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洁琳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影子练习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的作者门田修平是关西学院大学教授,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学者。本书论述了影子练习法对于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所谓的影子练习法即是一种练习方法,在练习过程中,练习者听一段录音材料并且尽可能准确快速地复述所听内容,与此同时,练习者必须兼顾后续听力内容,也就是说,听力材料并不会在练习者复述时停止播放。门田修平给出了影子练习法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以佐证他的观点。其认为影子练习法可以促进二语学习者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自动感知语音,提高朗读语篇和默读语篇速度,模拟句子生成过程以及增强元认知监管与控制。
此外,正如书名所言,作者也意欲用一种对于练习的新概念来填补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两者之间的理论空缺。
他指出英语二语或外语的学习者和教师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是找到一种有效手段,以提高学生的互动口语语言能力,比如听和说。
本书框架十分清晰。第一章节作为导入章节,给出了影子练习法的定义及其三个用法。它在语音学领域可作为一种实验方法,也是同声传译员的基础训练方法,以及提升二语习得或学习的有效手段。随后,介绍了与影子练习法相关的二语学习任务,即复述、口头阅读和平行阅读。最后,作者提及了影子练习法的积极意义。
随后的章节分别论述了影子练习法的四个练习意义。
第二章节关注影子练习法对输入的影响,也就是说,影子练习法可以促进自动感知语音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听力技能。在本书中,作者首先以一些涉及语音学、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理论为基础,向人们介绍了一个粗略易懂的素描图,描绘了二语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发展的主要阶段。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最初阶段——感知,高级阶段——理解。然而,影子练习法必须完全集中注意力于感知话语输入的内容。
接着作者提供了几个理论支撑,解释了影子练习法为什么可以促进二语听力的话语感知能力。第一个理论是麦格克效应,该理论揭示了在人类话语感知过程中,听觉和视觉两者的紧密关系,其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不仅从听觉推断一个单词的信息表征,也通过观察发出该单词的嘴部肌肉运动;第二个理论是话语感知的肌动理论,它和大众普遍认为的概念相吻合,这个概念是说只有当人们能发出准确的声音后,才能感知到这些声音。第三和第四个理论分别是腹侧和背侧流在言语感知中的作用以及镜面神经元系统理论。
另外,他还论述了影子练习法对于激活大脑某些区域的影响,比如布洛卡区和额叶联合区,并且审视了影子练习法对于激活这两个脑区的重要性。
在本章节中,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八个自己以及其他二语学者的实证研究以证明影子练习法对于提高二语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性。
第三章节旨在探究影子练习法对于提升二语学习能力的影响。行文流畅,作者首先解释了默读复述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性,不仅强调了语音环路的重要性,其可作为语言习得中心,还强调了语音环路和长期记忆之间的界面的重要性,这种界面可以用发音速度和记忆容量之间的关系来表明。除此之外,作者认为如果学习者不断地进行目标语的输入加工,而这种加工正是影子练习法的内涵,那么语言的显性记忆可以转化为隐性记忆。作者基于以上观点,提出影子练习法对于二语学习的整体内化过程似乎显得尤为关键。
第四章节的焦点是影子练习法的输出影响。首先,作者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交流的话语基本特点,即高速加工、多个任务的类同步实现、互动性以及聚焦于具体的时间与空间。如果二语学习者想用他们的第二语言流畅地和他人交流,必须培养以上四个能力。第二,通过观察以及将话语编码错误类型进行分类,作者提出了一语产出的五个语言阶段,并引出了科尔莫什的二语话语阶段的简化模型,其中包含概念生产器、制定器和发音器官三个部分。第三,作者列举出了不同学者的六个研究,这些学者都想要验证影子练习法对于通过强化语音编码和发音阶段从而改善二语语言产出的影响。
第四,作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检验影子练习法对于语言产出中核心制定器阶段的影响,即对词汇语法编码的影响。这一部分的内容表明当学习者习惯影子练习法后,练习就会渐渐变为自动的、更容易理解的过程。这时,学习者的注意力将会从语言层面转换到语义层面,这种转移更符合人们日常对话的需求。
至于直接与话语的流畅性相关的词汇语法编码过程,作者提出了三个过程,即以规则为基础的语言产出、结构触发语言产出和公式化语言产出。尽管目前没有研究清晰地探讨影子练习法是否能有效地促进词汇语法编码、语音编码和发音。然而,对口语阅读进行的实证研究却为影子练习法的功效提供了支撑作用。最后,母语说话者利用影子练习法来复述二语学习者的二语语言,这一做法可以成为评估二语语言学习者的二语语言的一个技巧。
