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勇
(广西警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8)
信息时代下网络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人们可以跨越现实物理时空屏障进行交流。而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自然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这时就产生了英语翻译的信息化语境,且该语境逐渐渗透到了多个领域,其中甚至包括外贸等商业领域,因此国内对英语专业翻译人才有了新的要求,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平台与人才输送渠道,有责任根据新的人才要求展开教学改革工作,培养学生信息化语境英语翻译能力与素养。故如何实现改革目的是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在网络环境中英语翻译人员的交流对象来自多个国家,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交流中传递出的信息往往会带有不同的文化色彩。若翻译人员不了解其文化背景,就可能会错意,使得翻译结果出现偏差,因此信息化语境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需要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认知,程度上并不要求太过深入,但必须有所了解。
信息化语境依托于网络环境,借助各种信息软件让翻译人员与交流对象会面,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在软件上展开各种翻译工作,诸如口译、笔译等。故假设翻译人员不知如何操作信息软件,其就难以展开翻译工作,最后不得不选择传统方法进行翻译,类似于在纸张上笔译,再拍摄照片发送给对方,这种方式确实实现了翻译目的,但从语言翻译服务者的角度上,这种方式不利于保证服务质量,翻译成果的形式不能满足对方需求。这就说明信息化语境下翻译人员必须具备出色的信息软件操作能力,至少要知道如何使用信息软件功能来展开不同的翻译工作。
一名专业的英语翻译人员必须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这是翻译人员的核心职业素养之一,因此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理应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教育,但现实情况中教师并不会过多讲解文化背景,说明课程教学文化背景教育功能薄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1)因为教学课时有限,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教育,否则就不能充分展开理论与实践教育工作,所以造成了文化背景教育功能薄弱的问题,即英语专业翻译中的理论知识比较多,不仅包含英语理论,还包括翻译理论,故理论教学基本需要占用70%左右的课时,剩余的30%也只是将满足实践需求,故教师没有多余课时给学生提供文化背景教育服务。(2)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都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即使是浅层内容也非常丰富,而信息化语境使得英语翻译人员需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说明翻译人员需要了解不止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这一条件下若要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教育,院校就需要给教师提供足够多的资源,但受限于现实物理时空,多数院校的资源并不充足,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文化背景教育,使得文化背景教育功能薄弱。
信息化语境要求英语翻译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但很多教师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并不会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说明教师缺乏信息技术教育意识,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难以提升。例如,某教师在教学中就只关注学生英语翻译能力,过程中更注重将英语表达、英语翻译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会组织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软件进行翻译训练等,因此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具备了良好的英语翻译能力,但就业时却因为不会使用信息软件而屡遭拒绝,陷入就业难题。可以看出,在教师缺乏信息技术教育意识的条件下,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与信息化语境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彼此关联不够密切,这对人才未来就业与发展不利,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问题,院校与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建立线上网络课程。早在信息技术普及的初期,教育领域中就提出了线上网络课程概念,其核心就是打造一个多功能线上网络平台,该平台的各项功能与教师教育、学生学习的各种需求相对应,故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平台在网络环境中展开,而借助网络环境,师生之间就不存在现实物理时空的限制,两者能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实现教与学互动,进一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角度上,教师可以借助平台展开商务英语翻译、经贸英语口译、英汉对比与翻译以及高级笔译等诸多课程的教学工作,且可以借助平台功能对学生学情进行监督,便于教师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而学生也能借助平台功能学习专业翻译知识,或者对自身翻译成果进行检查,若遇到问题还可以通过平台与教师取得联系,从教师处得到指导。在这一基础上,线上网络课程突破了现实物理时空的限制,教师能够将线下理论教育转移到线上,腾出足够多的线下课时去支撑文化背景教育及实践教育工作,使得文化背景教育功能得到强化。