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清
先学后教的课堂教育模式最早是针对成人教育提出的,对于成人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阅历,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继而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完成对所学内容的探究和分析。所以,在将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引入小学阶段时,许多教师认为学生的能力有限,不能似成人般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主动创建“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辅助资源,以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教育资源逐步成为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与传统教育手段相比,现代化的教育资源能够将静态、枯燥的学习内容进行直观、具象的处理,给予学生新颖的体验。所以,在先学后教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主预习,教师不妨利用微课技术为学生制作预习的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主动浏览微课中,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一个事先了解,为教师之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编辑幻灯片》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指出“打开演示文稿并插入新的幻灯片”“插入文本框和艺术字”“对幻灯片中的内容进行丰富化的设计”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后,教师以上述知识为内容,进行预习微课视频的制作,为学生提供自主预习的资源。在微课视频制作完毕后,教师将微课传送给学生,引导学生透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认识到应当如何打开演示文稿进行幻灯片的插入,如何插入文本框和艺术字等。当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本节课的内容时,学生因为已经对所学内容有所认识,因此可以迅速地理解教师的讲解,提高本节课的学习质量。
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微课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预习的视频,能够优化学生的预习形式,使得学生的预习变得不再枯燥和乏味,以便学生在主动预习中完成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预先了解,奠定高效施教的基础。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展开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主学习,却没有为学生设定一个明确的方向,而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自主学习时也常常表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使得自主学习的质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为了改良这一现象,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导学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沿着导学案上的要求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
比如,在《玩转微信交流》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导学案的应用,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具体来说,在导学案中分为以下模块,首先是“学习目标”模块,目的是直接向学生呈现出最终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掌握自学的大方向;其次是“填空”模块,在这一模块中围绕微信注册、微信登录、微信使用等内容进行填空题的设定,目的是让学生基于空白的填写,理清本节课中教授的基本知识;紧接着是“简答”模块,其中设定了“微信的登录方式有什么应用优势和不足吗?”“应当如何有效地利用微信呢?”等问题,以便学生可以对微信的使用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学生以导学案为方向完成对本节课内容的探索后,教师再根据导学案上反馈出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以便践行先学后教的教育思想。
显而易见,导学案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方向,使得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展开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活动,从而助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落实。
合作探究是先学后教教育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合作探究不仅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以主人公的姿态对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全面、精准的分析和探索,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实现问题的快速解决。此外,在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时也能够发现,有许多问题是不能依靠学生个人的能力进行解决的,所以,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打造合作小组,以便学生透过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逐一解答。
例如,在《插入超链接》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超链接的含义和作用,使得学生掌握创建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方法,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何在演示文稿中插入超链接和动作按钮呢?”的问题。随后,教师请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自身的信息素养,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个人的见解。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创建合作学习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在交换彼此思想中,逐步分析出插入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方法和步骤。
不难看出,合作小组的结构能够让学生拥有与他人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使得学生可以真正地占据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依靠自身的能力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促进先学后教模式的生成。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全面提升对先学后教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积极地通过优化、改进先学后教的方式来不断地挖掘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具体应用在课前预习、课中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便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高效,有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