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玮熠
【摘要】 现代汉语中类前缀“可”构词能力强,在汉语使用中也日渐活跃,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网络的发展,这两个类前缀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本文从词义演变、构词能力、发展原因三个方面入手,对类词缀“可”进行分析。
【关键词】 类词缀;“可”;虚化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3-0113-02
一、 引言
类词缀的界定具有争议性,首先汉语中的类词缀概念是由吕叔湘先生首先提出的:“汉语里地道的词缀不多……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和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只可以称为类前缀和类后缀……说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还得加上‘类’字,是因为他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些时候还可以以词根的面貌出现。” 而关于“不完全虚化”这个界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汉语中到底有多少个类词缀,各个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数目,但是有个基本事实是随着语言的交流和发展,现代汉语中的类词缀正在不断滋生。我们在综合多种研究成果之后给出了我们自己对类词缀的一个判定标准:构词具有相对定位性和类型化,呈现黏着趋势,构词能力强,意义趋于抽象化和泛化。
现代汉语中的类词缀从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收获颇丰,但是存在着对指人的类后缀的集中研究而忽视对类前缀的研究倾向。例如对类后缀“粉”“控”“迷”“精”的研究论文近年来层出不穷,这种研究倾向主要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有关。在当代汉语中,网络用语呈现出主观化的倾向,一些词语的使用更多的具有了创造性,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更注重意义的趣味表达和形象理解,一些指人的类后缀在网络和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一些随着科技发展,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活跃、构词能力增强的类前缀“可”等却受到了忽视。本文着眼于对类前缀“可”的分析,探究其构词特点及类词缀产生的原因,
二、 类前缀“可”的词义及构式分析
(一)“可”的语义演变
“可”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正在虚化的前缀,即类前缀。一方面,“可”字还保存着它本身的意义,在语言使用中,“可”还能够作为实词来使用;但是另一方面,“可”又体现出了一种虚化的趋势。“可”的虚化表现在与其他词语结合的过程中其本身意义逐渐固定化,位置固定,构词能力增强,并且它能和不同词性的词组成与原来意义不同的新词。
“可”这一个词意义十分丰富,在《说文解字》中就有注释:“可,肯也。从口、丂,丂亦聲。”意思是,“可”为一个形声字,形旁是“口”,声旁是“丂”,“可”即为“肯定”的意思。在第二版的《汉语大字典中》,收录了“可”在语言使用中的十四个不同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可”多作动词和副词。其中,动词的词义有许可、肯定,能够,值得,是,适合,病愈等意思。“可”最早的动词义就是表示许可、肯定,发展到唐宋之时就出现了多种意义。“可”在古代汉语中的副词意义也有约略、正好、岂,哪、表转折等多种词义,也是在本义肯定、许可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发展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使得“可”逐渐与不同的词进行组合,形成表义更为明确、具体的新词。在双音节化的过程中,“可”的使用逐渐被类型化和定位化,有了词缀的特点。
(二)类前缀“可”的构词特点
半虚化后的類词缀 “可”的构词能力大大加强,和不同词性的词根能组成意义不同的新词。“可”最常见的是和动词结合,形成带有形容词性质的新词。但是根据词根的不同,“可”的意思和最后形成的新词的具体含义有所差别。
1.“可”与表示情感状态的动词相结合,产生表达人们对事物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判断的新词。例如:可怕、可恶、可爱、可喜、可怜、可悲、可耻、可鄙等。这一类词中,类词缀“可”并无明显意义,词义是由词根决定的,表示的就是主观情感。目前现有的“可+×”类型的词汇多为这一类。
2.“可”与表示人类具体行为的动作相结合,产生具有肯定相关行为意义的形容词性的词语。例如:可观、可笑、可靠、可取等。这一类词中,“可”保留了古代汉语中就有的“值得”的意思,并且在这类词中位置固定,而且产生的新词的词语与动词词根的关系更为紧密,类词缀“可”的主要作用是加强了对具体动作的肯定色彩。
3.“可”与一些其他的动词结合,多出现在科技术语中,表示“能够”的意思。例如:可视化、可持续、可再生、可逆、可控等。这一类词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能够控制的客体不断变多而迅速产生的,故“可+×”这样的结构在日后的科技术语中应会大量产生。而这一类词中的“可”的意思类似于英语的后缀“-able”,表示的就是能够,也保留了 “可”的原有词义。
“可”除了可以和动词词性的词根相结合形成新词,“可”也可以和名词词性的词根结合,形成表示适合、恰当意义的新词。例如:可人、可口、可手、可身、可心、可意等。这一类词中,类前缀“可”并无明显的具体意义,它的作用就是表示客体是在某个方面适合主体的。
