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萍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实验高中 吉林 长春 130500)
所谓学困生,是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也有部分学生,其智力发育是正常的,但是由于心理、行为、环境等因素,对于物理知识不感兴趣,对课堂教学方法存在认知障碍,自主学习能力差,逐渐的也会出现学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从情感的角度去引导他们,同时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的建立学习的兴趣,慢慢的减少学困生的出现,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1.1 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弊端。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已经很强,他们喜欢富有挑战力的教法和学习方法,这是其年龄段表现出来的优点。课堂提问时调动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方法,但是很多老师却不知道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运用,导致课堂中充斥着大量无效提问,一问一答,频繁提问。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
1.2 问题设计难易适度。问题的难易首先应该针对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或生活经验出发,所提问题应是大多数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导、运算能够回答的问题,问题的切入点应选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是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问题的切入点应该选在学生的“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的难度范围。问题设在现有发展水平区域内,学生不需跳就能摘到桃子,那样问题过于浅显缺少思维含量,对教学新知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对学生不能起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把问题设在超过最近发展区,学生即使使劲跳也摘不到桃子,问题过于深奥,同样也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困生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实际效果。
1.3 合理选择提问对象。在制定提问策略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只针对部分学习好或者学习不好的学生,提问的内容要难易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为出发点;要减少举手提问式的方式,避免少数优秀学生长时间占据提问的时间。在制定提问的问题时,要做到能使尖子生“提高”,一般学生逐步“升级”,学困生“基础提高”。要采用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在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出现理解困难的时候,鼓励他们向其他同学询问或者独立思考,确实解决不了时,教师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开窍,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这样会提高其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问的方式可以多元化,可以是抢答,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可以同桌之间相互问答,达到相互促进学习的目的,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发现学生在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策略,从而让提问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教师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题材,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使得小组成为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战斗集体,从而培养新型的合作学习关系、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小组式合作学习明显优于个人学习,因为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小组成员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他们通过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往往能够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让学习物理的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学困生往往聪明好动,但动手能力比较强,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对实验操作有强烈的动手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逐步让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学生从事实验操作,参与科学探究,充分利用各种感官感受事物,多方面、多层次地认识事物,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指向性。使学困生的自信心增强。
例如,学习了《电功率》,可布置学困生观察家用的电能表,利用计时器检测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的实践活动。学习了《电磁感应》,可布置学困生绕制简易的电磁铁,制作温度自动报警器等等。这样,既发展了学困生的创造力,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又强化了学困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引发学习物理的动机。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要积极引导所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走进物理课堂,走进教师创设的物理情景。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让学困生和优等生一样爱学物理,学好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