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亚维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0)
艺术类院校“英语+专业”双能力融合培养的内容是指把英语课程设置与学生艺术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彼此关联的科学知识和综合技能体系。高校中的英语课程和艺术专业课程是两个独立并行的课程,开展“英语+专业”双能力融合培养是当前艺术类院校发展的趋势,但是,如何实现学生英语应用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并与职场需求有效衔接,还需要深入探索和实践。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课堂和实践教学的融合互补功能,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设计、编写、表达和实现创意的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主要是指一些职业英语、学科英语、学术英语等,是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的英语课程,对使用范围具有明确的规定。大学英语只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而且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基本一致,没有区分性。“英语+专业”双能力,是指学生学习及应用英语的能力和学习及应用艺术专业的能力。在艺术类院校对学生进行双能力融合培养,其目的是要让学生把英语与不同艺术专业的学习相结合,并运用英语来学习影视、新闻和视觉传达等不同专业的前沿知识。这也符合ESP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与将来职业相关的能力。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实践方式立足于专业需求,具备实用性。艺术类院校中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具有以下特点: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不能应用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英语+专业”双能力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协调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ESP教学模式符合于艺术设计类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对于推进大学公共英语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其教学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第一,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不足,英语学习定位偏低。现阶段,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需要应对的首要问题是许多学生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准确定位。这一问题在艺术类院校中尤为突出。从长远角度来看,外语教育是为“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这一目标给予服务的。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总体方向,是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提升学生应用英语,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并让其能够在专业领域中获得更为良好的国际交往、竞争能力。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核心,同时,其也是艺术类院校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第二,现有的英语课程只是培养学生单一的能力,人才质量无法适应社会需要。在专门用途的英语课程中,“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理想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第三,学科交叉融合程度不高,跟不上学科发展、变革的前沿趋势。“英语+专业”双能力融合培养的模式,不仅需要寻求适合大部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而且需要采用基础阶段英语知识和高级阶段专业知识间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第四,忽略英语文化的功能。近年来,在艺术类院校中,许多教师大都借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这就使得许多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处理问题、分析与研究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教师事先的告知下进行准备,并被动接受教师所教授的英语单词、语法、句式等语言知识,学生很少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所以,处于这一被动接受英语知识的环境中,即便在课堂中已经对语言笔记进行记录,学生也只是接受应试教育,较难感受到英语学习所具有的乐趣,也很难在英语课堂中得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就无法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第五,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过于功利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不足,且学习的目的也不够明确,过度关心英语成绩的提高,对英语的实际应用容易忽视。许多学校均将四级考试、六级考试作为学生学位获得的一项基本要求,这就使得英语变成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但是,学生并未认识到英语学习不但能够提升文化基础,掌握语言所需的单词、句式、语法等方面的要素,还可以借助语言,学习到更多文学、历史、艺术、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从实用角度来看,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与英语学习没有关联性,缺乏对职业规划的长远考虑。
“英语+专业”双能力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把英语知识和自己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近年来,教师一直在探索并将这一理念应用在教学中。针对2017级和2019级的学生,教师根据教材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从数码科技、迪士尼、唐人街、农业博览会、自由女神像、大学生活、亲情、中秋节、数码科技和身边的英雄等不同篇章主题出发,从中选出一个主题进行英文单词的绘画创意设计,并用10至15个英文句子进行作品介绍,使用绘画元素和技法表达主题内容或以象征意义来突出的作品特色等。内容需要切合主题,英语表述正确;作业设计、色彩、绘画技法突出,体现学生的绘画水平。英语教师在所带的每个班级中,需要按照以上要求筛选出5~10幅优秀作品,并在班级和学生所在的学院进行展览。学生的优秀作品展览主题明确,不仅融合了英语和专业知识,还体现了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理解和精湛的专业绘画技巧,供其他学生进行学习。“英语+专业”双能力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准确分析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单词拼写错误或者语法错误,主题表达不够明确等。因为需要应用英文句子进行作品介绍,所以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融合专业知识,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逐步应用到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英语+专业”双能力的融合,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元认知策略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内化所学英语和专业知识。元认知一般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这三种心理成分。其中,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体验和控制,是学习者保持高效率和高质量学习的重要前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即制定学习目标,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协助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将对他们学习英语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展示任务,比如,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部艺术作品。通过介绍来了解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反思专业兴趣点,这是个体对于自己的认知以及对于专业知识探究的起步。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评价其英语学习效果,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艺术类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但是,他们的专业技能较强,且对本专业学习比较感兴趣,英语教师需要通过英语学习策略讲授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存在的困难,增强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类院校学生具有的英语水平、学习经历,能够反映出我国英语教学的模式依旧不够健全、完善。根据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为了培养高质量的艺术专业人才,“英语+专业”双能力融合的教学模式,将为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尤其是以“应用型”为发展方向的艺术类本科院校,如何真正实现“把学生推到舞台上,把舞台搭在社会上”的核心培养目标?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如何将英语学习与学生不同的专业学科有效融合?这些问题都值得英语教师开展更为深入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由此可见,提升艺术类人才教育与培养的软实力、助推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努力实现艺术类院校的跨越式发展,提升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观念、意识,构建自主品牌,增强学校的知名度,进而实现学校的良性、健康发展。
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大学英语公共课教材的内容,文中提出了选取不同的教学主题对“英语+专业”双能力融合进行研究,适当地引导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进行英语学习,改变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模式,贴合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教学成果来看,以专业技能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得到了师生的接受、认可,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丰富了英语教学内容,推进英语和专业融合的教学改革,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