同时,线上展开的英语翻译理论教育优于线下理论教育,原因在于线上理论教育一般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开的,具有在线、离线两种形式,前者存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但更有利于教师展现亲和力,也便于师生互动,促使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学情,而后者则没有时间限制,可以让学生利用自身碎片时间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可随时暂停,故灵活使用这两种形式,能够充分满足师生教学活动需求,诸如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更有利于学生保持专注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线上网络课程的建立不能盲目,教师必须慎重选择课程平台,通常建议选择MOOC或SPOC平台,其中MOOC开放性较强,且能够将商务英语翻译、经贸英语口译等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知识碎片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关联,而SPOC则与MOOC相反,其仅对指定人员开放,但这能营造专门的线上课堂环境,确保教学针对性,同时SPOC非常适合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借助微课能让教学内容精简、准确,便于学生理解,给文化背景教育提供了良好环境,两大平台各有优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也能结合使用。
第二,搜集文化背景资源。对于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文化背景教育而言,网络拥有大量的文化背景资源,涉及各个国家,因此院校可以通过网络去搜集相关文化背景资源。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通过网络搜集资源的方法非常简单,但在搜集过程中要注意两大要点:(1)因为网络中的资源均为数字格式,所以必须存放于数据库中,而资源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寻常数据库容量有限,不满足资源储存需求,因此不解决数据储存问题,院校无法顺利搜集资源,教师与学生也不能随时取用。针对这一点,建议院校使用云数据库帮助储存,该数据库的容量理论上无限,且拓展性良好,因此满足资源储存需求。(2)建议院校在搜集资源的同时多了解学生的兴趣,诸如学生对东南亚地区国家的文化背景比较感兴趣,则院校可以多搜集该地区国家资源,以保障资源的利用率,切实强化文化背景教育质量。
信息化语境对英语翻译专业人员提出了信息软件操作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信息软件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自身应当具备信息技术教育意识。因此,建议院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中应强调信息软件对当前英语翻译业务活动的重要性,同时展示软件在英语翻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优势,通过这种方式对教师的旧观念、旧思想进行冲击,实现观念与思想的革新,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意识就会得到强化。此外,在培训中院校应当向教师强调,英语翻译专业课程教学需要与信息软件相结合,过程中理应充分发挥软件优势,遵从“以人为本”思想转变师生角色,展开教育工作。
而后,在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意识得到强化的基础上,院校应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介入当下主流的信息软件,让学生在软件上展开各种英语翻译活动。软件的介入不可盲目,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与行业人才要求慎重选择,即教师要选择常规的交流软件及专门用于英语翻译的专业软件:(1)在常规交流软件方面,除MOOC,SPOC等线上网络教学平台以外,教师要多使用现代流行的移动端App与学生保持交流,诸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与学生建立“微信群”,随后教师能够通过“微信群”与学生进行交流,还能将线上网络平台中在线教学视频发送给学生,或者给学生发送针对性的学习资料,这能有效提高教学实时性与教学效率,同时也让教师能够照顾每一个学生,避免学生因学习能力相对偏低而跟不上学习进度的现象发生,有利于英语翻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2)在专门的英语翻译专业软件方面,教师要依照行业当前的人才要求做出选择,即现代英语翻译相关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文档处理能力、翻译系统管理、电子数据挖掘以及翻译软件操作等多项能力要求,教师所选择的翻译专业软件要具备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作用。秉持这一思路,国内满足需求的翻译软件有TRADOS、传神、雅信机辅笔译教学系统等,以雅信机辅笔译教学系统为例,该系统功能丰富,全面覆盖所有形式的翻译活动,诸如口译、笔译等,因此教师可以引入该系统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化英语翻译活动,同时系统会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翻译成果,能够形成趋势图,促使教师可以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成长进行评价,以免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且学生也能查看趋势图,进行自主调整。可以看出,该系统的介入给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可以同步培养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即信息软件操作能力,因此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另外,因为国内相关的英语翻译专业软件基本都采用了收费制(免费制的基本不满足需求,故不讨论),所以引入这些软件会带来一些成本,很多院校就此会产生顾虑,而着眼于育人责任,既然传统教学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满足当下需求,反之软件能解决问题,落实育人责任,那么院校不应当因为存在成本问题而踌躇不前,理应积极寻求合作,尝试用低成本来引入软件进行教育。
综上所述,信息化语境的出现给英语翻译专业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现代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并不满足人才要求下的教学需要,故要对教学展开改革工作。为保障改革工作方向正确,院校与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现状,分析其中问题,再针对问题采用策略执行工作,过程中应当秉持正确思想,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和信息软件,让教学与网络接轨,促使教学课时充沛、资源丰富,同时革新教师思想和观念,建立先进教育意识,活用信息软件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实现改革目的,提高英语翻译专业学生的信息化英语翻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