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析

2021-11-21 16:36郑敏慧
读与写 2021年26期
关键词:导图分数解决问题

郑敏慧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五中心小学 福建 泉州 362800)

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出现,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的具体文件中提到,新课改力求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应用题”是贯穿数学课始终的一个环节,也是数学学习的最终落脚点。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对学生进行数学公式、数学理论的传输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把具体的知识整合为系统的数学理论,提升学生数学的综合能力。

1.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的本质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数学问题“返璞归真”,让应用题目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中的思维去观察、体会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思维逻辑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内容时,学生需要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学会区别真假分数,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解决问题”授课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拿一个苹果作为教学道具展开分数的教学。“同学们,老师这有一个苹果,想把它分给四个学生。现在我请同学们来想想办法,怎么把这个苹果公平的分给四个同学呢?每个同学得到了多少苹果呢?该如何表示每个人拿到的苹果的数量呢?”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说出解决方法,如何切苹果等过程,等切完四等分的苹果后,再把刚刚的问题引出来,让学生理解“1/4”的含义。利用“苹果”这个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比较多的事物,可以让学生快速的切入题目,分析题目的解决方法。

2.思维导图,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题目的思路,找到题目的重要条件,运用已知条件推算出所求内容。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题目出发,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无效信息、重要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仔细的辨别,看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运用恰当的推理、猜想等把题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联系起来,最终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上把题目的有效信息找出来,并且绘制出各个条件之间的联系,借助直观的关系图,可以让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突破点。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内容时,很多题目和整数的加减法有很大的不同,对学生来说有些抽象,因此需要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应用题“周末,小红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她打扫客厅用了14小时,擦桌子用了1/5小时,打扫卫生间比擦桌子多用了3/4时间,小红在周末打扫客厅和打扫卫生间一共用了多少时间”,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分清题目的逻辑思维,顺着“题目要求什么——所需哪些条件——哪些条件未知——如何求未知条件”这个思路来进行问题分析,最终利用已知条件求得未知条件,从而解决问题。

3.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多媒体设备已经走进了课堂,教师在进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发挥这些设备的优势,利用大屏幕向学生们展示应用题目。利用一些动画、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目,把题目情景通过多媒体设备还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题目的内在条件,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这一节内容时,学生需要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和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在面对这部分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选择动画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题目过程,“油桶里面装有60千克植物油,小明家一个月用去了50%,最后求小明家还剩余多少植物油?”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问题的话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如果用动画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油的消耗前后对比,就会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总结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的让数学思维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一种有力的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把题目生活化、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课上借助多媒体分析问题等手段,利用多样化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快速找到解题关键,从而形成完整的解题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导图分数解决问题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