”,更有利于实务的处理。又比如以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为例,其中讨论较为热烈的就是租赁话题。新冠疫情对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工作造成了巨大影响,为共克时艰,许多政府和业主出台了租金减免政策。而在新租赁准则下,承租方对减免租金的会计处理涉及复杂的租赁变更和重估计算,疫情中大规模、多种类的租金优惠无疑给企业财务披露带来了巨大的难度。日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关于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租赁》的征求意见稿,为当下的实务操作提供简化处理方案。以上种种都说明了会计准则的变化充分考虑了市场环境因素和时代背景的影响,也为之后的再修订提供充分的思考依据。
2.创造
以最新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为例,新会计准则从过去偏重工商业企业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的39项准则,覆盖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新型业务处理规定的空白。比如增加了原准则中没有或表述不清晰的内容,如: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保险合同的规定等。
以上以会计新准则的修订颁布为例,从创新的“创造”“更新”两方面更直观地描述了会计规范中的创新。会计规范的创新是对现有的会计规范框架的突破,会计规范创新并非要求创造出全新的会计理论,而是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对原有规范的弱点和缺口进行思考、批判和改革。从哲学角度看,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发展作为运动的一种,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会计规范作为一项随环境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实践性活动,理应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增添新的内容。
1.创新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新不是任意发挥,创新必须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制度,必须符合相应的会计准则,比如我们常说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等,创新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为整体框架,改进或者创造的新事物,不能脱离实际空谈创造。
2.创新必须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信息本身没有价值,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被运用才产生了价值。预期使用者通过会计信息做出决策,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创新不是随意的创新,它必须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有质量的信息才能体现会计信息的价值。
3.会计创新要体现继承性
从创新的定义上看,创新是利用原有的事物进行改进和创造,因而会计创新并不是完全的创新,因保有继承性。会计理论的发展是随着时间沉淀下来的,是经过专家学者凝练、多番思考后得到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摧毁的,因而创新离不开原有的会计规范大框架,可以在原有的框架上,思考新的会计对象、会计方法,提出新的论点。
不管什么创新,教育首先是第一位的,没有教育,谈何创新。学校的教育是接轨社会的第一步,通过教育为学生构建兴趣、性格、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蓝图。因此,教育切不能纸上谈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认知真正落到实处。会计教育的新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冲击,考虑到会计人员往往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若盲目对会计教育进行变革,则可能会使得会计人员的现状变得更加糟糕,因此,可以考虑从一部分人入手,以点带面,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培养新的会计人才,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质量,改善会计人员的思维模式。
传统会计理论将资金运动当作会计的主要对象并以此进行分析和探讨。现如今,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上的知识经济,将以人的创造性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使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知识资源而不是物质资源,主要依赖于无形资产而不是有形资产。因此,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经济利益的主要资源,因而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刻不容缓,同时应重点加强社会责任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环境会计、会计规范体系、会计计量模式等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创新的能力决定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环境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而创新人才又直接关系到会计规范创新的推进,因而创造一个优质的环境不可或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需要为会计学员和职员创设适宜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越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时间的积累,文化的沉淀,同时还需要各方的支持。在校园中,校领导要把创新环境的建设置于核心地位,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在社会,要培养优良的组织机构,密切联系职员进行会计职能的继续教育,搭建创新平台。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创新,借助优惠政策放大人才的长期积极效应。时势造英雄,环境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不言而喻,加强各方对会计环境培养的重视,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才能真正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同时人才才会更好地帮助推进会计建设任务。
总之,规范与创新两者并不相冲,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再到现在的信息化,会计规范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这一次次改革都是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发生的,每一次会计规范的改革都是创新。同时会计创新也在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使其与高速发展的社会保持高度一致。两者相辅相成,丰富会计规范体系,细化专业内容,保障会计信息质量,适应时代新潮流,促使会计研究与行为得以健康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