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国辉
(福建省德化第五中学 福建 德化 362500)
新课程改革标准强调,学生必须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以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为主,这种教学理论对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很重要。老师必须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可以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并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一些初中化学老师任然没有转变教学观念,任然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没有技巧和方法来充分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此外,这种教育方法中的课堂环境非常沉闷,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成不良习惯,教师讲哪儿,学生就学哪儿,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课后,老师布置很多家庭作业让学生完成,导致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学习新化学知识,初中化学老师必须充分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概念,通过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1]。
2.1 巧用质疑,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时,他就会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它,并从中找到快乐。如果学生不感兴趣,那么即使是再简单的课程学生也有可能学不好,兴趣是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课程是一个重要因素。化学是初中生首次接触的一个科目,为了让学生提高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实验注意事项时,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各种实验的内容和流程,学生看到视频之后,肯定有疑问。在这个阶段,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1)为什么要在溶液加热实验中添加碎瓷片?(2)当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不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而是要使用玻璃棒将浓硫酸轻轻地引入到到水中?(3)为什么不同的金属在水中的反应不同?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理解并记住实验性预防措施,以提高学习效果[2]。
2.2 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化学是一门基于数学和各种公式推导出来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和乏味,而且许多老师也发现化学有点无聊,所以许多老师认为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听懂就可以,其他的不必考虑。但是,正是由于这是一门非常枯燥无味的学科,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使用生动的语言来增强课堂吸引力,并激励学生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学习方式,以便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关于化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铁”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铁吗?它是地壳中的过渡元素和含量排名第二丰富的金属元素。中国古代已经有了钢铁生产技术。我国的工人在3000年前就开始采铁。唐朝时期,我国的铁年产量超过3000万斤,明朝超过9000万斤,铁可以分为铁,钢和熟铁,它们的用途取决于碳含量。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铁的不同用途以及有关铁的化学知识吧。通过这些故事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得有关化学铁的知识,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学生了解有关铁的相关知识[3]。
2.3 制定合理目标,凸显课堂重点。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设定了目标,才能知道学习的方向。例如,在学习“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为让学生了解有关铁的相关反应以及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让学生能够了解在课堂上的学习要点。
2.4 丰富课外活动。根据学生都比较喜欢化学实验的这一特性,可以多引导学生做一些化学实验,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积极思考来增加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做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例如,可以邀请学生参观氧气厂,以便他们了解氧气的产生和特性,以了解氧气的制取过程,并看到液态氧和固态氧为蓝色。在讲解化学肥料的制取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化肥厂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化学知识讲座,专题报告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善学生的学习内容,加强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增加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2.5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多观察和思考,在初中化学的研究活动中,主题的选择基于学生的生活状况和经验,并试图与生活和社会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学生可以测定不同时间和地点二氧化碳含量,并测定雨水(河流水)的pH值。在研究活动中寻找答案并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研究以及其他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技能[4]。
总的来说,提高学生积极性对初中化学的教学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增加新的学习元素并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化学,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