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彤 田云艳 通化师范学院
作为一项起源于美国的运动,啦啦操凭借热烈动感的气氛、多样化的动作与队列编排,能够让人全身心投入其中,愉悦身心,释放压力,也因此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但同时,啦啦操也有着一些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尤其是复杂的手部运动,为此,只有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造创新型人才。下面本文就将结合啦啦操的特点,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人们业余爱好的增多,越来越重视身体锻炼,啦啦操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深受青少年乃至中年老人的喜欢,其融合了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运动项目。其中,手位动作有32个,是该项目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难点,运动时讲求重心平稳,低姿态,手臂要求始终在额状轴前方,每个动作要干净利落,讲求快速、稳健,保持力度感。啦啦操通过不断发展,变得日趋多样、灵活,并不断融入风格多样的舞蹈元素,对人的快速反应能力、舞蹈功底都提出更高要求。
啦啦操从运动角度来说,是一项有氧运动,对人的心肺功能有锻炼及增强作用,让身体得到全方位锻炼,提升身体素质。从舞蹈角度来说,啦啦操可以选取各种形式的音乐,编排各种队形,在音乐带动下,营造运动情景,让人全身心投入其中,充分体验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内心获得极大愉悦感,身心得到全面放松。在校园中,开展啦啦操教学,能够减轻学生课业压力,抒发压抑的情绪,同时,还能有效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协助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啦啦操是最近几年才在我国兴起,国内现有的教学研究非常有限,而且很多学校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课间娱乐,没有真正纳入体育课堂中,使得啦啦操在学校中的教学定位不清晰,缺乏教学重视度,师资的投入自然也就非常薄弱,造成了啦啦操教学缺乏专业教师,不能对专业运动做出有效指导,学生自然无法充分领会啦啦操运动的精髓,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今,在啦啦操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仍将学生的最终成绩作为评判的唯一指标,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各项能力的关注与培养。教学中,经常开展小测验,甚至学生还没有学会动作,就急切的进行考评,依据成绩开展有失公平的教学,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压力,尤其是一些基础薄弱、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极大挫伤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学中,过度关注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内心需求等,学生即使有潜力、有想法,也被埋没,严重影响创新思维的培养。
啦啦操是一项充满活力的运动项目,教学中很容易营造热烈、活跃学习气氛。但目前,啦啦操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非就是教师结合教材或者视频讲解,对动作示范,让学生跟着学习,没有丝毫的创新,久而久之,教学会变得非常枯燥、乏味,学生也会逐渐丧失兴趣。而且很多学生平时缺乏锻炼,初次学习啦啦操,会出现疲惫感、肢体酸痛等,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如果不能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帮助克服心理障碍,将很难坚持下去,影响教学效果。
啦啦操作为一项综合性运动,融合了体育运动与舞蹈动作,专业水平高、对啦啦操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为此,需要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同时强化师资水平,除了要能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想法,不断在教学中融入新的想法,避免教学方法的固化,从而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除了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水平外,还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性格活泼,很容易进入到学习状态,甚至有些喜欢自己编排一些动作,但有的学生肢体不协调或者开窍较慢,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引导,积极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从基础动作入手,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样才能减少学生负面情绪,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啦啦操的学习,获得自身的某些方面的提高。
学生如果进入到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中,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在啦啦操的实际教学中,除了采用讲解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以外,还可以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
比如,采取分解教学法,对动作拆分,帮助短时间内记住动作技巧,增强学习自信心。教学中,可以将手臂动作与腿部动作分开讲解,先从简单的手臂动作开始,放慢教学的速度,待学生基础动作要领牢固掌握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从简单动作开始,不断提升难度,学起来比较吃力的,可以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基础动作练习上不要怕浪费时间。可以在教学中,开展一些互动游戏,增强趣味性,比如,开展“萝卜蹲”游戏,教师说出动作名称,让全体同学快速做出动作,要求动作标准、发力正确,讲好规则后,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每个学生都代表一个手位动作,从其中一名学生开始,说出自己的动作,并示范,完成后做下蹲动作,然后随机喊出下一个动作,听到的学生要马上示范出自己代表的动作,以此类推。游戏中,只要反应慢了、动作错了或说错了都将被淘汰,最后留下的三名同学获胜。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牢记基础动作,还能减轻练习的枯燥感,活跃教学气氛。
还可以采取手臂位置控制法,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标准的手臂位置,学会正确发力。比如,手臂斜线,让学生将手臂摆在正确位置,维持2-3分钟,连续训练3-4组,还可以慢拍感受手臂发力,将动作确定后,用清晰路线作出标准手臂动作,以便重点体会肌肉的感觉。
变节奏教学法。很多学生在做连续动作时,会出现跟不上节奏的情况,通过节奏的变换,用节奏较为缓慢的音乐,同时将喊节拍的速度放慢,还可以用两拍一动的方式练习动作,动作充分掌握后,逐渐增加动作练习的速度,这样就能在保证跟上节奏的同时,动作也会非常标准到位。
采取比赛教学法,调动积极性,加快动作要领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比如,在花球啦啦操中,开展分组比赛练习,先由一组上前表演,其他组可以对其进行“挑战”,动作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组内自由改编的,被挑战的这组同样可以再次“反击”,但每一次动作都要有所改进或者提高,教师依据每组动作标准程度、团队配合度、创新改编的效果等作出综合裁决。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减轻学习的枯燥感,激发学生斗志,让啦啦操再次变得活力四射起来。
采取驱动任务教学法,制定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形式的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使学习变得更加自在、轻松,增进彼此的了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树立集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还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课件,让学生伴随着音乐与视频更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减轻学习的枯燥感。还可以制作啦啦操的微课,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都可以利用微课巩固,要在制作过程中图文结合,内容上一定要新颖、独特,还可以在微课中设置问题,增强互动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在啦啦操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动作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这项运动有着自己的见解与思考,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这才是啦啦操教学真正的价值。为此,要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想法,为他们提供更加自由、宽松的思考与创作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新的启发。比如,课上学习完动作后,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上所学动作,基于动作规律、特点等,独立创编套路、组合,创编出一套独特的啦啦操,不需要多么复杂,只要是自己创编的就可以,要将搭配的音乐、服饰、动作要点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也可以配上动作图解,形成一个“创编报告”,由老师审阅。在恰当的时间,教师组织一次“创编啦啦操”的表演活动,在活动上,学生可以以个人形式或者小组形式进行“汇报表演”,将自己的才华充分展现给大家,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体会啦啦操的魅力。由学生与教师投票的方式,共同评选出此次表演中最好的作品,并给予一定奖励。除了独立创编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啦啦操的相关视频,学习到更新颖的动作与编排方式,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与优化。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学校或者社会上举办的一些啦啦操比赛,真正将啦啦操变成一种爱好与生活方式,而不是一门让人有压力的学科,在不同实践情景中,激发潜能,开拓思维,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总之,啦啦操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没有体育运动那么多的规则与体能要求,也没有舞蹈专业性要求,只要用心学习与训练,都能有所收获,体会到这一运动项目的乐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树立自信心,创新优化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组织参与多种实践活动,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感悟,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