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芹
学生数学学习的前提是掌握基础知识,而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形成一定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数学课前先学是以生为本,促成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数学学科素养提升的有效方式。其中,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是深度学习和有效学习的必由之路。
预习是学科知识学习和有效教与学的前提,也是学生自学能力体现的重要活动。在强调和突出思维的小学数学学习中,需要学生提前介入,进行必要的知识认识、理解和数学思维的运用。
老师一般会给学生提供预习案。如二年级下册的《认识几时几分》的学习中,我们会给学生提供预习案,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观察钟面,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让学生明白预习要达到什么目的。之后,是设计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的填空,让学生认识新知识:如观察钟面、认识时分要先时针后分针、区域定时(时针在几和几之间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和大格定分(分针指向几乘5)。然后,是一些基础题,如提供一些观察的钟面,如时针走过1个大格,就走了60分钟等等。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一些基础性的预习和思维的初步训练。
就这样的课前自学而言,我们还是比较重视基础的,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家长对孩子文化学习的重视,这样的预习内容相对就比较简单了;对部分数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提升欲望强的学生而言,效果和作用不大。我们可以在预习案中,再补上一些实践题或者拓展题。如时针从6走到8,分针转( )圈;分针从12走到9,要走( )分等问题,或在表面上画出4:52的时针和分针位置的问题等。
因此,我们在注重增强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素养的教育教学中,课前的预习活动中要设计提升他们的思维,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训练数学思维的探究性问题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提升。
课前自学融入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否则,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展和提升。因此,我们要设计学生课前预习阶段中自主探究性活动,还要着力推进探究性活动的开展。
数学学习是前后联系的,在新知识的解决中,往往需要旧知识的巩固、运用。因此,我们的探究性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他们“跳一跳”能够解决,如在五年级的《多边形的面积》学习中,我们设计的自主探究学习要先让学生回顾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多边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要通过割补法进行转化解决。因此,我们老师可出示一些多边形让学生思考解决,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不规则图形,自己画出来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写出多样的解决方案,思考最简洁的解决思路,获得数学思维的训练。
比较难的数学问题一般都是多个数学知识综合起来的,而学生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对每个知识点都清楚,并精准、灵活地运用。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中,如果没有思路、没有方法的话,就会生出畏难情绪。因此,我们在学生课前自主探究中,要注意方法的指导。如在课前对《校园绿地面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要学生学会读地图,能够计算校园建筑、路面、广场等的面积,能够将不规则的地方转化成规则的图形,能够做到整体出发,注意细节。
这里的指导,我们要给学生指出需要的知识,简要指明探究的思路或者方法,要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实践与探究。当然,探究性活动可以是多名学生合作完成。如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学习中,学生可多次记录下自己从家到学校所需要的时间,测量出一分钟内走过的路程,然后进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计算与运用。多名学生在探究后进行比较,再进行认识和思考,从而在自主实践和探究中获得这一知识的解决。此外,就一个数学知识点上的探究可以是连续性的。这里将课前、课中和课后连贯起来,推动学生经历初步探究、深度探究,从而获得某个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掌握。
另外,在探究性活动中,我们还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运用赏识性和竞赛性的方式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如在四年级的《四则运算》中,我们给学生出示个人和小组合作完成的运算题,要求他们能简便计算的一定简便计算,否则判错。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进行小组评议,最后比出“计算王”,“最强小组”,并给予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质的奖励。还要注意和家长联系,请家长参与,帮助学生完成一些需要家长帮忙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如低年级学生制作钟表面、认识各种秤、感受克与千克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到很多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只局限于新学内容的认识和掌握,同时,数学课堂有效的教与学是对学生数学实践性学习和数学思维的训练。只要我们关注学情,加强探究性问题的设计、方法的指导,学生就能在课前自主探究性活动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方法、思维,提升学习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