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雯
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纳·文斯洛·阿奇利率先创作了数字故事,借由电脑技术的协助,阿奇利将老照片与自己所录制的语言材料结合起来,编制了一部自传体小电影,由此打开了数字故事的大门。随着数字故事中心的成立,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材料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沿用,其高效性、稳定性的特点影响着当前的教学活动,为授课提供了更多选择。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利用数字故事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展开了一系列实践。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材料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语言素质,教师必须先考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优秀语言情感。利用数学故事对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加工,将抽象的文字材料转化为可视化的直观教学素材,则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生成学习英语的欲望。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My family》的教学为例,在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习家庭成员的表达方式,掌握be动词的使用方法,学习任务较为复杂,利用数字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则能够完成英语课堂铺垫任务。在发起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利用数字故事导入汉语的教学材料,对“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等句式进行朗读,并提出思考问题:在英语中,家庭成员的身份应该如何表述?你会如何利用英语向客人介绍你的家人?学生结合dad、mom等词汇作出回答,但并不能完成“这是我的爸爸/妈妈”的翻译任务。教师可导入英语数字故事,借由小短片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表达技巧:This is my mom/She is my mom等,了解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的使用方法。在数字故事中,aunt、uncle等词汇也会进入课堂,学生不必抽调额外的时间学习词汇知识,词汇的交流更加自由。
如果教师能够提前对当前的重点知识进行展示、讲解,则学生分析有关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可利用数字故事展现英语对话,在对话中给出英语知识,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What′s the matter》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配合数字故事重新加工当前的语言知识点,帮助学生确定全新的语言学习方法。在学习“What′s the matter”的过程中,学生依靠阅读、翻译等各个环节的互相配合完成语言的积累任务,掌握基础的语言学习经验,学习效率偏低。但在数字故事中,教师可直接给出对话,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You don′t look so good,What′s the matter?I saw Mary crying,What′s the matter?数字故事能够在教学环节对重点句式、语法知识进行反复强调,进而帮助学生确定有关词汇、句式的学习方法,依靠不断地接触、记忆,学生能够了解到“What′s the matter?”的含义。在数字故事中,表达方法与表达载体更加自由、生动,教师可结合新的英语句式对学生开展教学,如“What′s wrong with you?”“How does it going?”等,拓宽学生的语言知识面。数字故事将主题相似、内容相近的教学知识带到课堂当中,帮助学生完成互动、积累等任务,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技巧。
英语中的语言文化从语言环境、语言习俗、表达形式等角度展现出来,内容复杂,内涵丰富,对数字故事加以应用,解读数字故事中的文化体系,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可借助数字故事导入不同的文化知识,依靠数字故事与文化互相搭配,补充课堂,完善教学。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What do they do?》的教学为例,可借助数字故事导入词汇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中的词汇文化。教师利用数字故事给出动画,借由对白展示英语知识:A:What do you do?B:I′m a worker。And you?A:I′m a doctor。借由数字故事,学生了解到了“职业”的提问方式,但部分学生则提出了新的问题:职业后可加er和or,对于不同的词汇,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进行记忆?由于缺少学习经验,“死记硬背”成了学生的第一选择。教师可借由数字故事向学生展出词汇中的文化知识:worker与farmer,doctor与solicitor,发现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前者以体力劳动为主,故以er为后缀,后者强调脑力劳动,故此以or为修饰。这是英语环境中,社会群众对于语言知识的再加工,是语言文化的一种全新表现。
总之,数字故事的出现为学生解答问题提供了更多选择,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数字故事构建了互动式、开放式的教学体系,进一步培养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对数字故事的应用、解读投入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字故事应用能力,注重数字故事下的教学互动,才能深化英语教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