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敏 李雅婷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1)
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各方面素质过硬的大学生;学生也更加注重学用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发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改进,以适应学生、社会的需求。
虽然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在不断发展、完善,但是许多高校教师依旧遵循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讲授大学英语阅读课时,因循守旧,照本宣科,一切以课本为中心,导致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学习兴趣不高。
因课时有限等因素,许多高校教师在阅读授课时,主要以单词、短语、长难句、段落翻译、课后练习题的模式为主,忽视泛读环节。只有“大水漫灌”式的输入,忽视学生的输出。
学生平时成绩具体的衡量标准大部分与课堂测验密切相连,而关于学生平时上课表现的评价标准可能仅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环节。
文秋芳教授所提出的产出导向法(POA)于2013年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它的出现为当今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思路。文章将以产出导向法为基石,探索该理论在当下大学英语泛读课程中的实践效果。
教学内容为外研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I》第一单元The Gift of Life。该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叫恒的小男孩愿意牺牲自己,拯救朋友的感人故事。文章的阅读以泛读为主,了解记叙文写作要素、框架,划分段落,总结段意等。
教学对象为普通二本院校的大一新生。学生刚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生活,通过文章的学习,希望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识别真假朋友;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独立思考,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英语沟通能力。
学生能对文章发生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和鲜血相关的知识,同时记住一些和友谊相关的表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跳读、略读,掌握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为日后写记叙文打好基础;掌握一些重点词汇、短语,以后能用英语和其他人交流友谊相关的话题;懂得如何区分友情,学习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
POA的教学流程涵盖3个阶段:驱动、促成、评价。本次的阅读教学设计就是依据POA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流程开展的。
1.驱动
“驱动”环节教师呈现交际任务场景,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意识到自身实际能力和完成产出任务所需能力之间的缺口,激发“内驱动力”。教师既要提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又要做到难度适宜,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相关知识、能力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课堂参与度。
在课文讲解之前,教师将提前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1)让学生们看一个小视频,里面包括真假朋友的相关做法,看完之后让学生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完成小组讨论,上课时进行分享。2)鼓励学生做一个清单,写上自己愿意为好朋友做的事情。3)提供几张关于故事发生背景、献血的图片,让学生们提前查阅相关知识,上课时与同学们分享。4)回顾讲过的记叙文要素,提前预习一下课文,看一看本篇课文是否属于记叙文。如果是记叙文,尝试概括故事是如何发展的。
提供这些资料的目的:1)引出课文的主题——友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提前思考什么才是真友谊。2)课前预先学习相关知识,这样学生会更容易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输出质量也会大大提升。3)在思考、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发现知识、能力上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4)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促成
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合力共同完成课文的学习。以一个由六十人组成的自然班为例,按宿舍分组,每组六人,共分为十组,上课时也尽量按小组坐,方便完成上下课任务。根据课前布置的相关活动,上课随机抽取三组,由小组成员为大家分享本组认为视频里哪些行为是真朋友行为,除此之外真朋友还有哪些品质。本环节结束后,由教师和其余学生进行相应的总结、点评,选出做得最好的一组,予以奖励。再由三名同学主动分享一下他们愿意为自己好朋友做哪些事情,引出我们本单元的主题,然后再自然地过渡到文章的讲解。
鉴于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课文的任务,学生对文章的类型已经有所了解,基本都能识别出这是一篇记叙文。上课的时候可以提问学生中文记叙文一般都包括哪几个要素,让学生主动回答,然后告诉学生英文记叙文的六要素:who,when,where,what,why,how。一般情况下,故事发生背景包括前三个要素:who,when,where。故事的发展则是要靠what,how这两个要素推动,而故事的结尾往往会告诉读者作者为什么(即why)描述这样一个故事,点明文章的主旨。然后通过PPT,呈现出一个六要素相关问题的表格,让小组成员快速略读全文,互相讨论,完成本表,再选三组同学,为大家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评论。对于三组成员都没有考虑周到的地方,教师再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圆满完成此表。在提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会让学生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课前了解的故事发生的背景知识;提到故事的发展中小男孩献血的时候,同样也会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所了解到的献血常识,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同时也会给学生们看个献血的视频,让大家对献血有个更加生动形象的认识。表格中的难点是故事如何发展部分,这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多做一些补充,结合几个记叙文的例子,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故事的发展是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情绪等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也有一些是通过系列的冲突、矛盾,推动故事发展。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表格后,学生基本就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时再让学生尝试划分段落、总结大意就变得相对简单了,基本上学生们都能快速、正确地完成文章的划分。完成以上两个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一个关于整篇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的思维导图,使整篇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
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锻炼他们的跳读能力,结合课后的相关练习题,例如:Why did Heng cry after the needle was inserted into his arm?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先主动回答问题,说出答案,分享解题思路。借助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如何锻炼扫读能力:扫读之前要先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带着这些关键词,快速扫描文章;在出现关键词的地方,进行详细的阅读,答案一般就在关键词出现的句中或上下文中。对于解题过程中不懂的单词、短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结合语境、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推测单词或者短语的意思。长此以往,在课后阅读过程中,学生也会慢慢戒掉一看到生单词就忍不住想去查阅词典的习惯。
这些环节设计的好处是,既摆脱了传统泛读教学中,教师没有任何指导,生硬地让学生划分段落,对答案的弊端,又能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技巧——扫读和跳读,在课后阅读中,可以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效果;了解记叙文的内在逻辑,知道如何写叙事类的文章;学会在以后的独立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
课后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写一个和朋友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写完之后小组内部互评,最后上交,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在之后的课堂中,分享大家写的小故事,借此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写作。做到学用的结合,避免学用的分离。
3.评价
评价环节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让师生发现教学、学习上的不足,及时改进。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是产出导向法中的两种评价方式,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都有体现。课堂中的互动、点评基本都是即时点评。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即时的评价,能够更快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上的不足,及时调整。课后作业基本都会涉及延时评价。文章所涉及的评价手段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师生合作共评。
POA教学理论对于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理论中教学理念十分适用于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POA教学流程中的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阶段对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也具有实践意义。在POA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所设计的泛读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产生了较好的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习的获得感以及自主学习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本次研究主要在线下进行,缺乏相关数据支撑,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借助线上教学,进一步完善POA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泛读教学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