总之,“可”在现代汉语中体现出了非常强的构词能力,词义本身在很多新词中都已经消失或者呈现正在消失的趋向,还留存着古代汉语中“可”的本义,这是汉语中“语法化”的结果。并且类词缀“可”还有几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可”与动词和名词词根形成形容词性的新词,称为形容词性词语的一个标记;二是形成的新词多带有肯定色彩或正向色彩,“可”在很多情况下的作用都是加强这种肯定的色彩;三是现今“可”构成的新词以表现情感状态的形容词为主,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与类前缀“可”结合产生的术语在近些年逐渐增加,并且会在日后不断增加。
三、类前缀的产生原因
(一)内部原因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认为“类比必须有一个模型和对它有规则的模仿。类比性是就是以一个或者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形式”“词语之所以能够类推,在于语言内部的规则性”……黄伯荣、廖旭东也曾提到过汉语构词法“广泛运用词根符合法”构成新词,在已有的框架和词汇上采用“派生法”和“联想法”构成的新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运用。除此之外,众多语言学家都对语言中的类推机制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并且认为语言的类推机制是造成了以某个词缀为主导的词群现象,是语言系统词汇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论述的“可”能够展现出强大的构词能力也正是因为语言的类推机制。“可”在虚化之前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动词或者副词,并且是一个使用范围极其广泛,使用频率极其常见的一个词语。由于汉语双音化的影响,“可”字保留了一些义素,形成表示形容词含义的类前缀。而语言的类推机制使得“可”这个类前缀可以和不同的但具有类似语义特征的词进行结合,形成汉语之中的新词。
(二)外部原因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一方面依附于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又要对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适应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断普及,一些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新技术、新观念以及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为了表达这些新生事物,语言自然而然地要做出改变。就“可”和而言,许多新词汇都是由于科技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地改变产生的,人们意识到不能一味地破环境发展经济所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再比如,疫情期间国家提倡居家隔离于是“云学习”“云拥抱”等词语应运而生,“云+×”的构词类型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也变得日益常见。再如,近年来人们追求健康养身生活,“零负担”“零压力”等词语也不断产生,“零+×”也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新兴的类词缀。语言是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概念的不断增多,新的词汇也不断产生。这种新的词汇很大程度上基于汉语已有词汇的词义的扩大。在词义扩大,构词能力增强的同时,现代汉语中的类词缀活力就从中体现出来了。所以,从新概念新事物被提出到人们的普遍使用,体现的是外部因素对语言发展的作用,也体现了语言极强的适应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新兴的类词缀,从古代汉语中的动词、副词词性发展到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半虚化的形容词性的类词缀。“可”逐渐脱离本义成为类词缀从而衍生出新的词群的过程既有语言内部类推机制的作用,也有社会发展的外因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可”仍是类词缀,其意义并没有完全虚化,还可以单独进行使用,与真正的词缀还有不同。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大量新词不断涌现,类词缀在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现今学术界对现代汉语中的类词缀的研究多集中于类后缀的发展及特点,类前缀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语义及语用方面对类前缀“可”进行了分析,这只是众多类前缀中的“滄海一粟”,文中所提及的“云”“零”等相似的形容词性的类词缀虽没有延展开来细致讨论,但可以使用相似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可是,随着汉语语言的发展以及汉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学者关于类前缀的研究仍需不断延展和深化,一些类前缀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书馆,1979:48.
[2]黄伯荣.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叶蜚声.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4]梅启梦.当代汉语新词语典型词群研究——以“控”“宅”“云”词群为例[D].中国矿业大学,2017.
[5]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