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华
(福建省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福建 南靖 363604)
构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编写导学案,优化内容设计,为小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充分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主动探究积极性至关重要。在导学案的支持下,小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品质,产生终身发展的意识,学科成绩随之进步后,也有机会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精心设计导学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对此,笔者简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明确学习目标是编写导学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教育背景下,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成预期目标,才有益于学生们认知水平的提升,抽象思维的活跃,学习能力的发展[1]。目标也是学习活动的“指挥棒”,用导学案中的精华内容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都将变得格外顺利。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要先考虑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坚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等原则,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实际走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比如,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合适的自学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简单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言描述问题、讨论得出答案。《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知识点的导学案设计,笔者要求小学生首先利用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探索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尽最大努力优质的完成任务,进一步提升认知水平;最后应说出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自己的各种疑问,从而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获得最大的满足。如此一来,本节课的导学案设计就突显出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激励着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他们不再依赖教师,学科成绩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导学案中的重要部分为自学导航,科学设计自学导航的问题,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学思想,监督着学生们的自学过程,紧抓关键时机“因题拓思”、“因问造势”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教师根据主要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后,应在确保学生已有知识、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及时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汇总在一起,鼓励学生探究有难度的问题,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借此提高分析能力、探索能力、解题能力等[3]。比如,在《梯形的面积》一课内容的教学中,在编写导学案时,笔者特意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1)请同学们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是如何推导出来的?(2)搭配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用视频或者图片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动手操作,将其他图形分割、重拼后得出规则的梯形,观察后认真推导梯形的面积,然后询问:你们发现了各种图形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吗?(3)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布置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后,增强他们的合作学习积极性,提问:你们有信心完成任务、挑战自己吗?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互相影响,期待你们顺利达成共同进步的目标。精心设计导学案,再给予小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导学案发挥了“导航作用”,对于学生们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而言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数学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确保所有学生都能适应这种节奏,不再处于被动地学习状态,他们的核心素养、主体优势得以双向提升后,个性化的发展之路必然走得一帆风顺。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优化设计至关重要,基于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打开了他们的智慧之门,师生关系越来越近,生生合作更加高效,各项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就会变得格外顺利。具体实践过程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导学案设计,不仅考察着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影响着所有学生的学习质量、个体发展。摒弃传统教学观念,融合创新教学思想,不断提升导学案的设计水平,是数学教师的职责所在。以上策略的总结分析并不全面,期望其他教师继续探索多样化的设计方法,更努力为小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培育出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更利于数学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