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丽萍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椹涧乡第二初级中学 河南 许昌 461000)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极易造成两极分化的学习状况,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时会感到很轻松,成绩差的学生又会感到越学越难,最后导致学困、厌学,甚至弃学。然而英语作为初中所有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升学考试中所占分值和语文、数学相等,英语成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升学考试。而且在学生进入高中后,英语仍十分重要,从学生的升学要求来讲,初中阶段就应该重视英语学习。就学生的个人发展而言,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侧重于国际化、精英化。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世界交际语言,在政商领域、科学研究、企业合作交流中都有着广泛的使用,所以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打好英语的基础关。出于对学生升学和个人发展两方面的考虑,英语教师都不能轻易地放弃任何一个英语差生,要精心研究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搞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笔者基于上述思想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想到做到,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于此整理成篇,以与广大教学同人切磋交流。
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基础性单词,常用的语法都要在这个阶段学习并巩固。兴趣的培养也是在这个时期,教师应抓好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力求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做好学困生的原因调查及转化工作。综合来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幼儿园和小学等基础教育的缺失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当前,有条件的地区在幼儿园和小学都已经开设了英语课,这很好地为初中英语教学打好了基础,但是还应该看到,在幼小阶段开设英语课,如果开设得好,会起到打基础的作用;而如果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学科丰富,扩大招生而开设,开设后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起,这样反而会直接制约学生以后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水平。可以说,目前的一些初中,正在享受着重视英语课的幼小学校的教学成果,而有的也正在体验着其因不重视英语教学的恶果。这些恶果多体现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淡漠,整体英语水平较差,亟需从培养兴趣进行基础性转化。
1.2 初中学校缺少足够的英语氛围是造成英语学困生的客观原因。我们都能够很容易看到一个事实:大城市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比小城市的好,而小城市的又要比农村的好。英语教师家的孩子的英语成绩要比其他家庭孩子的英语成绩要好。很明显的一个原因,即英语氛围的差异。众所周知,大城市的孩子的英语氛围要强于小城市和农村初中,有的大城市的学校甚至能聘请到外教,因而他们更容易创造英语交流氛围,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这是整体现状,就个体来讲,农村初中的学生的英语成绩虽然也有两极分化表现,但即使优秀学生,也仅仅是会考试而已,其口语能力、听力水平都受到了制约,整体都不如城市学生,这些区域特点和条件制约,是造成农村学生英语整体学困的客观原因。
1.3 学生学习兴趣的淡漠是学困的主要原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兴趣就像行舟的双桨,当兴趣浓厚时,舟行迅速;当兴趣淡漠时,舟必后退,英语学困生也是如此,因在课堂上听不懂教师的发音,面对不认识的单词和课文如看天书,作业不会做,考试考不好,有时候还会受到教师的冷落,同学们的嘲笑,久而久之,兴趣消失,由不想学逐渐沦落为厌学,直至弃学。
针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提出有效解决对策,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方针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表现,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2.1 竭力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英语教学氛围。结合中小城镇初中学校英语师资力量薄弱,校园英语氛围不浓等特点,英语教师应积极拓展思路,充分利用校园和课堂,开展一些英语交流活动,为学生创设英语交流空间。比如可在校园里开设英语角,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演讲、讨论、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校园或课堂上积极使用英语对话。可开设一些英语演讲或作文比赛。在这些活动中,不能鄙夷任何一个学困生,反而,要利用好这些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对于他们取得的细微成绩都要给予肯定,树立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要让学困生在一个充满关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提升和进步。
2.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针对当前学生对英语学科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的现象,教师应对学困生循循善诱,讲清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使其明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英语是其个人发展的必备工具。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分小组学习的方式,要鼓励学困生参加学习,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初中英语中不乏短小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给与简单的角色让其参加体验,并从中找到乐趣。另外教师还要认真研究每一个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因材施教。如有因留守造成的学困要多给予关爱;有因基础差而产生的厌学要给与补课;对于认识不足而形成的学困要强化认识。原因可能很多,只要教师认真分析研究,就一定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工作。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要建立个人转化档案,认真研究其学困形成原因,然后再结合实际,制定出有效的转化方案。教育实践会告诉我们,当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时,那种愉悦不是学校的任何物质奖励能等同的。教育成功的乐趣更多地体现在学困生的转化方面。