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院校翻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地区资源融入翻译教学实践探索

2021-11-22 02:17张丽宋琳琳张慧成
现代英语 2021年13期
关键词:沧州思政课程

张丽 宋琳琳 张慧成

(沧州交通学院,河北 黄骅 061199)

一、引言

新时代的教育目的就是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他指出除了思政政治理论课外,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2020),明确了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基本载体的重要地位。应用型院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具备与思政理念相融合的良好基础,是“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重头戏,也是思政育人的主战场”(文秋芳,2021)。

二、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是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根本任务的具体呈现。对于英语专业而言,课程思政建设尤为迫切。外语教育的特殊性是师生时常接触到内嵌在语言中的西方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如忽略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又未能养成良好的对其文化、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思考辨别能力,便存在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可能性,这与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相悖。因此,外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进行语言意识形态的甄别与文化价值取向的鉴别的能力。

三、高校翻译课思政建设路径

翻译课程思政元素应是弹性的、隐性的,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教学点无缝嵌套在教学中,通过其蕴含的思想道德追求、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人格培养等内容,践行价值引领,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启智润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和价值体系。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侧重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建设,适应相关行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院校应充分利用高校自身及所在区域的资源,教师应注重融入地方文化译例,鼓励学生多关注和学习地方文化的特色和翻译,关注身边的标识语翻译、红色文化和特色文化翻译等。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因地处河北,便深入挖掘该区域思政元素,融入反映燕赵大地文化翻译语料,如融入雄安新区、地区民俗文化、冬奥文化、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燕赵文化、地方文化的魅力,学习历史英豪的优秀品质,让学生真正地去感悟、领会和思考,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解、分析和思考实现入脑入心,以达到该课程的价值引导效果。

四、地方思政元素融入翻译课堂教学具体案例

翻译教学应发挥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坚定信仰的催化作用,教师应研磨翻译材料,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挑选思想境界高、弘扬正能量、具备地方文化特色的语言材料,勇于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以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案例:

案例一:雄安新区介绍

学生就河北省人民政府2018年5月发布的雄安新区宣传片中字幕的翻译展开译文讨论。

原文1:雄安,是一座生态宜居的绿色之城。它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空间占比将稳定在70%。如今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全面展开,引黄入冀补淀正式通水,未来白洋淀面积扩大一倍以上;实施“千年秀林”工程,推进大面积植树造林。

译文 1:Xiongan,a green city that epitomizes eco-beauty and cosy environment.The city will be built amidst a land of waters and trees that take up 70% of its total area.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Baiyang Lake area is now in full swing.The diversion channels of the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from the Yellow River into Hebei Province and Baiyang Lake are up and running.In the future,Baiyang Lake will be more than twice larger.The “Millennium Forest Project”has been launched for large-scale afforestation.

在翻译该段落时,学生需要掌握“千年秀林”这一关键词背景知识。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强调,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价值体现。“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学生对该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会翻译,更要知晓其中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塑造其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体现中国视角和世界格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通过同伴交流、师生互评等方式使课程思政投射的思想内容感染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浸润性和针对性。

案例二:地方民俗文化——沧州

以往的翻译课程设置偏重语言教学,涵盖地方优秀民俗文化教学内容较少,这导致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欠缺,用英语表述能力有限。院校地处沧黄大地,对该地区代表中国元素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应做好对外传播,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翻译练笔。

原文2:沧州,沧州有“武术之乡”之誉,吴桥杂技也在世界杂技领域中遥遥领先。每年沧州都会举办“国际武术节”或“国际杂技节”。已经成为中外交流的中枢之地。沧州铁狮子,又名“镇海吼”,铸于后周,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故而沧州又名“狮城”。

译文2:What make Cangzhou more famous are its martialarts and acrobatics in Wuqiao County.Cangzhou is also known as“the hometown of martial arts”and the acrobatics in Wuqiao has kept ahead on top of the world.Each year,there will be a “National Martial Art Festival” or“National Acrobatics Festival”in Cangzhou,which establishes Cangzhou as a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center.One of the most famous spots is the Iron Lion which is also called“Zhenhaihou”(Sea God).It was cast in Houzhou Dynasty with the longest history and the greatest shape in China.So Cangzhou has another nick name—“Lion City”.

1992年,沧州市被首批命名为“武术之乡”,是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吴桥,以其悠久的杂技历史和精湛的杂技艺术在国内外杂技界被称作杂技艺术的摇篮,1954年被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杂技之乡”。2006年5月,沧州武术、吴桥杂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吸引世界各地的爱好者来沧州学习。教师通过具体教学素材和活动,在文化自信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地方特色文化,将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互相促进。

案例三:冬奥文化

2015年7月,北京携手河北省张家口市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在翻译教学中,使用了多模态元素,如北京奥组委官方英语宣传视频以及冬奥会会徽和吉祥物的外宣材料,充分发挥文字、图像和音视频等资源的多重功能,引导学生在学习冬奥文化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中国故事的传播和中国形象的构建。

原文3: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

译文3:The inspiration of the emblem design comes from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winter—“冬”.A stylised,calligraphic rendi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which infuses Chinese culture with contemporary artistic elements,projects a new image of China in a new era...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是大熊猫“冰墩墩”以及红灯笼娃娃“雪容融”。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下面这段翻译练习:

原文4:“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而“容融”意为包容与融合。

译文 4:“Dwen Dwen” means “robust,lively”and “Rhon Rhon” has the dualmeanings of“tolerance” and “integration”.

中国汉字、书法、熊猫、灯笼均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彰显大国风范和文化自信。“容融”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通过课堂翻译学习北京冬奥文化,学生深入了解图案背后的中国内涵故事,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形象,使翻译价值的浸润与专业知识传授同频共振。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深刻理解并自觉弘扬我国的文化,并以充分的文化自信讲述本国本土故事,这是每一位英语专业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文化价值观。

五、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教学在传授各种翻译策略与方法时,应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让其充分认识并勇于展示中国文化传承,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将地方特色资源有机融入高校翻译课程,为丰富课程思政的多样性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敏锐的文化意识,在多元文化互动中学会坚持中国立场,坚守中国文化,体现中国视角,为国家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立场坚定、全面发展的优秀外语人才。

猜你喜欢
沧州思政课程
2022 第六届沧州国际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展览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沧州有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