作者在第五章提出了自己的原创设想,设想影子练习法对于二语学习的影响,即提升学习者的元认知监管和控制能力。基于元认知在二语习得领域十分重要这一基本前提,作者首先引出了一些元认知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元认知知识的类型,由监管和元认知控制组成的元认知活动,还介绍了一个概念,其内容是额叶联合区被证实是控制着人类元认知功能的脑区域,并且执行工作记忆的主要功能是元认知监管与控制。本章的第二部分开始阐述与二语元认知监管与控制相关的研究。当实验参与者正完成一项任务时,有声思维法经常用于跟踪参与者的元认知过程。随后,作者通过相关实验研究,论述了影子练习法和二语口语阅读对元认知监管和控制能力的提升作用。
第三部分的内容强调双语者比起单语者而言,更能提升自身的执行能力,从而延缓晚年痴呆症病发的年龄。最后,作者进一步说明了二语和二语学习者的执行能力的提升有着看似紧密的联系,尤其当二语学习者学习的二语与学习者的一语在语言上(比如语法、发音等方面)相去甚远时,更能显示出二语对于二语学习者的执行能力的促进作用。而作者认为,与一语千差万别的二语习得,从学习者认知能力的角度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
最后一章强调了练习的重要性。作者首先介绍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学习理论:输入理论、输出理论和互动理论。随后解释了心理语言能力在实时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能力代表了学习者的二语知识的程序化程度高低。第三部分提出了在二语习得领域下练习的新概念。不同于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听说法,新概念的练习采用“触发机制”这一理论框架,该理论的重要特点是话语意义是依赖语境决定的。作者认为,以“触发机制”理论为基础概念的练习对于在二语输入加工和输出产出二者之间建立桥梁,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作者倡议二语习得领域的教育者和研究者应在教室和研究中重视影子练习法。由于英语与汉语之间差异显著,不能完全模仿国际知名研究者的二语习得理论,这是因为这些人的母语是英语或者其他语言,这些语言与英语属于同一个语系。
影子练习法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领域学者的热门话题。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为影子练习法开创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
本书最具创新之处在于它提出练习新概念,其包含了影子练习法,这种练习调和了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的冲突,这意味着新概念练习法不仅强调二语足够的输入也重视学习者的产出。输入和输出的双重任务相当于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不得不面对的任务。因此,影子练习法也体现了互动理论。同时,以使用为基础的理论也为新概念练习构建了理论框架。
本书作者将重复触发机制作为新概念练习的理论框架。触发机制通常作为隐性、程序性记忆形成的理论框架(McDonough and Trofimovich,2009),意思就是,人们可以认为影子练习法作为一种练习方式,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意识输入的过程转化为隐性的、程序性的记忆。
除此之外,本书还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首先,读者中心主义。书本脉络和每个章节的脉络十分清晰。第一章分别介绍了接下来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且每个章节的开头简要介绍该章主题,章节的中间会提供简要的总结,为读者总结已经提及的内容以及将要提及的内容。在章节末尾,也会总结本章主要内容。此外,本书的目标读者范围广泛。作者几次强调了其提出的新概念练习法的重要性,尤其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这些学习者的母语和英语完全不同,如汉语。在本书所引的大部分实验研究中,参与者的母语都是和英语完全不同的语言,而且影子练习法的效果已经被证实,因此对于说汉语的中国学习者而来,影子练习法一定也对其有所启示。
其次,学术上令人信服。作者会尽可能多地列举相关实证研究来佐证自己提出的设想。然而,本书还是难以避免一种主观猜测的色彩。尤其是一些表达,如“我相信……”“我认为……”“看似合理的是……”,这种难以避免的主观性的原因是二语习得领域有关影子练习法的研究并不多。这就意味着,二语习得领域的学者应重视影子练习法的相关研究。也正是由于影子练习法研究稀缺,可以肯定地说,本书的价值不证自明。
本书的局限性也不能被忽视。众所周知,影子练习法作为一种练习方法主要为同声传译者所使用,为了完成复杂的口译任务,这些译者的二语水平必须处于中高水平。因此,低水平的二语学习者起初在使用影子练习法过程中,免不了挣扎。并且他们如果没有接受正确的指导,有可能只是尝试了一次该练习方法就放弃。在这种意义上,作者应在书中为上述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使本书对教育者更具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