郐红芳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济南 250031)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将思政教育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是将各学科专业教学与道德育人相结合,是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致力于课程思政教育,不断探索高效实用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大学英语教学作为社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首先从条件上来说是合适的。高校进行课程思政的目的是要跳脱原有的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思政教育与其他专业课教育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合适的培育土壤,而大学英语作为人文方面的语言文化课程,就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土壤。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想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就必须要将文化因素融入其中,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因此在教授语言文化的同时,就可以很全面且完整地将包含有历史人文社会等思想文化教育融入其中。
其次,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课程思政”为指导思想来开展学习,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的途径,使其“教书育人”的内涵得到了正确的指引。作为外国语言教学,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会接收到很多外国的文化。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但能取其精华,更能去其糟粕,更好地辨别优劣,有所借鉴,又避免盲目地接收。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文化因素的渗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文化内容融入语言教学中,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教学大多是有关目的语文化,即西方英美等英语国家的文化。相较之下,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却很少,导致一些学生虽然英语水平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但却无法用英语表述我国文化,这正是大学英语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不能将语言孤立于文化之外。跨文化交际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外语所在的外国文化,更要学会如何对外表达本国文化。其次,学习和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使其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将其展示给全世界。
教师要从教学中引导学生转变观念,不要一味迎合英美文化,要拥有充分的民族文化自信。在跨文化学习和交际过程中,要兼具中外双方的文化。在充分了解学习目的语相关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全盘接收,而要辩证地看待其优劣。同时,要更多地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会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为继承和对外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帮助学生提升其民族文化自信,而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文化学习过程中要对中外文化进行客观比较,进一步发展我国优秀文化内涵。
大学英语教学中,意识上的不足是中国文化缺失的重要原因,而内容上的缺失也是原因之一。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材中,内容上更多是以目的语文化为背景,中国文化相关内容却非常少。因此,教师在课前的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多花心思,围绕各个章节主题及具体内容加入适合的思政元素和本土文化,也可将思政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除了内容上的添加,教师还需注重形式上的设计。教师可以借助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加入思政元素和中国优秀文化,比如双语翻译比赛、短视频观看、英语听说练习、小组讨论等,这样会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所融入的内容也更易为学生接收。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为例。该单元主题为money game,探讨如何处理个人财政问题,以及不同的消费理念。在主题讨论时,给学生补充两段双语阅读材料,一是思政元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及中国古代经典作品——选材自诸葛亮《诫子书》。这两段材料都是有关提倡节俭生活,反对奢侈浪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紧扣该章节主题,又非常有教育意义。通过这两段话的阅读理解,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目前的消费习惯,和身边人不同的消费观,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及如何践行中华民族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采取采访的形式,一位同学为记者,分别采访小组其他成员,了解各自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采访完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形成采访总结报告,选出代表发言。同样在课文A的学习中也可以进行这样的融入。第二段中出现了“提高效率学习,不能浪费时间”的内容,这部分加入出自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一句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这句话的英文版本,看学生能否通过自己的理解猜出汉语诗句,这样的形式也更加生动有趣。然后,提出问题——“你认为四年的大学生活长还是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
除了和教材结合融入相关内容,也可以通过任务型学习方式将思政元素和中国文化加进来。教师可以阶段性地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方面来进行英文介绍。课后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制作成5分钟时间的PPT,准备好英文介绍词,最后在课上进行展示。通过教师打分和各个小组间互评得到相应的展示成绩,得分高者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通过以上各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既可以学习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又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要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们的努力,需要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学校层面政策上的干预。首先,学校要多开设中国文化方面的双语课程。比如,中国社会文化翻译,英语介绍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国文化概况等课程,都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用英文介绍中国优秀文化。近些年,我国有些高校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和努力,开设了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些课程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涉及的学生面相对较小,起不到大面积的辐射作用,所以高校开设这方面的必修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开设一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课程,我们就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介绍中国优秀文化。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大国,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可以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按不同主题一一展开,如社会发展、历史人文、建筑、传统节日等。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常见词汇,如长城、故宫、汉服、京剧、书法等;另一方面在对历史等方面的介绍中,将思政元素融入进去,使学生们在加深对我国历史了解的同时,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情怀。而学生们通过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会更加有能力,也能更加自信地去继承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除了开设中国文化类课程,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类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竞赛和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例如英文讲中国故事大赛,学生们通过各自不同的角度去讲述中国,既锻炼了自己的英文口头表达能力,又从中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可谓一举两得。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但帮助学生提高其能力,也会有助于提升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以课程思政为背景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并融入和加强中国文化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举措。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将思政教育、中国文化教学及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如何对外表达本国文化,提高其思想政治修养,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使其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将其展示给全世界。要开展这一模式的教学,需要从意识、内容形式及政策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学校从政策上给予支持,教师要从意识上引导学生,要具备民族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从教学内容形式上精心设计,学生也要积极配合和参与其中,了解中国文化,学会更加自信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继承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