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恬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与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国际商务、国际贸易方向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商务英语专业逐渐受到了国家高等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关注。为了培养专业的、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人才,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并在2012年将该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至此,商务英语不再是传统英语专业范畴下的一个专业方向,而是以独立专业的形式与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并列。截至2020年,全国约400多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商务英语人才。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即“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肩负起了人才培养的重任,特别是具备学科发展背景的财经类院校如何在目前国内外经济政治经济局面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培养出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人才成为教育界与各行各业高度关注的问题。
财经类院校具备商务英语专业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为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学科背景和师资力量。据有关统计显示,商务英语专业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只增不减,这也是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开办商务英语专业的原因。但是,调查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倾向中小学、高等专科、本科院校、独立学院以及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机构,另一部分毕业生从事非商务英语或非英语行业,仅有少部分毕业生工作岗位与商务英语行业相关。于是,笔者对国内几所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与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反映多数在校学生对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为非商务英语行业,多数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也是非商务英语行业。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受访者主要认为自身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商务英语专业相关工作,或者认为本科阶段没有充分接受商务英语专业技能训练而选择专业以外的行业就业。
《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国际化、复合型、应用性的特点。首先,据了解多数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培养模式上结合了“商务”和“英语”两个专业模块,但实际课程体系仅在传统英语专业基础上增加了几门商务或经贸相关的课程,涉及内容比较浅显,授课形式单一,内容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其次,多数院校在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之时并未对其师资进行合理规划,未招聘到具备学科背景的教师,或未对单一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培训。再次,商务英语专业比传统英语专业更加强调实践技能的重要性,而多数商务英语专业仍以讲授法授课形式为主,这种方法适用于理论课程学习,在商务是技能方面容易脱离实际。最后,学校不能及时帮助学生提供或建立实习机会和实践平台,其中也存在校企合作意愿不强或形式不规范等问题。
商务英语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其知识体系既包括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又涉及经济、商贸和管理等相关领域。首先,从多年专业发展实践来看,不同院校在英语和商务两方面的比例有所差异,多数院校在英语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几门经贸、国际商务类课程,且两个知识板块结合度不高,课程比例不平衡。其次,具有专业资质的师资较为缺乏。此外,教材的学科融合度较低。英语是一门文科学科,一直以来都以英语教学为主,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出版教材都用英语编写,能够更好地还原英语语言情境,体现英语思维,培养有效的英语交际能力。而经贸类课程教材多数用中文编写,且内容涉及经济、统计、管理、高数等理科性质学科,内容较复杂,要把两个学科进行有效的融会贯通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首先,商务英语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兼具英语专业的理论性和商务领域的实践性的特点。但大多数院校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采取与理论课程相同的笔试考查形式,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太过于单一,难以了解和监督实际学习状况。其次,笔试考试有一定的局限性,题目类型和知识要点很难逐一涉猎。因此,紧靠成绩很难充分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教师也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的课程评价。最后,课程评价比例不平衡。课程评价往往由平时成绩(包括测验、课后练习、实践等)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例远远大于其他方面,从而降低了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的特点。
首先,实践性是商务英语专业区别于传统英语专业的最显著的特征,而许多院校甚至仍然依照传统英语专业模式进行,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结合。其次,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课堂和教材以外的学习内容,学校也很少举办与专业内容相关的实践学习活动、课外拓展和校企合作等,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定位认识不清晰,对其今后专业发展和就业方向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误导。最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除复合型、应用性外,还要求学生需具备相应的国际化视野和人文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多数院校人才培养都是在国内进行,仅较少比例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对外交流合作、海外带薪实习和交换生活动等。
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由英语知识技能、商务知识技能、跨文化交际和人文素养四部分组成。但是,该部分课程模块比例不平衡,其中英语知识技能课程所占比例较大。首先,为了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可通过案例赏析、课堂情景模拟和模拟仿真实训课程等方式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商务英语环境,从中理解和实践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识的双重技能。其次,实践环节应更加注重实践内容,避免实践类课程内容过于形式化,使学生切实参与到专业实践学习之中,帮助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桥梁。最后,细化人文素养类课程,可将英美文化、英美历史、英美文学、欧洲文化与历史分成不同的学习模块和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当前部分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仍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师在整个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按照教材内容逐一向学生传达学习内容。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从“教师主导型”向“学生主导型”或“学生参与型”过渡,可在此过程中逐渐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对知识点与难点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首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按所分配的主题内容提前准备,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演示各组学习成果,各小组在各自汇报完毕后还可进行提问与讨论,教师在各小组汇报点评完毕后进行点评和补充。其次,案例教学法适用于文科专业教学,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涉及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和国际谈判等内容,案例教学法能够轻松地通过会话、视频以及文字形式的案例素材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另一种语言情境,既激发学习兴趣,又拓展了视野,同时还促进了学习主动性。最后,产出导向法有利于商务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可帮助提升学生对商务英语领域内容的敏感度,掌握专业相关词汇,提升句法及语篇分析能力,从而综合提高专业能力。
首先,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要求在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各环节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并且定期进行考察与评估,考察形式与内容应多样化。多数院校以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作为考核的标准,许多院校课程平时成绩比例占总成绩的30%以上,这就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评教体系,在每学期中期以后组织学生匿名对所学课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百分制或等级制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师和课程满意度等方面情况,也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检验教学环节的不足。最后,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通过毕业生在商务英语专业领域就业的人数比例了解毕业生在整个人才市场的认可度,对院校未来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
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其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向也应不断地与时俱进,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为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财经类院校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在专业发展建设道路上应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努力为社会发展培养越来越多的商务英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